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們都愛在社交網路上曬孩子,請問你們都經過孩子同意了嗎?

隨著社交網路的普及, 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自己家孩子的各種動態, 這不禁讓我們思考, 這種過度的分享對作為父母的我們在育兒方面有什麼幫助嗎?而更重要的是, 這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嗎?

也許這的確是很神奇, 在媽媽眼裡這是寶寶成長中的一次巨大的進步, 但我總認為如廁訓練不是技藝表演, 想當年我們那一代還不都是自己慢慢就學會了。 可是並沒有人在留言區裡這樣說:“真假?你居然把這樣的照片發在網上?”印象中, 上一代人的父母, 尤其是母親, 通常對她們的日常生活保持緘口不言, 一句“都挺好的”概括了自己繁忙也許偶有沮喪的一天。 而如今, 在這個網路不斷普及、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社會, 現在的父母變得更喜歡分享和訴說自己在育兒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大到每一次里程碑式的進步,

小到感冒咳嗽、童言趣語。

曬娃成為普遍現象

很多家長都發覺自己變得越來越喜歡在社交網路曬孩子, 有時控制不住地想要發照片發狀態, 其實這並不值得驚訝。 打開社交網路朋友圈, 我們常常能看到無數的完美媽媽, 她們一早起來就為孩子做了美味的早餐, 把小書房打理得像圖書館那樣井井有條, 除了繁忙的家務, 她們仍然有時間游泳健身, 和閨蜜享受下午茶, 帶孩子去度假。 這是一個無限迴圈, 在社交網路上, 我們發佈著自己的美好生活, 也時刻關注著別人的生活, 我們默默在心裡做比較, 誰的家是最整潔的, 誰的髮型是最精緻的, 誰的婚姻是最完美的。 有時我們以為那些令人羡慕的完美媽媽的生活簡直白璧無瑕,

但還是會有人好奇, 這些光鮮照片中記錄的瞬間, 是她們生活的全部嗎?

美國Parents雜誌在一次針對2000多名父母的民意調查中發現, 有79%的父母覺得其他父母在社交網路上過分炫耀著自己的孩子, 但是只有32%的父母覺得自己有過度分享的行為。 當然, 每個人對“資訊過量”的定義都不一樣。 比如有65%的人認為在朋友圈分享一張寶寶半裸的照片不太合適, 而這個資料同時意味著還有35%的人認為這並沒什麼大不了的。

67%的媽媽認為, 大部分喜歡曬孩子的父母在社交網路上所展現出來的並不是他們最真實的育兒狀態。

有些孩子也渴望成名

作為父母, 很多人才剛剛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過分炫耀行為可能會對孩子有所影響。

我們都是從一個電腦並不普及的時代成長起來的,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 都曾經有過類似的和兄弟姐妹搶著玩兒電腦裡掃雷或紙牌遊戲的經歷。 而現在, 我們的孩子是第一代出生在這個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的人, 他們從一出生就開始耳濡目染地接觸各類電子產品和通信設備。 他們已經瞭解了社交網路的力量, 在這個網路世界裡,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明星, 有些孩子甚至在三四歲時就學會了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發佈動態。 孩子們也很瞭解父母的社交網路使用喜好, 當孩子們做了一些讓媽媽開心的事的時候, 他們知道媽媽肯定會拍照片傳到網上去。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媒體與語言研究室的KaveriSubrahmanyam教授,

在一項有關兒童與社交網路使用現狀調查報告中指出, 在美國, 越來越多的年齡段在9~15歲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社交網路帳戶, 其中26%的孩子有YouTube(影片分享網站)帳號, 這些擁有自己YouTube帳號的孩子比起其他孩子有更強烈的通過網路成名的渴望。

父母也需要停下來反省一下

也許讓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的是,很多年幼的孩子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問父母他們在朋友圈發的那張有自己的照片獲得了多少朋友的點贊。當然,不僅是孩子們很享受這種被關注的感覺,父母們更加享受這些點贊。

所有這些看起來天真無邪的照片讓我思考:“當我們的孩子長大了,他們會怎麼看待這些當初被父母上傳到網路的照片?甚至,他們會怎麼看待父母當初拍下照片時的心理和動機?”這也是需要我們每個父母思考的問題。MichaelRich—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院長,同時也Parents雜誌的指導教授指出,父母們在拍照或上傳有關孩子的照片之前不妨先停下來想一想,如果這張照片在多年後孩子長大時被他們看到,他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比如孩子在14歲的時候看到了一張自己4歲時被卡在櫥櫃或柵欄縫中大哭的照片,想到爸爸媽媽當時居然不是第一時間想辦法把自己解救出來,而是先拍了一張照片發到了朋友圈,這又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心理感受。

