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為什麼要在用人之際,殺死才高八斗的楊修?丨軍師聯盟

楊修(175-219), 字德祖, 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 東漢末期文學家, 太尉楊彪之子, 以學識淵博而著稱。 建安年間被舉為孝廉, 任郎中, 後為漢相曹操主簿。 楊修出身於世家望族, 《後漢書》說“自震至彪, 四世太尉”。 而楊震正是“四知”拒賄(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故事的主角, 以清廉彪炳歷史。 所以楊修則憑官宦世家之資及才略名氣, 躋身曹氏政治集團, 做了曹操幕僚兼曹植至交, 在封建社會門閥制度的背景下, 是完全不足為怪的。 這既體現了曹操攏士愛賢的姿態, 也成全了楊修世襲名門的夢想。

然而, 這位漢末名士, 精英級的人才, 其情商高低如何呢?讓我們先瞭解什麼是情商吧。

情商是近年來從西方引進的一個新概念, 並逐漸被國人所接受。 簡單的說, 如果智商代表的是一個人的聰明程度的話, 那麼情商則代表一個人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其核心指數是自我控制能力。

楊修面對的是詭計多端、陰險歹毒的曹操, 如何處理和自己頂頭上司曹操的關係, 是他的首要任務。 在他和曹操的交往中, 其自控力又怎樣呢?

“活”字謎事件。 曹操曾叫人建造花園一所, 建成後親自去檢查, 不置褒貶, 在門上書一“活”字離去, 打了一個啞謎。

工匠們迷惑不解, 不知丞相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正當左右為難之際, 楊修揭開謎底:“門”內添“活”, 乃“闊”字耳, 丞相嫌門太小。 大夥恍然大悟, 立馬擴建, 曹操果然滿意。 但曹操瞭解到是楊修猜中謎語, 心裡便不暢快。 按理來說, 楊修點明丞相用意, 曹操高興才對, 何故不痛快呢?依我看來, 曹操打個啞謎, 無非是想表現自己的才智, 展示領導的深沉。 工匠們猜不出, 肯定前來討教, 那時曹操定會欣然道出謎底。 沒想到, 這個“風頭”讓楊修搶了, 他怎能高興呢!

分食“一盒酥”事件。 曹操收到塞外贈送的酥一盒, 便親書“一合酥”三字置案頭。 楊修見之, 自作主張, 和同事們分而食之, 還自作聰明的解釋: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 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曹操雖一笑置之,

內心卻極其反感。 吃掉一盒酥事小, 不把領導放在眼裡事大, 賣弄小聰明, 更是讓人生厭。 我想, 曹楊二人的關係已經有了微妙的變化。

揭穿“夢中殺人”事件。 曹操為人奸詐多疑, 擔心遭人暗算, 便稱自己好夢中殺人。 果然有天晚上, 曹操的被子掉了,

侍衛替他蓋被時, 他一躍而起, 殺了侍衛, 然後倒頭便睡。 天亮後假裝不知, 厚葬了侍衛, 還痛哭了一場。 按說這是曹操的陰謀, 也是個人的隱私, 最怕讓人識破。 然而, 極不明智的楊修, 在大庭廣眾之下, 揭穿了上司的詭計, “丞相不在夢中, 君實在夢中耳”, 讓曹操虛偽殘忍的一面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讓領導的顏面喪盡, 聲譽掃地!難怪曹操對他十分憎恨, 兩人關係出現裂痕也在所難免。

“密告曹丕”事件。曹操在接班人問題上甚為苦惱,立長子曹丕還是三子曹植,他舉棋不定。曹植喜修之才華,兩人關係甚密。曹丕密請朝歌長吳質幫自己出謀劃策,爭奪世子之位。為掩入耳目,將吳質裝在大竹筐內,以絹匹的名義載入府中。聽到消息,楊修輕率地向曹操打了小報告。誰知吳質技高一籌,按照老辦法,繼續用大竹筐裝上絹匹,載入府中,曹操派人檢查,發現是絹匹,十分生氣。聰明過人,而又愚昧之至的楊修,自覺不自覺的捲入了兄弟相爭的政治鬥爭,對曹操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幫助任何一方,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教植殺門吏”事件。曹操想考查兩個兒子處理事務的能力,一面令二人出城門,一面密使門吏不放行。曹丕先到,遭阻止而返。曹植按照楊修教的辦法,稱“吾奉王命,誰敢阻擋”,斬殺了門吏。曹操見曹植辦事果敢,甚是欣喜,但知是楊修所教後,十分憤怒,連曹植也不喜歡了。楊修目無尊長,破壞上司的考查計畫,擾亂了視聽,于公於私都讓曹操無法容忍,上下級關係已經十分緊張。

