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帥才陸遜的“三大戰役”,其戰績除曹操無人能超越

陸遜(183-245), 本名陸議, 字伯言, 漢族, 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 “孫吳四英傑”之一, 世代都是江東有名的大族。 同時, 也是孫權之兄孫策的女婿。 西元222年, 劉備兵討東吳。 陸遜則誘敵深入, 採用火攻, 大破劉備, 一戰成名, 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 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有名的“攻心戰”。 此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 之後, 捲入立嗣之爭, 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 憂憤而死, 葬于蘇州, 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成為孫權女婿

216年娶孫策女兒。

陸遜家世為為江東大族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 鄱陽的賊帥尤突作亂, 影響甚大, 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 斬首數千。 陸遜因功被拜定威將軍, 屯兵利浦。

通過這些戰事, 陸遜初步顯示了出眾的軍事才能, 很受孫權器重。 孫權便將孫策的女兒嫁與陸遜,

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陸遜向孫權建議:“方今英雄棋跱, 豺狼規望, 克敵寧亂。 非眾不濟, 而山寇舊惡, 依阻深地。 夫腹心未平, 難以圖遠, 可大部伍, 取其精銳。 ”(《陸遜傳》)孫權採納其建議, 任命他為右部督。

謀取荊州:

自從劉備得到了荊州之後,

就一直佔據著, 並且赤壁之戰以後, 還繼續擴展勢力, 奪去了南郡、零陵、貴陽和長沙四郡, 佔據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 這樣一來, 就直接威脅阻礙了東吳孫權向西方擴張的路, 並且威脅帶了東吳的側面安全, 對於軍事戰略家來講, 荊州是必須奪取的。

西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秋, 關羽安置妥當了荊州防務之後, 決定率領大軍攻取樊城, 北方的曹操立刻採取了相應的對策, 派遣了大將于禁和龐德作為正副將, 統領兵馬抵禦, 沒想到關羽水淹七軍, 導致曹軍大敗, 並且活捉了于禁和龐德, 龐德因為不投降而被斬殺。

陸遜的計謀與呂蒙不謀而合:

北方的曹操採用了積極的外交政策, 派人說服孫權乘機偷襲關羽背後, 並且允許孫權派遣兵馬鎮守陸口(今湖北蒲圻), 另一方面繼續派大將曹仁增援樊城。 呂蒙也覺得此時是最佳時機, 在上書孫權表明了自己的謀劃之後, 假裝稱病然後返回建業養病, 從而麻痹關羽。 當時呂蒙還沒有想到用誰來鎮守陸口,

因為這個位置處於戰略要地, 必須有勇有謀。

呂蒙一邊裝病, 一邊安排行軍計畫, 這本來是很機密的事情, 然而陸遜卻提出偷襲關羽的方案, 立刻讓呂蒙大吃一驚, 這一舉動立刻引起了呂蒙的關注, 經過幾番對話, 呂蒙知道陸遜堪當大任, 是繼承其後的人才, 因此推薦了陸遜為右都督, 鎮守陸口。

陸遜的一封信打好心理戰術:

正當關羽要攻打樊城的時候,陸遜給關羽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大概是稱讚關羽勇猛無敵、百戰百勝之類的意思,並且以此告知關羽自己不會與其為敵,希望和睦相處。這封信不僅讓關羽更加得意自大,而且還讓關羽示弱,覺得一個讀書人當都督實在沒什麼用,因此放鬆了對荊州防禦方面的警惕心。

夷陵之戰:

是中國歷史上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著名戰例。作為吳軍主帥的陸遜統觀兩軍主客觀態勢,確定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後發制人,相機破敵的戰略。並充分利用地勢及天候等有利條件,巧施火攻,一舉擊敗蜀軍。大獲全勝後,又適時停止追擊,使曹魏無隙可乘,戰略全域運籌周密,堪稱用兵奇略。

劉備收集敗將殘兵,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後,大為慚恚,說:“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並於次年四月病亡。劉備死後,後主劉禪即位,由諸葛亮輔政,諸葛亮仍採取聯合的策略,與東吳和好,恢復了吳蜀聯盟。凡吳、蜀關係處理,孫權都先徵求陸遜意見;給蜀的文書,也先給陸遜看,有意見陸遜可代改後再發出。孫權還專門刻了他的大印,交給陸遜,供他日常處理吳、蜀間的事物所用。君臣間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石亭之戰