關於“資訊過量”:

每個人對資訊是“無傷大雅還是不太合適”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尺度,在調查中我們發現:

沒邊界的吹噓

在過去,人們想要炫耀自己時,只能靠親口向周圍的人訴說的方式,而且聽的人往往數量非常有限,傳播範圍很小;而如今,有了網路,毫不誇張地說,你的聲音甚至能被全世界的人聽到,不論是你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

除了用很坦率的方式誇讚孩子,也有些人用比較委婉看似謙虛的方式自誇。比如:“簡直不能相信明天一早我們全家要4點起床趕去參加兒子的運動會,還記得去年他獲得了跳遠項目金牌,不過孩子的運動會我永遠是忙得團團轉的那一個,當媽媽不容易啊!”

當然,偶然在網路上曬曬孩子里程碑式的進步和那些每日刷屏似的過分誇讚是不一樣的。前者,比如孩子第一次學會騎自行車,第一次在比賽中獲獎,和兄弟姐妹一起的溫暖時光,都能帶給看照片的人會心的一笑。

雖然相關專家表示,目前還沒有絕對的研究表明這些過度炫耀的長期反響是什麼,但他們仍然認為這種行為對孩子並不會是非常有益的。社交網路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極好的工具,讓我們能夠在分秒之中與遠在各地的家人和朋友分享各自生活中的樂事。但同時令人不安的是,它也令父母更容易變得心不在焉,有時甚至影響著家庭關係和育兒習慣,讓孩子們感覺自己被忽略。

分享之前徵求孩子的意見

調查顯示,有24%的媽媽擔心她們在社交網路上傳的自己孩子的照片會帶來安全方面的隱患,或者在孩子長大懂事之後給他們帶來困擾,但很多時候父母們還是很難做到不去分享。來自美國聖地牙哥的教育心理學專家AshleyMcGuire分享了她自己的經驗。Ashley如今是5歲和7歲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一次她在拍攝了一張兒子的照片後,告訴兒子她把照片上傳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兒子問她,都誰看了那張照片?Ashley打開朋友圈向兒子展示,有爺爺奶奶,朋友的父母,還有一些其他朋友圈裡的好友。但是兒子好像並不高興,並且要求Ashley刪掉上傳的照片。Ashley說:“這提醒了我,雖然他們是我的孩子,他們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那些在孩子身上發生的故事,屬於孩子自己,並不是父母說了算的。”所以在社交網路發表有關孩子的狀態時,請先徵求一下孩子的建議吧。

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幫我3歲的兒子梳洗打扮穿衣服,當我試圖幫他穿上套頭毛衣時,他又踢又躲,還一邊大叫,折騰了半天也沒穿好。我也變得急躁,因為上班快要遲到了。幾秒鐘後,我倆突然都停了下來,看著對方,一瞬間兒子咯咯的笑聲充滿整個房間,那帶著稚氣卻又甜蜜的聲音讓我也情不自禁地笑起來。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時刻,那是沒有觀眾也沒有被相機記錄下來的美好,那是沒有被分享也沒有被點贊的瞬間,但是也許它們是最發自內心的歡笑,是只有父母和孩子知道的美好記憶。

毛利——兩性情感作家

基本不曬,即便有一千個人說好可愛,但只要有一個陌生ID說好醜啊,就想順著網線把這人揪出來暴打一頓。

揚揚——孕媽媽

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生活,不想也不必時時刻刻暴露在別人眼下,更何況現在的社交媒體中有幾個是真正關心自己生活的朋友啊,很多還是一面之緣的客戶、並不熟悉的同事、多年沒聯繫的同學。而且之前被太多媽媽強制刷屏,被迫在朋友圈裡觀摩過誰家孩子的小雞雞,誰家孩子的小屁屁,甚至還有誰家孩子的排泄物……小朋友可愛曬曬就算了,以上這種行為出於什麼動機,實在不能理解。所以,為減少朋友圈他人的不適,我不會曬小孩。

小布——寶爸

我覺得不該曬。自己的寶寶在自己的家人圈裡分享一下有樂趣就好,沒有必要有事沒事曬在朋友圈。

點擊【瞭解更多】一起來清涼一夏~

▼▼▼

也許讓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的是,很多年幼的孩子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問父母他們在朋友圈發的那張有自己的照片獲得了多少朋友的點贊。當然,不僅是孩子們很享受這種被關注的感覺,父母們更加享受這些點贊。

