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安藤忠雄:不會感動的人是無法成功的

安藤忠雄:不會感動的人是無法成功的

作者:榮振環

朋友知曉我去日本看了安藤的頭大佛和水之教堂。



問我, 怎麼樣?

我回答兩個字:感動。

為什麼是感動?

我們先來看看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

安藤的設計理念是與自然共生。

一個好的建築應該與環境融為一體。

而不應該是破壞環境。

室內和室外不是分離的, 而是共同構成一個連續的場所。

形成人與建築與自然的對話。

水之教堂

安藤說:建築之力必須適應自然之力。 建築的目的永遠是在創造一種讓建築之力與自然之力在矛盾中共生的環境。 讓生活融合在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質。

安藤認為神聖和自然有著某種聯繫。 當綠化、水、光和風根據人的意念從自然中抽象出來, 它們就趨向了神性。

所以, 水之教堂是一個融合自然的藝術作品。

從“風之長廊”忘我的身心愉悅、“鏡面湖”與自然的精神對話直至最後的“光之十字”高唱的天國讚歌。

安藤的技藝之高超讓人歎為觀止。

但, 技巧源自何方?

為了探究, 我最近仔細研讀了安藤的《建築家安藤忠雄》一書。

從中可以理解:經歷的一切都是為了內心本質的沉澱和發展, 而本質的提升能帶來技巧的提高。

安藤說:“我的自學之路最初就是以摹畫他的作品開始的。 那一段時間, 我一直在不斷摸索„建築到底是什麼東西‟。 直到有一天, 我看到了一張照片, 照片上, 許多人聚集在勒·柯布西耶設計的朗香教堂, 那之後我開始思考——建築, 就是創造出一個地方, 把人聚集起來使人可以相互對話的一種行為吧。 從此以後, 我就一直想, 我的建築, 也要能讓來訪的人們感覺到希望的光芒、能夠促進人們互相的對話交流。 ”

1969年,安藤忠雄在成長的地方,開了一家自己的建築事務所。

在隨後的一段很長的時間裡,安藤都默默無聞。他的初試啼聲,是在1976年,他完成了代表作“住吉的長屋”。這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從中庭可以看得到天空,但是地方不大,如果要上廁所,需要從屋外沿著扶梯走下來,雨天的時候還得撐把傘。這在當時的日本建築界是頗受爭議的作品。在其中,安藤忠雄第一次將自己獨一無二的理念融入到建築之中——建築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仲介,是一個脆弱的、理性的庇護所。

他說:“通過將自然和光引入那些與城市環境相隔離的簡單幾何體中,我創造了複雜的空間。我把非凡注入到最為平凡的住屋之中,並促使人們重新認識平凡。”

安藤說:““與自然共存“是我的主要課題之一。光賦予美以戲劇性,風和雨通過它們對人體的作用給生活增添色彩。建築是一種媒介,使人們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自然,慢慢的,從配角變成了主角。

我之前在頭大佛的文章已經提到,安藤非科班出身,全靠自學。

這其實是一條最苦逼的道路。

“買來大學的教科書,把睡眠時間壓縮到4小時,拼了命地讀。在不為社會所承認的不安中度過了青春……但翻回頭來看,也許,起初看不到光明倒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多年後,功成名就的大師平靜地回憶道。

前幾天,我在大連高級經理人學院就《企業形象塑造和方法實務》主題給一群央企領導講課,開篇就以安藤自學經歷來破題。

我當時介紹了我的學習方法:分類集中攻克法。抓住一個主題,抓住一個人,深入研讀,深挖一公里。在一個專題或者一個人物上做到一釐米的地方挖到一公里深。

你的收穫會是巨大的。

安藤用的恰恰也是這種方法。他近乎癡迷地研究柯布西耶的作品。甚至一定要到實地走訪、現場觀摩這些傑作。

前一篇文章我提到,當安藤把旅歐的決心告訴外婆的時候,她說:“錢不是拿來存的。錢善用在自己身上時才有價值。”這句有力的話語,讓安藤帶著無牽掛的心情出國。此後,在成立事務所前的四年裡,他只要存夠了錢就會去旅行。正如外婆所言,二十幾歲時旅遊的記憶,成了安藤此後的人生中無可取代的財產。

安藤說:即使是相同的知識,通過閱讀抽象的詞彙而獲得,與在實際中親身體驗來理解,所獲得的深度是完全不同的。初次的國外之旅,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地平線與海平面。有了領域地球風貌而得到的感動。

