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可怕!藍光:摧毀眼睛的兇手

電子產品已經包圍了現代人的生活, 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潛在影響著健康, 特別是手機、電腦、平板、電視等帶屏發光的電子產品, 對於我們的眼睛影響更明顯。

為什麼玩手機、看電視太久眼睛會不舒服呢?目前的液晶顯示幕大部分是以藍色LED燈珠為背光源, 其發出的光線裡就含有有害藍光, 會傷眼。

藍光從哪來?

藍光來自液晶屏後的光源:LED燈珠

我們知道, 液晶屏(LCD)是使用LED燈珠作為背光光源的, LED燈珠發出的白光穿過液晶模組, 變成紅黃藍三原色, 再組合成我們看到的萬千色彩。 我們所說的有害藍光來自哪裡呢?就來自最開始的發光源頭——LED燈珠。

目前LED燈珠使用最多的是白光LED, 但其實它發出的不是白光, 而是藍光。 怎麼轉換成人們需要的白光呢?是通過在發光晶片上塗抹一層黃色螢光粉, 使藍光和黃光混合, 從而成為白光的。 所以目前以LED燈珠作為背光源的液晶顯示幕,

都難以避免地會含有大量高能的短波藍光, 即有害藍光。

什麼是有害藍光

藍光憑什麼有害

藍光指的是可見光中最接近紫外線的部分, 這些波長在400-500納米範圍內的光頻率比紫外線略低, 是可見光中能量最高的部分。 其中415-455納米的藍光,

波長短, 能量高, 能夠直接穿透晶體直達眼底視網膜上, 是可見光中對眼睛造成的傷害最大的, 這部分光就叫有害藍光。

藍光傷害眼睛的原理

這些短波高能藍光, 會影響視力、影響睡眠、增加各種眼部疾病的風險, 而且有比較可靠的資料支援。

2013年-2014年,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實驗室進行了LED藍光對人眼視覺疲勞影響的研究, 近600人次的人眼視覺生理實驗結果顯示, 遮罩 15% 的藍光比不遮罩藍光的被試者的視覺疲勞度低了近21%。

2014年,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實驗室又針對藍光LED光源的視網膜損傷問題進行了專項細胞分子學實驗。 實驗結果顯示, 400-440nm藍光在低於500lx照度持續直射2小時以上, 會出現細胞活力明顯下降甚至凋亡;460-500nm藍光在超過1500lx照度持續直射3小時以上, 才會出現細胞活力明顯下降和凋亡。

藍光的危害

去除有害藍光的幾種技術

去除有害藍光可以從軟體和硬體上著手, 前者即是系統裡的護眼模式, 後者則有表面貼膜、加濾光片、甚至改變發光源等方法。

一、軟體防藍光, 這個成本比較低, 只要我們打開系統裡的護眼模式, 系統就會控制發光屏RGB三色中藍光的量, 也即是調節色溫, 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有害藍光(約30%), 不過也有非常明顯的缺點, 就是會使螢幕變為偏黃色、亮度變暗、對比度減低等。 手機/電視等打開護眼模式後,就失去了真實的顏色,使用者要認清螢幕上的文字、圖像也會較費力,長此以往也是會傷眼的。

護眼模式

二、表面貼膜是一種常見的防藍光方法,比如有些眼鏡會鍍一層防藍光膜,有些手機也會貼防藍光手機膜。防藍光膜確實有過濾藍光的效果,但膜品質不同,過濾效果參差不齊,品質好的可能可以過濾掉約15%-20%藍光,品質差的可能只有2%、3%,這是很難從外觀判斷的。實際使用體驗呢?也跟軟體防藍光差不了太遠,亮度、飽和度會降低,也會偏黃,而且也會容易讓眼睛疲勞。

三、偏光板是跟表面貼膜類似的方法,不同的是它是在背光板與玻璃之間的,通過加入特殊的偏光板與彩色濾光片,能夠過濾部分380~450nm波長的短波有害藍光,達到防藍光護眼的效果,特點是相比前兩種減少了亮度衰減和色彩失真。

