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最後一個被淩遲的人,割完一千刀還喝了兩碗粥

在古代的酷刑當中, 有把人剁成肉醬的, 稱為“醢”(hǎi);北魏處置犯人是車裂;到了唐代, 官定死刑是斬首;五代開始, 在刑法之外增設“淩遲”, 此後, 元、明、清都規定為法定刑, 是最殘忍的一種死刑。

淩遲, 即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 直到1905年才廢除, 主要懲罰三大類的犯罪:1.逆君之罪(謀取皇位);2.倫常之罪(打罵父母或公婆、兒殺父、妻殺夫等);3.兇殘與不人道之罪:殺害同一家族三人以上。 但到了清朝後期, 對不按時交稅的也要處以淩遲。

崇禎皇帝剮過兩位名流, 一位是忠誠報國的袁崇煥, 罪名是叛國通敵, 剮3543刀, 殘肉被不明真相的群眾分吃;另一位是天啟進士鄭曼, 罪名是棒打後媽, 奸兒媳, 剮3600刀, 殘肉出售, 做成中藥的原材料。

最後一個被淩遲的人是清末惡魔康小八,

又稱康八爺。 有一天他去理髮, 剃頭匠和一位顧客大罵康八爺, 他不動聲色, 理髮完後, 二話不說, 拔出手槍將二人擊斃, 後將其捉拿歸案, 被判淩遲, 而且, 分兩天割完。 第一天先喂其鴉片, 以保持清醒, 延長痛苦, 割完一千多刀後, 康八爺被押回牢裡, 居然胃口很好, 喝了兩大碗粥。 第二天, 割了數十刀後, 康八爺終於熬不住, 氣絕身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