旅行也進一步啟發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在印度恒河畔的貝拿勒斯聖地,望著由聖徒們的累累白骨堆成的山,我終於想清楚了:人終歸有一死,我要拼命地按自己的方式去活。”

安藤說:“我的人生就是這樣,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總是處於逆境中,在思考如何克服的過程中找到活路。……因此,要在我的人生經歷中找到些什麼,那不會是卓越的藝術資質,只有與生俱來的正面迎向嚴酷的現實,絕不放棄,要堅強地活下去的韌性。

什麼是人生的幸福?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光與影。那是我置身建築的世界四十餘年來,從中學習到的一點屬於自己的人生觀。”

建築的故事必然伴隨光和影兩種側面。人生亦然。有光明的日子,背後就必然有艱苦、陰霾的日子。

無論如何,人生可不能無趣。在拼事業的階段,試著保持興奮感去過日子吧!不會感動的人是無法成功的。”

1969年,安藤忠雄在成長的地方,開了一家自己的建築事務所。

在隨後的一段很長的時間裡,安藤都默默無聞。他的初試啼聲,是在1976年,他完成了代表作“住吉的長屋”。這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從中庭可以看得到天空,但是地方不大,如果要上廁所,需要從屋外沿著扶梯走下來,雨天的時候還得撐把傘。這在當時的日本建築界是頗受爭議的作品。在其中,安藤忠雄第一次將自己獨一無二的理念融入到建築之中——建築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仲介,是一個脆弱的、理性的庇護所。

他說:“通過將自然和光引入那些與城市環境相隔離的簡單幾何體中,我創造了複雜的空間。我把非凡注入到最為平凡的住屋之中,並促使人們重新認識平凡。”

安藤說:““與自然共存“是我的主要課題之一。光賦予美以戲劇性,風和雨通過它們對人體的作用給生活增添色彩。建築是一種媒介,使人們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自然,慢慢的,從配角變成了主角。

我之前在頭大佛的文章已經提到,安藤非科班出身,全靠自學。

這其實是一條最苦逼的道路。

“買來大學的教科書,把睡眠時間壓縮到4小時,拼了命地讀。在不為社會所承認的不安中度過了青春……但翻回頭來看,也許,起初看不到光明倒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多年後,功成名就的大師平靜地回憶道。

前幾天,我在大連高級經理人學院就《企業形象塑造和方法實務》主題給一群央企領導講課,開篇就以安藤自學經歷來破題。

我當時介紹了我的學習方法:分類集中攻克法。抓住一個主題,抓住一個人,深入研讀,深挖一公里。在一個專題或者一個人物上做到一釐米的地方挖到一公里深。

你的收穫會是巨大的。

安藤用的恰恰也是這種方法。他近乎癡迷地研究柯布西耶的作品。甚至一定要到實地走訪、現場觀摩這些傑作。

前一篇文章我提到,當安藤把旅歐的決心告訴外婆的時候,她說:“錢不是拿來存的。錢善用在自己身上時才有價值。”這句有力的話語,讓安藤帶著無牽掛的心情出國。此後,在成立事務所前的四年裡,他只要存夠了錢就會去旅行。正如外婆所言,二十幾歲時旅遊的記憶,成了安藤此後的人生中無可取代的財產。

安藤說:即使是相同的知識,通過閱讀抽象的詞彙而獲得,與在實際中親身體驗來理解,所獲得的深度是完全不同的。初次的國外之旅,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地平線與海平面。有了領域地球風貌而得到的感動。

旅行也進一步啟發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在印度恒河畔的貝拿勒斯聖地,望著由聖徒們的累累白骨堆成的山,我終於想清楚了:人終歸有一死,我要拼命地按自己的方式去活。”

安藤說:“我的人生就是這樣,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總是處於逆境中,在思考如何克服的過程中找到活路。……因此,要在我的人生經歷中找到些什麼,那不會是卓越的藝術資質,只有與生俱來的正面迎向嚴酷的現實,絕不放棄,要堅強地活下去的韌性。

什麼是人生的幸福?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光與影。那是我置身建築的世界四十餘年來,從中學習到的一點屬於自己的人生觀。”

建築的故事必然伴隨光和影兩種側面。人生亦然。有光明的日子,背後就必然有艱苦、陰霾的日子。

無論如何,人生可不能無趣。在拼事業的階段,試著保持興奮感去過日子吧!不會感動的人是無法成功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