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一場著名的戰鬥,這次作戰的雙方是魏國的將領曹休和東吳地區的孫權。石亭之戰背景可分為大環境與小環境,大環境是當時三國之間征伐不斷,江淮地區是三家必爭之地,進可北伐曹魏,揮師西蜀,退可憑藉長江天險守護東吳。所以魏國下命出師東吳。小環境就是,當曹休率領十萬大軍來到江淮地區,被引誘深入,然後在石亭決戰。

西元228年(黃武七年)孫權進駐皖口(今安徽懷甯皖水入江處),遣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並派奮武將軍朱桓、綏南將軍全琮為左、右督,各統兵三萬襲擊曹休。時曹休已然發覺,但恥於被騙,自恃兵馬精多,仍與吳軍作戰。雙方戰于石亭(今安徽潛山東北),陸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大敗魏軍。魏軍敗走,陸遜等督軍追殺,直抵夾石(今安徽桐城北),斬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曹休殘部幸得賈逵接應,方得生還,但不久便因氣憤發病而死。

陸遜班師,仍回鎮荊州。孫權“令左右以禦蓋覆遜,入出殿門。凡所賜遜,皆禦物上珍,于時莫與為比”。可謂榮寵之極。後回軍西陵。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對陸遜作了很高的評價:“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歎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陸遜的一封信打好心理戰術:

正當關羽要攻打樊城的時候,陸遜給關羽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大概是稱讚關羽勇猛無敵、百戰百勝之類的意思,並且以此告知關羽自己不會與其為敵,希望和睦相處。這封信不僅讓關羽更加得意自大,而且還讓關羽示弱,覺得一個讀書人當都督實在沒什麼用,因此放鬆了對荊州防禦方面的警惕心。

夷陵之戰:

是中國歷史上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著名戰例。作為吳軍主帥的陸遜統觀兩軍主客觀態勢,確定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後發制人,相機破敵的戰略。並充分利用地勢及天候等有利條件,巧施火攻,一舉擊敗蜀軍。大獲全勝後,又適時停止追擊,使曹魏無隙可乘,戰略全域運籌周密,堪稱用兵奇略。

劉備收集敗將殘兵,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後,大為慚恚,說:“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並於次年四月病亡。劉備死後,後主劉禪即位,由諸葛亮輔政,諸葛亮仍採取聯合的策略,與東吳和好,恢復了吳蜀聯盟。凡吳、蜀關係處理,孫權都先徵求陸遜意見;給蜀的文書,也先給陸遜看,有意見陸遜可代改後再發出。孫權還專門刻了他的大印,交給陸遜,供他日常處理吳、蜀間的事物所用。君臣間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石亭之戰

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一場著名的戰鬥,這次作戰的雙方是魏國的將領曹休和東吳地區的孫權。石亭之戰背景可分為大環境與小環境,大環境是當時三國之間征伐不斷,江淮地區是三家必爭之地,進可北伐曹魏,揮師西蜀,退可憑藉長江天險守護東吳。所以魏國下命出師東吳。小環境就是,當曹休率領十萬大軍來到江淮地區,被引誘深入,然後在石亭決戰。

西元228年(黃武七年)孫權進駐皖口(今安徽懷甯皖水入江處),遣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並派奮武將軍朱桓、綏南將軍全琮為左、右督,各統兵三萬襲擊曹休。時曹休已然發覺,但恥於被騙,自恃兵馬精多,仍與吳軍作戰。雙方戰于石亭(今安徽潛山東北),陸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大敗魏軍。魏軍敗走,陸遜等督軍追殺,直抵夾石(今安徽桐城北),斬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曹休殘部幸得賈逵接應,方得生還,但不久便因氣憤發病而死。

陸遜班師,仍回鎮荊州。孫權“令左右以禦蓋覆遜,入出殿門。凡所賜遜,皆禦物上珍,于時莫與為比”。可謂榮寵之極。後回軍西陵。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對陸遜作了很高的評價:“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歎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