幾種防藍光技術的使用體驗

四、相比以上幾種,直接從LED光源入手是一種根本上解決的方法。這種方法可稱為光學防藍光,它從背光源裡的燈珠出發,直接改變燈珠發出的光。有的改變螢光粉配方,有的則採用晶片控制。後者是新出現的,以晶片對每一顆燈珠進行控制,通過優化晶片演算法,使發光源平移光譜,將落在有害波段的450nm藍光平移至460nm,從而去除了有害藍光。

由於這種方法並不是不分好壞地一律過濾藍光,而是保留了460nm的藍光,所以不會造成偏色,在去除有害藍光的同時保證了顏色的完好呈現,使螢幕能夠正常顯示圖像。

以晶片控制,光學防藍光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軟體防藍光的護眼模式僅僅是個噱頭,第四種方法則是較為實用的,應用者有飛利浦某些顯示器,以及酷開的防藍光教育電視,有德國TUV萊茵防藍光技術認證,比較靠譜。

此外還有一種方法,即是不使用LED燈珠,直接更換光源。目前來說也即是OLED屏,由於自身發光材料不同,OLED其藍光波長為460nm-480nm,亦不屬於有害藍光,屬於天然防藍光材料。不過,OLED屏的缺點是目前價格太過高昂,尚未能普及。

德國TUV萊茵防藍光技術認證

如果所有電子產品的顯示幕都能運用光學防藍光技術,從根源上解決藍光傷眼問題,那麼我們將不用再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自己長時間對著電腦電視眼睛也不會那麼疲勞了,這多麼美妙?當然,這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

手機/電視等打開護眼模式後,就失去了真實的顏色,使用者要認清螢幕上的文字、圖像也會較費力,長此以往也是會傷眼的。

護眼模式

二、表面貼膜是一種常見的防藍光方法,比如有些眼鏡會鍍一層防藍光膜,有些手機也會貼防藍光手機膜。防藍光膜確實有過濾藍光的效果,但膜品質不同,過濾效果參差不齊,品質好的可能可以過濾掉約15%-20%藍光,品質差的可能只有2%、3%,這是很難從外觀判斷的。實際使用體驗呢?也跟軟體防藍光差不了太遠,亮度、飽和度會降低,也會偏黃,而且也會容易讓眼睛疲勞。

三、偏光板是跟表面貼膜類似的方法,不同的是它是在背光板與玻璃之間的,通過加入特殊的偏光板與彩色濾光片,能夠過濾部分380~450nm波長的短波有害藍光,達到防藍光護眼的效果,特點是相比前兩種減少了亮度衰減和色彩失真。

幾種防藍光技術的使用體驗

四、相比以上幾種,直接從LED光源入手是一種根本上解決的方法。這種方法可稱為光學防藍光,它從背光源裡的燈珠出發,直接改變燈珠發出的光。有的改變螢光粉配方,有的則採用晶片控制。後者是新出現的,以晶片對每一顆燈珠進行控制,通過優化晶片演算法,使發光源平移光譜,將落在有害波段的450nm藍光平移至460nm,從而去除了有害藍光。

由於這種方法並不是不分好壞地一律過濾藍光,而是保留了460nm的藍光,所以不會造成偏色,在去除有害藍光的同時保證了顏色的完好呈現,使螢幕能夠正常顯示圖像。

以晶片控制,光學防藍光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軟體防藍光的護眼模式僅僅是個噱頭,第四種方法則是較為實用的,應用者有飛利浦某些顯示器,以及酷開的防藍光教育電視,有德國TUV萊茵防藍光技術認證,比較靠譜。

此外還有一種方法,即是不使用LED燈珠,直接更換光源。目前來說也即是OLED屏,由於自身發光材料不同,OLED其藍光波長為460nm-480nm,亦不屬於有害藍光,屬於天然防藍光材料。不過,OLED屏的缺點是目前價格太過高昂,尚未能普及。

德國TUV萊茵防藍光技術認證

如果所有電子產品的顯示幕都能運用光學防藍光技術,從根源上解決藍光傷眼問題,那麼我們將不用再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自己長時間對著電腦電視眼睛也不會那麼疲勞了,這多麼美妙?當然,這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