“替植作答教”事件。曹操曾以軍國大事十條宋詢問曹植,植對答如流。曹操很是懷疑,一打聽,又是楊修所教。我們欽佩楊修過人才華的同時,不禁為之捏一把汗,他已深深捲入了領導的家庭紛爭中,大禍即將來臨。此時曹操已動殺機,只是沒有合理的藉口。後來終於以違反軍紀的理由,堂而皇之的殺掉楊修。

曹操率領幾十萬大軍攻打蜀國,結果在劉備和諸葛亮面前連吃敗仗,只得退守漢江安營紮寨,可糧草又被張飛奪走了。下一步棋到底該怎麼走?

進攻吧,恐怕還會損兵折將。退兵吧,不遠千里興師動眾,就這麼灰溜溜地回去,實在沒法交待。一天晚上,曹操就這麼坐在營帳裡左思右想。這時,廚師端了一碗雞湯進來。曹操拿起筷子想夾塊雞肉,卻只夾起一塊雞肋骨來。他夾著這塊骨頭,若有所思,正巧將軍夏侯 前來求見:“主公,請問今夜營中口令是什麼?”

“雞肋……”曹操仿佛在自言自語。

楊修一語道破天機,“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說明曹操把蜀國比作雞肋,他內心已經萌生退意啊。”

曹操這邊喝完雞湯,聽到外面的士兵都在吵吵嚷嚷:“快收拾,總算要撤退了。”“唉,這次出兵真是處處不順啊,還是早點回家好。”“是啊,真是無心戀戰了。”

“你們……你們這是在幹什麼?是誰命令你們收拾行李的?難道要當逃兵?”曹操沖出來追查,眾人說只好實話實說了。

又是楊修!曹操看到眼前的局面,氣得差點吐血:“楊修!你這是編造謊言,蠱惑軍心!唉,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曹操回憶起楊修的所作所為,總是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尤其是這一次,洩露機密,渙散人心,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打仗可不是腦筋急轉彎,曹操恨恨地說:“依照軍法,斬!”

楊修死於西元219年,卒時方45歲。

楊修生前擔任主簿一職。主簿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屬於文官。此官職大概開始于漢朝,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鑒,即起草一些檔、管理檔案、以及權利各種印章等,大致相當於現代的秘書一職。中央機關及郡縣官署均置此官,以典領文書,辦理事務。縣的主簿地位僅次於功曹,為門下親近吏之長。魏晉以後,統兵開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為重要僚屬,參與機要,總領府事。三國時期魏國的楊修就曾經擔任此職,見於曹操征西蜀劉備時‘雞肋’的典故。唐宋以後各官署及州縣仍有此職,職權漸輕。明清各卿寺亦有設主簿的,或稱典簿。外官,則設于知縣之下,與縣丞同為佐官,有時也省並。在今天來說,當時的主簿相當於現在的秘書一職。坦率地講,從秘書學的角度看,楊修根本不瞭解秘書工作的性質,雖才華出眾,卻不具備領導人秘書和與上司相處的素質,因此難免遭殺身之禍。

縱觀楊修處理與曹操關係時的種種表現,無不凸顯出很差的自控能力:目中無人,愛耍小聰明,狂妄自大,揭露領導隱私,感情用事,輕率大意,干涉上司家務事,破壞考試紀律等。退一步來說,楊修即使生活在當代,遇上不是曹操那樣陰險狠毒的上司,以他的處世之道,恐怕也落個捲舖蓋走人的下場,於是得出以下結論:楊修死于低情商。

當然,曹操殺死楊修還有另外一層意思,他不想讓曹植與曹丕相互殘殺、兩敗俱傷!

書房記專稿/轉載聯繫書房記公號;關注我們的新媒體矩陣:書房記、IP影視匯、秦知道,聽小編給你聊讀書、諞歷史、談文學IP與影視劇!

