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郭瑞鵬:推進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

習主席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指出, 海洋、太空、網路空間、生物、新能源等領域軍民共用性強, 要在籌畫設計、組織實施、成果使用全過程貫徹軍民融合理念和要求,

抓緊解決好突出問題, 加快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格局。 習主席的重要論述, 對於我們推進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 拓展戰鬥力生成新空間, 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近年來, 隨著資訊技術、航太技術、生物技術和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 海洋、太空、網路空間、生物等領域成為未來戰爭勝負新的較量場, 也是新質戰鬥力生成的新空間。 當前世界各大國圍繞新興安全領域戰略主導權展開激烈競爭, 2009年美軍率先建立網路空間司令部, 2012年籌建了網路任務部隊, 計畫於2018年建成133支具有全面作戰能力的網路分隊;2015年俄羅斯宣佈合併空軍和空天防禦部隊,

組建成立空天部隊, 等等。 縱觀這些國家在新興安全領域的舉措, 一個共同做法就是加強軍民融合, 從國家層面優化配置和整合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力量。 相應地, 其戰鬥力生成空間呈現出向更為廣闊的領域拓展態勢, 由國家地理疆界向全球公域領域拓展、由有形物理領域向無形資訊領域拓展、由要素投入驅動向創新驅動拓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大提高。 有些領域已由過去“跟跑”變為“並跑”, 甚至是“領跑”。 蛟龍號潛水器創造了下潛7000多米的載人深潛紀錄, 意味著我國具備了載人達到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的作業能力;我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

首次實現了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 等等。 通過軍民融合, 可以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 實現生產力與戰鬥力雙向良性互動。

創新發展理念, 強化大局意識。 一是樹立國家利益至上意識。 推進新興領域軍民融合, 拓展戰鬥力生成新空間, 單獨依靠軍隊或單獨依靠地方都難以實現, 必須要像當年“兩彈一星”那樣舉全國之力, 軍地各部門要敢於打破部門利益、個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桎梏”, 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域的戰略高度思考問題、推動工作。 二是樹立搶抓機遇意識。 從新質戰鬥力生成和作用空間來看, 世界發達國家都盯得很緊, 下手比較早, 一旦被佔有, 後來者很難再進入。 對此要有先機意識,

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動仗。 三是樹立立說立行意識。 新興領域軍民融合關係到未來戰略主導權的爭奪, 必須立說立行、馬上就幹, 從當前做起、從現在就開始行動, 這樣才能為未來打好發展基礎。

創新發展方式, 注重一體推進。 一是體系化設計。 新興領域軍民融合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必須以體系化理念進行統籌設計, 按照統一需求、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實施的思路, 制定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二是項目化推進。 新興領域軍民融合橫跨軍地兩大體系, 需要按照專案化管理模式, 選擇和實施一批龍頭工程、精品工程和示範工程, 以點上突破帶動面上整體提升, 軍地能夠統籌安排的不再重複建設, 對於關係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域、軍地雙方急需,

單獨依靠一方力量難以完成的重大工程項目, 軍地聯合攻關、逐個擊破。 三是集約化增效。 新質戰鬥力的生成, 比拼的不是規模大小, 而是品質效益高低, 必須把基礎性、關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放到突出位置, 組織軍地優質資源和力量進行協同創新。

創新體制機制, 提升統管合力。 推進新興領域軍民融合, 拓展戰鬥力生成新空間, 體制機制是根本。 計劃經濟體制下, 我們在物資極端匱乏、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年代, 能夠聚合軍地優質資源力量, 成功研發“兩彈一星”, 奠定我國在世界舞臺大國地位, 根源就在於有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 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改革開放後,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地位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日益增強,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受制於軍民二元分割管理體制限制,我國軍民融合處於一種軍隊分散提需求、軍地多頭搞對接、各自為政抓建設的狀態,軍地力量難以擰成一股繩、匯成一股勁。最近,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的成立,為中央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對軍民融合的統籌統管提供了根本體制保障。需要以此為契機,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加快建立需求對接、軍地協調和資源分享機制,打通軍轉民、民參軍和軍民協同創新的“最後一公里”,使戰鬥力與生產力能夠相互促進、同步提升。

完善政策法規,優化融合環境。我國新興領域軍民融合尚處於起步和追趕階段,融合的經驗積累和制度基礎還比較薄弱,靈活、高效、導向性的政策扶植顯得尤為重要。一是研究制定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相關法規制度,明確軍隊、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在軍民融合中的職責分工和權利義務。二是加快調整改革軍隊採購制度,更加注重對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採購。比如美軍為了落實第三次“抵消戰略”,調動私營企業參與新型安全領域建設的積極性,不斷改革採購制度。三是制定新興領域軍民融合鼓勵引導政策,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通過價格、稅收、信貸、國防採購、技術支持等形式,給承擔軍民融合任務的經濟主體予以支持。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研究中心)

改革開放後,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地位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日益增強,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受制於軍民二元分割管理體制限制,我國軍民融合處於一種軍隊分散提需求、軍地多頭搞對接、各自為政抓建設的狀態,軍地力量難以擰成一股繩、匯成一股勁。最近,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的成立,為中央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對軍民融合的統籌統管提供了根本體制保障。需要以此為契機,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加快建立需求對接、軍地協調和資源分享機制,打通軍轉民、民參軍和軍民協同創新的“最後一公里”,使戰鬥力與生產力能夠相互促進、同步提升。

完善政策法規,優化融合環境。我國新興領域軍民融合尚處於起步和追趕階段,融合的經驗積累和制度基礎還比較薄弱,靈活、高效、導向性的政策扶植顯得尤為重要。一是研究制定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相關法規制度,明確軍隊、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在軍民融合中的職責分工和權利義務。二是加快調整改革軍隊採購制度,更加注重對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採購。比如美軍為了落實第三次“抵消戰略”,調動私營企業參與新型安全領域建設的積極性,不斷改革採購制度。三是制定新興領域軍民融合鼓勵引導政策,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通過價格、稅收、信貸、國防採購、技術支持等形式,給承擔軍民融合任務的經濟主體予以支持。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研究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