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古村:“周至餘家村”與“唐聖祖”的故事!

從西安駕車一路向南, 終南山下有環山公路, 沿路一直向西, 過鄠邑區進入周至九峰鎮地界, 在路北能看見一個富麗堂皇的大門樓, 上書“餘家村”三個金字。 餘家村隸屬西安市周至縣九峰鎮管轄, 地處周至鄠邑兩縣交界處, 位於秦嶺北麓終南山下環山路以北, 與寇家堡、千戶村相鄰, 由3個自然居民點組成4個村民小組, 村子不大, 只有1000來人。

【餘家村村門樓拍攝於2014年盛夏】

因經常到周至縣南山一代遊玩, 路過本村不下數次。 進入九峰地界, 環山路旁, 以本村門樓和千戶村最為大氣。 曾以為本村和鄰村寇家堡一樣, 村名來源於餘姓, 也未加在意。 村門樓旁有《餘家村牌樓落成碑記》, 當初適逢2014年夏, 天氣炎熱, 細細閱覽, 未曾看出村名所以然來。 近期有網友“終南菊客”發來本村圖文, 今日閒暇, 整理一番, 也別有情趣。

【餘家村《牌樓落成碑記》拍攝於2014年盛夏】

餘家村在古代與南千戶、北千戶、寇家堡、合成“四千戶”, 解放後統稱千峰社。 1960年實行分治, 餘家村才成為單獨行政村。 本村原名“御駕村”, 想想和西安市其它“聚駕莊(巨家莊)”“夢駕村(孟家村)”“等駕坡(董家坡)”等一個道理, 都是皇帝在這轉了一圈, 後村名轉音而成。

【餘家村村門樓背面由文友“終南菊客”提供於2016年深秋】

因本村相鄰的千戶村有通仙萬壽宮, 《陝西通志》記載“原為漢武帝五榨宮遺址”。 另本村地處九峰之一虎峰山下, 《周至縣誌》記載:“此地原位上林苑, 元封二年漢武帝劉徹狩獵至此, 觀其山勢, 形似臥虎, 虎峰由此而取名”。

所以以為是漢武帝狩獵到此, 御駕而來, 得名“御駕”。 實則“異曲”但不“同工”。 這位前來的皇帝雖其名甚巨, 確不是漢武帝, 而是鼎鼎大名的唐高祖李淵, 也就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的老爸。

【周至縣樓觀鎮樓觀台拍攝於2014年盛夏】

要說李世民為何會來此地先要說說歷史上不為人知的“宋聖祖和唐聖祖”。

說起聖祖首先想起的是“康熙皇帝廟號為清聖祖”, 但要是細細翻閱文史竟然發現唐朝不但有唐高祖還有唐聖祖, 宋朝不但有宋太祖也有宋聖祖。 而且個個來頭不小, 直到今天, 人人見了, 也只有燒香作揖, 磕頭膜拜的份。

魏晉以來, 形成的門閥制度根深蒂固。 除了士族誰也不能當官, 除了門閥大族, 誰也不能當皇帝。 所以歷代帝王對待門閥制度大多以打擊為主。 李家雖為關隴門閥, 但李姓戶小, 地位不高。 唐朝建立, 李淵便著手抬高李氏門第, 馬上組織吏部尚書高士廉編寫史書《氏族志》。 這高士廉不負眾望, 愣是將道教創始人, 太上老君李耳說成, 李唐的先祖。

太上老君李耳榮升為唐朝皇室的祖先。唐朝李家也就成了望族之後,地地道道天授皇權的正統。唐高宗在乾封元年,又追封李耳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寶二年,再次追封他廟號大聖祖,諡號玄元皇帝;天寶八年則冊封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年上尊號為大聖祖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並尊道教為國教,將李耳修煉的樓觀台大加整修,就在余家村向西的周至縣樓觀鎮。

【餘家村村門樓由文友“終南菊客”提供於2016年深秋】

本村村史記載:大唐監國,武德7年,唐高祖李淵率領文武百官前來今周至縣樓觀鎮道教祖庭樓觀台祭拜先祖李耳。途徑本村是,歇駕於此,本村繼而得名“御駕村”“遇駕村”。後李唐王朝覆滅,本村轉原音為“餘家村”。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周至縣南山九峰、樓觀、集賢、馬召一帶匪患橫生。單說馬召儻駱道的老縣城裡就有“王三春、魏輔唐、龐魚客”等股匪活動,人數上千,危害一方。南山下股匪雖沒有山內匪徒眾多,但九峰一帶也是張宗昌、蘆柴棒等本地股匪的活動地帶。民國18年山中股匪洗劫本村,綁票38人,劫後餘生者不足10人。民國21年,“虎烈拉”橫行,本村更是雪上加霜,直到解放,本村才煥發新春。時至今日,村民物質精神文明建設更上臺階,本村書畫篆刻名人武元海先生竟在村中辦起全國首個“農家碑林博物館”。據說“撤鄉並村”工作已經開始,本村將於鄰村寇家堡合併,好在村名還叫“餘家村”。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未經授權,不要轉載!

太上老君李耳榮升為唐朝皇室的祖先。唐朝李家也就成了望族之後,地地道道天授皇權的正統。唐高宗在乾封元年,又追封李耳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寶二年,再次追封他廟號大聖祖,諡號玄元皇帝;天寶八年則冊封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年上尊號為大聖祖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並尊道教為國教,將李耳修煉的樓觀台大加整修,就在余家村向西的周至縣樓觀鎮。

【餘家村村門樓由文友“終南菊客”提供於2016年深秋】

本村村史記載:大唐監國,武德7年,唐高祖李淵率領文武百官前來今周至縣樓觀鎮道教祖庭樓觀台祭拜先祖李耳。途徑本村是,歇駕於此,本村繼而得名“御駕村”“遇駕村”。後李唐王朝覆滅,本村轉原音為“餘家村”。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周至縣南山九峰、樓觀、集賢、馬召一帶匪患橫生。單說馬召儻駱道的老縣城裡就有“王三春、魏輔唐、龐魚客”等股匪活動,人數上千,危害一方。南山下股匪雖沒有山內匪徒眾多,但九峰一帶也是張宗昌、蘆柴棒等本地股匪的活動地帶。民國18年山中股匪洗劫本村,綁票38人,劫後餘生者不足10人。民國21年,“虎烈拉”橫行,本村更是雪上加霜,直到解放,本村才煥發新春。時至今日,村民物質精神文明建設更上臺階,本村書畫篆刻名人武元海先生竟在村中辦起全國首個“農家碑林博物館”。據說“撤鄉並村”工作已經開始,本村將於鄰村寇家堡合併,好在村名還叫“餘家村”。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未經授權,不要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