“密告曹丕”事件。曹操在接班人問題上甚為苦惱,立長子曹丕還是三子曹植,他舉棋不定。曹植喜修之才華,兩人關係甚密。曹丕密請朝歌長吳質幫自己出謀劃策,爭奪世子之位。為掩入耳目,將吳質裝在大竹筐內,以絹匹的名義載入府中。聽到消息,楊修輕率地向曹操打了小報告。誰知吳質技高一籌,按照老辦法,繼續用大竹筐裝上絹匹,載入府中,曹操派人檢查,發現是絹匹,十分生氣。聰明過人,而又愚昧之至的楊修,自覺不自覺的捲入了兄弟相爭的政治鬥爭,對曹操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幫助任何一方,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教植殺門吏”事件。曹操想考查兩個兒子處理事務的能力,一面令二人出城門,一面密使門吏不放行。曹丕先到,遭阻止而返。曹植按照楊修教的辦法,稱“吾奉王命,誰敢阻擋”,斬殺了門吏。曹操見曹植辦事果敢,甚是欣喜,但知是楊修所教後,十分憤怒,連曹植也不喜歡了。楊修目無尊長,破壞上司的考查計畫,擾亂了視聽,于公於私都讓曹操無法容忍,上下級關係已經十分緊張。

“替植作答教”事件。曹操曾以軍國大事十條宋詢問曹植,植對答如流。曹操很是懷疑,一打聽,又是楊修所教。我們欽佩楊修過人才華的同時,不禁為之捏一把汗,他已深深捲入了領導的家庭紛爭中,大禍即將來臨。此時曹操已動殺機,只是沒有合理的藉口。後來終於以違反軍紀的理由,堂而皇之的殺掉楊修。

曹操率領幾十萬大軍攻打蜀國,結果在劉備和諸葛亮面前連吃敗仗,只得退守漢江安營紮寨,可糧草又被張飛奪走了。下一步棋到底該怎麼走?

進攻吧,恐怕還會損兵折將。退兵吧,不遠千里興師動眾,就這麼灰溜溜地回去,實在沒法交待。一天晚上,曹操就這麼坐在營帳裡左思右想。這時,廚師端了一碗雞湯進來。曹操拿起筷子想夾塊雞肉,卻只夾起一塊雞肋骨來。他夾著這塊骨頭,若有所思,正巧將軍夏侯 前來求見:“主公,請問今夜營中口令是什麼?”

“雞肋……”曹操仿佛在自言自語。

楊修一語道破天機,“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說明曹操把蜀國比作雞肋,他內心已經萌生退意啊。”

曹操這邊喝完雞湯,聽到外面的士兵都在吵吵嚷嚷:“快收拾,總算要撤退了。”“唉,這次出兵真是處處不順啊,還是早點回家好。”“是啊,真是無心戀戰了。”

“你們……你們這是在幹什麼?是誰命令你們收拾行李的?難道要當逃兵?”曹操沖出來追查,眾人說只好實話實說了。

又是楊修!曹操看到眼前的局面,氣得差點吐血:“楊修!你這是編造謊言,蠱惑軍心!唉,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曹操回憶起楊修的所作所為,總是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尤其是這一次,洩露機密,渙散人心,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打仗可不是腦筋急轉彎,曹操恨恨地說:“依照軍法,斬!”

楊修死於西元219年,卒時方45歲。

楊修生前擔任主簿一職。主簿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屬於文官。此官職大概開始于漢朝,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鑒,即起草一些檔、管理檔案、以及權利各種印章等,大致相當於現代的秘書一職。中央機關及郡縣官署均置此官,以典領文書,辦理事務。縣的主簿地位僅次於功曹,為門下親近吏之長。魏晉以後,統兵開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為重要僚屬,參與機要,總領府事。三國時期魏國的楊修就曾經擔任此職,見於曹操征西蜀劉備時‘雞肋’的典故。唐宋以後各官署及州縣仍有此職,職權漸輕。明清各卿寺亦有設主簿的,或稱典簿。外官,則設于知縣之下,與縣丞同為佐官,有時也省並。在今天來說,當時的主簿相當於現在的秘書一職。坦率地講,從秘書學的角度看,楊修根本不瞭解秘書工作的性質,雖才華出眾,卻不具備領導人秘書和與上司相處的素質,因此難免遭殺身之禍。

縱觀楊修處理與曹操關係時的種種表現,無不凸顯出很差的自控能力:目中無人,愛耍小聰明,狂妄自大,揭露領導隱私,感情用事,輕率大意,干涉上司家務事,破壞考試紀律等。退一步來說,楊修即使生活在當代,遇上不是曹操那樣陰險狠毒的上司,以他的處世之道,恐怕也落個捲舖蓋走人的下場,於是得出以下結論:楊修死于低情商。

當然,曹操殺死楊修還有另外一層意思,他不想讓曹植與曹丕相互殘殺、兩敗俱傷!

書房記專稿/轉載聯繫書房記公號;關注我們的新媒體矩陣:書房記、IP影視匯、秦知道,聽小編給你聊讀書、諞歷史、談文學IP與影視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