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楚喬傳》歷史時期的真實歷史典故,其實比《楚喬傳》更精彩 賀若弼刺舌,謹防口舌取禍

賀若弼

隋朝名將賀若弼, 出身將門, 他的父親賀若敦是北周名將, 曾出任中州刺史, 以勇武剛烈而聞名, 為人豪爽, 說話直來直去,

自持有才能, 不甘居人之下。 他很多不怎麼樣的同僚都做了大將軍, 唯獨自己沒有晉升, 很是不服氣。 特別是在湘州戰役中, 他的軍隊毫髮無損, 勝利返回。 本想應當受賞, 不料官場的潛規則, 不僅沒因功得賞, 反而被除了名, 心裡十分不爽, 因此對來傳令的史官大發怨言。 當時掌權的大塚宰宇文護聞聽大怒, 把賀若敦從中州調回, 逼令他自殺。

這時老賀後悔到了極點, 臨死之前, 他把小賀若弼叫到跟前, 含恨囑託:“吾必欲平江南, 然此心不果, 汝當成吾志。 且吾以舌死, 汝不可不思。 ”又擔心小賀遺傳自己口無遮攔的基因, 為了讓小賀長記性, 賀若敦用錐子把小賀的舌頭刺出血, 告誡他慎言, 以免步自己的後塵, 以免禍從口出。

賀若弼不愧是將門虎子,

少有大志, 甚為驍勇, 善於騎射, 博聞強識, 有重名於當世。 北周齊王宇文憲對小賀很是器重, 把他招到自己的軍中, 用為記室, 不久, 又封當亭縣公, 升為小內史。 小賀也不負厚望, 憑著“善攻戰, 多謀略”漸露頭角。

當時周武帝宇文邕當政, 武帝對太子宇文贇要求很嚴格, 太子德行不端, 害怕武帝知道, 就千方百計掩飾矇騙。 上柱國烏丸軌曾對賀若弼說:“太子之德行, 怎能君天下?”賀若弼也有同樣的看法, 就勸烏丸軌去告訴武帝。 於是, 烏丸軌就對武帝說:“太子不是帝王人選, 我和賀若弼都這樣認為。 ”武帝忙召問賀若弼, 此時的賀若弼, 不知怎的忽然記起了父親的臨終遺言, 他恐禍及自身, 於是回答說:“皇太子德行操守日有所新,

我沒看見他有什麼缺點。 ”武帝聽後默然不語。 事後, 烏丸軌指責賀若弼出賣了自己。 賀若弼卻說:“君主如果沒有什麼隱藏, 就會失去臣服于自己的大臣;大臣若不有所隱藏, 就會失去自己的身家性命, 所以我不敢輕率發表對太子的評議。 ”這個賀若弼也真不地道, 還勸人家去告密, 這不是讓人家烏丸軌去送死嗎?果然, 後來太子宇文贇繼位, 是為周宣帝。 很快, 烏丸軌就被誅殺, 賀若弼卻免受其禍。

西元581年, 楊堅受禪登基, 改國號隋, 是為隋文帝。 楊堅稱帝后, 就有吞併江南、統一中原之志。 楊堅就問尚書左僕射高熲, 誰可勝任戍鎮江淮, 高熲說:“朝臣之內, 文武才幹, 沒有比得上賀若弼的。 ”楊堅很贊同。 於是楊堅就拜賀若弼為吳州總管,

鎮守江北要地廣陵, 委派他準備平陳之事, 經略一方, 準備攻陳, 賀若弼欣然從命, 並給壽州總管源雄賦詩一首:“交河驃騎幕, 合浦伏波營, 勿使麒麟上, 無我二人名。 ”然後赴廣陵任所, 整軍經武。

西元587年, 楊堅多次謀議滅陳之策, 高熲、楊素、光州刺史高勱、虢州刺史崔仲方等爭獻平定江南的計策。 賀若弼也獻取陳十策, 獲文帝稱讚, 贈賜寶刀。

西元589年正月初一, 乘陳軍歡度元會之際, 隋軍分路渡江。 賀若弼軍提前發起進攻, 出廣陵南渡。 不久, 賀若弼從北掖門入城, 但此時西路軍總指揮韓擒虎, 已率五百騎兵於朱雀門先期入城, 並俘獲陳後主, 佔據了府庫。 賀若弼很不爽, 令將陳後主帶來一看, 陳後主到來後汗如雨下, 驚恐萬分,

並多次下拜。 賀若弼對陳後主說:“小國的君主給大國公卿下拜, 這是禮所當然的。 你也不要害怕, 入朝後定能做個歸命侯。 ”但是賀若弼憤恨自己沒有先期抓獲陳叔寶, 功勞在韓擒虎之後, 就與韓擒虎爭功相罵, 甚至挺劍而出。

