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奪權沒殺人?揭秘王莽為何背負了千古駡名

“皇帝可以昏庸, 臣子不可篡權”, 在這樣的封建倫理道德前提下, 篡權的臣子必然會被永生永世地釘在“恥辱柱”上。 作為篡權者的代表人物王莽, 也必然成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壞人形象。

然而, 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諒呢?客觀地說, 王莽除了偶爾手段有些過火外, 他的所作所為堪稱典範。 他的思想, 更是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評價王莽, 我們最多也只能說他是個政治失敗者……

網路配圖

翻閱有關記載王莽事蹟的歷史書籍,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極為奇怪的問題, 那就是所有人都把王莽當做一個城府極深、詭計多端, 並且極度假仁假義的傢伙。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 他甚至從很小的時候就在為篡位做準備了, 而所有用來證明的材料卻是王莽從小就很孝順母親, 並且無微不至地照顧寡嫂和侄子。

同樣, 在王莽當官以後, 他的節儉與廉正、關心貧苦百姓的事蹟更是被當成為篡位所做的“假聖賢”準備,

是在籠絡人心……

對王莽所做的一切, 如果我們能夠用今天的眼光稍加思考, 很容易就會發現, 歷史的記載只是當時政治的需要, 就算王莽有錯, 可他的功績同樣是不可否定的。

孝順的表率:王莽出生於西元前45年,

父兄皆英年早逝。 家中雖然有貴為皇后的姑母, 但也未能夠得到皇家的封賞, 甚至可以說, 王莽的童年生活比窮苦人家的孩子更為可憐。 首先, 家中的母親需要照顧, 而且寡嫂和侄子也需要照顧。 其次, 自己的堂兄弟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無疑在心理上有著巨大的落差。 他還拜當時的名士陳參為師, 虛心學習, 手不釋卷地苦讀經書, 廣交朋友。 因此, 從小王莽就養成了尊卑有序、謙遜有禮而且勤奮節儉的好習慣。

漢成帝陽朔三年, 即西元前23年, 王莽的伯父王鳳病休在家, 王莽前後幾個月衣不解帶地侍奉左右, 為避免藥液燙傷伯父, 他甚至親口為伯父嘗藥, 孝順程度超過了王鳳的親生兒女,

也深深感動了這位獨掌朝政的伯父。 王鳳臨死前請求皇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職, 不久, 王莽做上了黃門郎, 隨後又被提升為射聲校尉(相當於地方的郡守)。

此時, 王莽年僅24歲。 永始元年, 即西元前16年, 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請求成帝將自己的戶邑分封給王莽,

同時, 很多名士也聯名上書, 盛讚王莽的人品和才德。 漢成帝順水推舟, 封王莽為新都侯, 晉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當時, 王莽因為孝順母親, 為人謙恭有禮, 結交社會賢達俊傑, 折節力行, 宗族稱孝, 師友歸仁而為一時人望之所寄。

節儉的典範:王莽的官職雖然越來越大, 俸祿越來越多, 但在生活方面卻依舊簡樸。 他家裡從不留餘財, 將自己的俸祿全部拿來贍養、救濟名士, 甚至連自己的馬匹衣服都拿來分給賓客。 一次, 王莽的母親生病, 朝廷中的公卿王侯多派夫人前往探視, 這些人都穿著拖地的綾羅綢緞, 渾身戴滿了珠寶首飾。 王莽的妻子聽見有客人來, 慌忙出門迎接, 身上穿的卻是僅僅蓋過膝蓋的粗布衣服, 大家還以為是王家的僕人。王家招待客人雖然禮數周到,但僅僅只有一杯清茶而已。

大家還以為是王家的僕人。王家招待客人雖然禮數周到,但僅僅只有一杯清茶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