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表情包網紅獺,到底是水獺還是海獺?

雖然沒有貓科、犬科那麼出名, 海獺[tǎ]所屬的鼬科卻是悶聲發大財的典範。 這個科包含了分成22個屬的59個物種, 是食肉目中物種最多的一科, 也是動物臉盲症的重災區……

首先, 來熟悉下今日的主角——海獺。 “咦, 誰叫我?”

你說這些是……“水獺”?!

提起“海獺”大家都會覺得很熟悉, 畢竟在萌物界和表情包界, 海獺Enhydra lutris早已站穩腳跟。 但是, 如果嘗試在某搜尋引擎中輸入“水獺”(是的我沒打錯字)的話, 會出現……嗯……非常有趣的結果:

懶得去試的同學, 我在這裡截了個圖。 說好的水獺(Lutra屬)呢?!為什麼這裡面混進了那麼多的海獺(Enhydra屬)?

再來看兩個例子——

以“角色設定超級萌(大概)”為賣點的遊戲常青樹《精靈寶可夢》裡也啟用了海獺君的形象:

身為水獺你們這麼隨意大肚朝天擺出一副很爽的樣子真的沒問題麼!

很顯然, 這些例子都是想當然地把“水獺”和“海獺”這兩種動物混淆了。 要我說, 區分同為水獺亞科的水獺和海獺, 可遠比區分連目都不同的鴯鶓、非洲鴕鳥、美洲鴕鳥, 或是大型犬科動物鬃狼、狼、赤狐要難得多——但從某個角度來講也許會更簡單一些也說不定……

海獺與水獺, 長得可不一樣了

名字其實已經提示了我們區分法則:海獺是住在海邊的, 而水獺則住在(淡)水邊。 由於生境不同, 海獺和水獺在形態上也演化出了很多不一樣的特徵, 這些特徵將説明我們區分它們。

起碼你要記住, 這個睡覺要牽手的網紅獺是海獺。

首先, 讓我們看看四肢。 由於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水中, 海獺的後足演化出了明顯的蹼, 看上去很像海獅、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的鰭肢;而水獺的後足雖然也有蹼, 但看起來沒有那麼明顯, 結構上還是更像“爪”而不是“鰭”。

海獺的鰭狀後肢, 外側的腳趾比內側長。 而水獺的後肢更像“爪”。

而尾巴方面, 海獺的尾巴看上去是扁圓扁圓的。 這一條粗粗的尾巴在它們游泳時不僅能起到“槳”的作用, 還能作為“舵”幫助它們在水中做出非常華麗的轉身。

怎樣算華麗轉身呢?比如說這樣。

水獺的尾巴看上去則像是一條尖長的圓錐(雖然腹面稍稍有點扁)。

海獺的尾巴比水獺的更扁。

仰泳,是海獺的獨門秘技

由於長期生活在海洋中,並且常常會潛入海裡覓食,海獺身上披著一層保暖性能非常好的、看起來比水獺要更蓬鬆且充滿空氣的的毛髮。同時,成年的海獺會將分泌的油脂精心塗抹在自己的毛髮之上,使毛髮獲得更好的防水性能。這一身的皮毛是海獺能夠輕鬆以仰泳姿勢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個重要原因(不是因為胖……)。

“就算胖了又怎麼樣,我萌呀。”

當然,由於小海獺沒法分泌這一層油脂,萬一掉到水中會稍微有點糟糕,因此我們常常能看見海獺媽媽抱著小海獺在水面上漂浮——這種動作,水獺是做不來的。

小海獺還沒有防水衣,看出和媽媽的區別了嗎?

水獺的毛皮看起來要光滑許多,這是因為它們只是在水邊生活,基本沒有長時間在水中停留的需求,因此它們的毛髮不需要那麼好的保暖性能。水獺的毛髮之間同樣充滿著空氣,這使得它們在水中看起來閃閃發亮。

仰泳的海獺和狗刨式的水獺。

用直擊靈魂的畫作,幫你鞏固所學。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固執地愛著石頭的,是海獺

為了適應不同環境,海獺和水獺還發展出了不同的生活習性。海獺最最最著名的一個行為就是懷中抱妹、抱石頭、抱貝殼、抱海膽、抱寶寶,然後大肚朝上飄在水面上。

抱著海膽的獺,當然是海獺啦(沒毛病)。

海獺還有一個標誌性行為——抱著石頭砸各種貝殼類海產。作為自然界中為數不多的會使用工具的動物之一,它們的前肢結構非常有意思——我們看到海獺“握”東西的部分並不是它們的手掌,而是手腕。實際上,它們是依靠著手腕和手掌增厚的肉墊配合來完成抓握這一動作的,這與其他能夠“握”住東西的動物很不一樣。

除此之外,海獺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就是——如果找到一塊用起來非常順手的石頭,它甚至還會小心翼翼地保管起來,然後每次取食的時候都用那塊石頭來“開罐頭”。