隋文帝聽聞賀若弼立功, 很高興, 下詔褒獎, 賜給禦坐, 進位上柱國, 封爵宋國公, 真食襄邑三千戶, 給予許多賞賜, 又把陳叔寶的妹妹賜給他做妾。 拜右領軍大將軍, 不久轉右武候大將軍。 此時的賀若弼地位顯赫, 他的兄長賀若隆做了武都郡公, 弟弟賀若東為萬榮郡公, 並為刺史、列將。 賀若弼家有珍玩不可勝數, 婢妾都身穿綾羅綢緞, 生活奢靡到了極點。

賀若弼滅陳之後, 驕傲自滿, 不可一世, 以為自己應在群臣之上, 因而常以宰相自居。當時楊素為右僕射,賀若弼仍為將軍,賀若弼心裡很是不平衡,他時不時的就將不滿的情緒顯露出來,因而於西元592年遭罷官。

賀若弼怨氣就更大了,經常滿口怨言,隋文帝很生氣,將賀若弼下獄,並責問他說:“我任命高熲、楊素為宰相,你卻總是放言,說這兩個人只是酒囊飯袋,這是什麼意思?”賀若弼回答說:“高熲,我的老朋友了,楊素,我的舅子。我都知道他們的為人,所以才說這些話。”公卿都認為賀若弼怨憤過重,奏請處以死刑。隋文帝猶豫數日,考慮到他的功勞,還是免他一死,貶降為民。幾年之後,隋文帝又恢復賀若弼的爵位,但忌其為人,所以不再重用他,但是每次宴請賞賜,還是給他很多的賞賜。

西元599年,隋文帝于仁壽宮賜宴,席間詔賀若弼作五言詩,這個賀若弼這時的怨氣還是很大,他所作詩中的詞意充滿了憤怨,隋文帝看後還是寬容了他,並沒對他治罪。

西元604年,楊廣即位為帝,楊廣很不喜歡賀若弼。西元607年七月,楊廣北巡至榆林,為接待突厥啟民可汗及其部眾,楊廣命人搭建了一個可容納數千人的大帳篷,賀若弼愛嚼舌頭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與高熲、宇文弼等人私下議論楊廣的不是,被人密奏給楊廣。這楊廣可沒他老爹的肚量,給他加了個誹謗朝廷的罪名,將他和高熲、宇文弼等人一起誅殺,時年六十四歲。

我們縱觀 賀若弼的一生,雖然他用兵如神,這個沒的說,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低能兒,在其個人修養上是明顯的一萬分欠缺。其父口舌取禍而死,死前還煞費苦心用錐子把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賀若弼還是忘記了父親刺舌的教誨,他並沒有汲取血的教訓,該犯的錯仍犯,該走的彎路仍走,一切的一切都在循環往復,這不能不說是人性的悲哀。

其實,道理都懂,但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因而常以宰相自居。當時楊素為右僕射,賀若弼仍為將軍,賀若弼心裡很是不平衡,他時不時的就將不滿的情緒顯露出來,因而於西元592年遭罷官。

賀若弼怨氣就更大了,經常滿口怨言,隋文帝很生氣,將賀若弼下獄,並責問他說:“我任命高熲、楊素為宰相,你卻總是放言,說這兩個人只是酒囊飯袋,這是什麼意思?”賀若弼回答說:“高熲,我的老朋友了,楊素,我的舅子。我都知道他們的為人,所以才說這些話。”公卿都認為賀若弼怨憤過重,奏請處以死刑。隋文帝猶豫數日,考慮到他的功勞,還是免他一死,貶降為民。幾年之後,隋文帝又恢復賀若弼的爵位,但忌其為人,所以不再重用他,但是每次宴請賞賜,還是給他很多的賞賜。

西元599年,隋文帝于仁壽宮賜宴,席間詔賀若弼作五言詩,這個賀若弼這時的怨氣還是很大,他所作詩中的詞意充滿了憤怨,隋文帝看後還是寬容了他,並沒對他治罪。

西元604年,楊廣即位為帝,楊廣很不喜歡賀若弼。西元607年七月,楊廣北巡至榆林,為接待突厥啟民可汗及其部眾,楊廣命人搭建了一個可容納數千人的大帳篷,賀若弼愛嚼舌頭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與高熲、宇文弼等人私下議論楊廣的不是,被人密奏給楊廣。這楊廣可沒他老爹的肚量,給他加了個誹謗朝廷的罪名,將他和高熲、宇文弼等人一起誅殺,時年六十四歲。

我們縱觀 賀若弼的一生,雖然他用兵如神,這個沒的說,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低能兒,在其個人修養上是明顯的一萬分欠缺。其父口舌取禍而死,死前還煞費苦心用錐子把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賀若弼還是忘記了父親刺舌的教誨,他並沒有汲取血的教訓,該犯的錯仍犯,該走的彎路仍走,一切的一切都在循環往復,這不能不說是人性的悲哀。

其實,道理都懂,但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