所有這些看起來天真無邪的照片讓我思考:“當我們的孩子長大了,他們會怎麼看待這些當初被父母上傳到網路的照片?甚至,他們會怎麼看待父母當初拍下照片時的心理和動機?”這也是需要我們每個父母思考的問題。MichaelRich—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院長,同時也Parents雜誌的指導教授指出,父母們在拍照或上傳有關孩子的照片之前不妨先停下來想一想,如果這張照片在多年後孩子長大時被他們看到,他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比如孩子在14歲的時候看到了一張自己4歲時被卡在櫥櫃或柵欄縫中大哭的照片,想到爸爸媽媽當時居然不是第一時間想辦法把自己解救出來,而是先拍了一張照片發到了朋友圈,這又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心理感受。

關於“資訊過量”:

每個人對資訊是“無傷大雅還是不太合適”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尺度,在調查中我們發現:

沒邊界的吹噓

在過去,人們想要炫耀自己時,只能靠親口向周圍的人訴說的方式,而且聽的人往往數量非常有限,傳播範圍很小;而如今,有了網路,毫不誇張地說,你的聲音甚至能被全世界的人聽到,不論是你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

除了用很坦率的方式誇讚孩子,也有些人用比較委婉看似謙虛的方式自誇。比如:“簡直不能相信明天一早我們全家要4點起床趕去參加兒子的運動會,還記得去年他獲得了跳遠項目金牌,不過孩子的運動會我永遠是忙得團團轉的那一個,當媽媽不容易啊!”

當然,偶然在網路上曬曬孩子里程碑式的進步和那些每日刷屏似的過分誇讚是不一樣的。前者,比如孩子第一次學會騎自行車,第一次在比賽中獲獎,和兄弟姐妹一起的溫暖時光,都能帶給看照片的人會心的一笑。

雖然相關專家表示,目前還沒有絕對的研究表明這些過度炫耀的長期反響是什麼,但他們仍然認為這種行為對孩子並不會是非常有益的。社交網路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極好的工具,讓我們能夠在分秒之中與遠在各地的家人和朋友分享各自生活中的樂事。但同時令人不安的是,它也令父母更容易變得心不在焉,有時甚至影響著家庭關係和育兒習慣,讓孩子們感覺自己被忽略。

分享之前徵求孩子的意見

調查顯示,有24%的媽媽擔心她們在社交網路上傳的自己孩子的照片會帶來安全方面的隱患,或者在孩子長大懂事之後給他們帶來困擾,但很多時候父母們還是很難做到不去分享。來自美國聖地牙哥的教育心理學專家AshleyMcGuire分享了她自己的經驗。Ashley如今是5歲和7歲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一次她在拍攝了一張兒子的照片後,告訴兒子她把照片上傳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兒子問她,都誰看了那張照片?Ashley打開朋友圈向兒子展示,有爺爺奶奶,朋友的父母,還有一些其他朋友圈裡的好友。但是兒子好像並不高興,並且要求Ashley刪掉上傳的照片。Ashley說:“這提醒了我,雖然他們是我的孩子,他們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那些在孩子身上發生的故事,屬於孩子自己,並不是父母說了算的。”所以在社交網路發表有關孩子的狀態時,請先徵求一下孩子的建議吧。

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幫我3歲的兒子梳洗打扮穿衣服,當我試圖幫他穿上套頭毛衣時,他又踢又躲,還一邊大叫,折騰了半天也沒穿好。我也變得急躁,因為上班快要遲到了。幾秒鐘後,我倆突然都停了下來,看著對方,一瞬間兒子咯咯的笑聲充滿整個房間,那帶著稚氣卻又甜蜜的聲音讓我也情不自禁地笑起來。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時刻,那是沒有觀眾也沒有被相機記錄下來的美好,那是沒有被分享也沒有被點贊的瞬間,但是也許它們是最發自內心的歡笑,是只有父母和孩子知道的美好記憶。

毛利——兩性情感作家

基本不曬,即便有一千個人說好可愛,但只要有一個陌生ID說好醜啊,就想順著網線把這人揪出來暴打一頓。

揚揚——孕媽媽

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生活,不想也不必時時刻刻暴露在別人眼下,更何況現在的社交媒體中有幾個是真正關心自己生活的朋友啊,很多還是一面之緣的客戶、並不熟悉的同事、多年沒聯繫的同學。而且之前被太多媽媽強制刷屏,被迫在朋友圈裡觀摩過誰家孩子的小雞雞,誰家孩子的小屁屁,甚至還有誰家孩子的排泄物……小朋友可愛曬曬就算了,以上這種行為出於什麼動機,實在不能理解。所以,為減少朋友圈他人的不適,我不會曬小孩。

小布——寶爸

我覺得不該曬。自己的寶寶在自己的家人圈裡分享一下有樂趣就好,沒有必要有事沒事曬在朋友圈。

點擊【瞭解更多】一起來清涼一夏~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