除了作為開瓶器之外,海獺還會拾取各種各樣的石頭來築巢,並且會仔細地用石頭來建築“防波堤”,防止自己的巢穴被海浪沖毀。

不同的獺,點亮了不同的技能樹

讓我們再放眼整個鼬(liǎn)科(máng)大家族。在三千萬年前的漸新世亞洲大陸上,鼬科的祖先與小熊貓(又一臉盲網紅)的祖先分道揚鑣。經過兩次爆發式的適應輻射,形成了現有的幾個我們常聽說的類群:穴居雜食的獾類、主要樹棲食肉的貂類、齧齒類捕捉專家鼬類和半水生吃魚的水獺類。海獺所屬的水獺亞科和狹義上的鼬屬親緣關係較近。

鼬科的演化過程中出現了好幾次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間的遷徙,所以這些類群都各自有物種分佈於兩個大陸,更不乏像萌神海獺這樣跨大洲分佈的例子。

海獺:“我也沒想到我們這麼厲害。”

在過去的一千萬年內,水獺亞科中先後分化出了分佈于美洲的巨獺、美洲獺,分佈於太平洋東西岸的海獺和分佈於亞非的各種水獺。而一般陸生的鼬屬也有歐洲水鼬這樣擅長撈魚摸蝦的角色。整個鼬科可謂是環境適應演化的典範。

怎樣算華麗轉身呢?比如說這樣。

水獺的尾巴看上去則像是一條尖長的圓錐(雖然腹面稍稍有點扁)。

海獺的尾巴比水獺的更扁。

仰泳,是海獺的獨門秘技

由於長期生活在海洋中,並且常常會潛入海裡覓食,海獺身上披著一層保暖性能非常好的、看起來比水獺要更蓬鬆且充滿空氣的的毛髮。同時,成年的海獺會將分泌的油脂精心塗抹在自己的毛髮之上,使毛髮獲得更好的防水性能。這一身的皮毛是海獺能夠輕鬆以仰泳姿勢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個重要原因(不是因為胖……)。

“就算胖了又怎麼樣,我萌呀。”

當然,由於小海獺沒法分泌這一層油脂,萬一掉到水中會稍微有點糟糕,因此我們常常能看見海獺媽媽抱著小海獺在水面上漂浮——這種動作,水獺是做不來的。

小海獺還沒有防水衣,看出和媽媽的區別了嗎?

水獺的毛皮看起來要光滑許多,這是因為它們只是在水邊生活,基本沒有長時間在水中停留的需求,因此它們的毛髮不需要那麼好的保暖性能。水獺的毛髮之間同樣充滿著空氣,這使得它們在水中看起來閃閃發亮。

仰泳的海獺和狗刨式的水獺。

用直擊靈魂的畫作,幫你鞏固所學。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固執地愛著石頭的,是海獺

為了適應不同環境,海獺和水獺還發展出了不同的生活習性。海獺最最最著名的一個行為就是懷中抱妹、抱石頭、抱貝殼、抱海膽、抱寶寶,然後大肚朝上飄在水面上。

抱著海膽的獺,當然是海獺啦(沒毛病)。

海獺還有一個標誌性行為——抱著石頭砸各種貝殼類海產。作為自然界中為數不多的會使用工具的動物之一,它們的前肢結構非常有意思——我們看到海獺“握”東西的部分並不是它們的手掌,而是手腕。實際上,它們是依靠著手腕和手掌增厚的肉墊配合來完成抓握這一動作的,這與其他能夠“握”住東西的動物很不一樣。

除此之外,海獺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就是——如果找到一塊用起來非常順手的石頭,它甚至還會小心翼翼地保管起來,然後每次取食的時候都用那塊石頭來“開罐頭”。

除了作為開瓶器之外,海獺還會拾取各種各樣的石頭來築巢,並且會仔細地用石頭來建築“防波堤”,防止自己的巢穴被海浪沖毀。

不同的獺,點亮了不同的技能樹

讓我們再放眼整個鼬(liǎn)科(máng)大家族。在三千萬年前的漸新世亞洲大陸上,鼬科的祖先與小熊貓(又一臉盲網紅)的祖先分道揚鑣。經過兩次爆發式的適應輻射,形成了現有的幾個我們常聽說的類群:穴居雜食的獾類、主要樹棲食肉的貂類、齧齒類捕捉專家鼬類和半水生吃魚的水獺類。海獺所屬的水獺亞科和狹義上的鼬屬親緣關係較近。

鼬科的演化過程中出現了好幾次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間的遷徙,所以這些類群都各自有物種分佈於兩個大陸,更不乏像萌神海獺這樣跨大洲分佈的例子。

海獺:“我也沒想到我們這麼厲害。”

在過去的一千萬年內,水獺亞科中先後分化出了分佈于美洲的巨獺、美洲獺,分佈於太平洋東西岸的海獺和分佈於亞非的各種水獺。而一般陸生的鼬屬也有歐洲水鼬這樣擅長撈魚摸蝦的角色。整個鼬科可謂是環境適應演化的典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