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朱標沒有那麼早死,而是順利繼位,那麼大明會怎麼樣?

婉如清揚

網路圖

自周代以後, 除了少數幾個, 除曹丕蕭賾等幾個人之外, 中國主要朝代的開國君主的太子(長子), 沒幾個人能順利繼位,

他們或者死於殘酷軍事鬥爭, 如陳霸先的世子陳昌;或者是才能有限被兄弟們給幹掉了, 如楊勇李建成;或者是在充滿變數的爭鬥中被干預, 最後成不了氣候, 如扶蘇劉盈等。 當然,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做太子的時間太長, 還沒熬到繼位就病死了, 數數歷史上還挺多,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朱標, 就是因為病死沒能順利登基。

朱標繼承了馬皇后的性格, 寬厚仁愛, 和朱元璋的嚴厲果決, 很不像。 父子兩個也常有衝突。 對於朱元璋狂殺功臣, 朱標是很有意見的, 據野史記載, 有一次朱標又跑去勸父親, 朱元璋非常生氣, 但還是很有耐心地丟了一根滿是鐵刺的木棒讓他撿, 朱標不是超人, 當然也沒辦法毫髮無傷地撿起來,

但父親的話又不得不聽, 他很為難。 朱元璋就趁機教導他, 說這鐵刺和功臣是一樣的道理, 沒了鐵刺的木棒才好拿, 沒有居功自傲的功臣, 國家才好治理。 朱元璋對這個長子, 也是不太滿意, 但是父親愛長子, 做了皇帝的也還是普通父親的心理, 他花費了心思調教的兒子, 最終也不捨得廢掉。 但是朱標沒等到父親把大任交給他, 三十八歲那年, 先走一步了。 三十幾歲的年紀, 又有當時最優良的醫護, 卻也是沒法治好, 估計也是長久以來, 精神壓力太大了。

朱標沒當成皇帝, 朱元璋很傷心, 也很重情義地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 並且跳過其他兒子, 直接把皇位傳給這位皇孫。 給了他一大堆的顧命大臣, 只可惜朱允炆太過年輕,

急於削藩, 又策略不當, 最終被老成持重的皇四叔朱棣奪了皇位, 大明朝政治中心由南京移到了北京。

有不少人就感慨朱標當了皇帝, 朱棣會不會造反?朱棣又會不會成功?其實也就那麼感慨一番, 歷史哪容得下假設?只是, 設想一下, 也並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咱就叨叨一回, 朱標沒死, 大明朝會怎麼樣?

如果朱標順利繼位, 靖難之變很可能不會發生。 靖難之變大小戰役加起來幾十次, 前後持續四年, 雙方死傷慘重, 朱元璋時期的幾十年好不容易的喘息才剛定下來, 就又大戰, 對於大明來說, 是一場浩劫。 尤其是南方, 他們大多支持朱允炆, 所以, 朱棣篡位前後戰死的, 被殺的, 官員文人將士平民, 數不勝數。 朱棣造雖然看不起自己的哥哥,

但是要冒然造反, 也是不會的。 他造反, 多半也是被朱允炆給刺激的, 換句話說, 朱標繼位, 未必會如朱允炆一般大刀闊斧地把自己兄弟廢的廢, 殺的殺, 沒有這個激化矛盾, 未必會反。

如果朱標繼位, 明朝的都城可能不會遷到北京。 北京北扼幽燕, 南控中原, 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都城在北京, 當然可以讓北部邊防得到加強, 就算是發生內亂, 也可以以上擊下。 相對來說, 在南京則比較尷尬, 無險可守。 蒙古再如明朝初期一樣, 南下那麼幾回, 也會亡了國。 當然, 不遷都的話, 在經濟方面, 做為國家財 賦來源的三吳地區, 負擔肯定會輕很多。 就拿蘇州來講, 從漢唐到宋元, 一般都是上交近三十五萬斛, 朱元璋上臺後,

惱怒蘇州人民隨張士誠守城, 沒收張士誠及部下富民的地土, 稱為官田, 租官田上交租稅的標準比租私田的標準高幾倍, 蘇州府的賦稅增加到二百六十多萬擔。 朱允炆繼位後規定免除這種獨特的標準, 一畝田收國租不超過一鬥。 但是朱棣上位後, 三吳一帶的賦稅又恢復到了朱元璋時期。 直到宣德年間才略有減輕。 朱標在位的話, 這個增加賦稅的事情, 肯定是不會做的。

如果朱標順利繼位, 別的不說, 單是知識份子的處境和待遇就會好很多。 朱標從小接受儒學教育, 他的老師都是當世大儒, 對知識份子, 他是非常尊敬的。 明朝初期武臣的地位優越, 隨著大明漸漸穩定, 文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朱元璋殺功臣, 也殺了一部分文人, 但是朱棣和他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朱棣大賞武臣,對文臣,尤其是支持過建文帝的,一個都不放過,著名的誅十族,就在史上留下了殘暴的一頁。他不但自己殺,還縱容親信動輒辱駡文臣,文臣幾乎就是罪臣的代名詞。按朱標的性格,如果是他繼位的話,明朝的知識份子必然是會得到優待,不說享受唐宋時的尊重,最起碼不會在廠衛橫行,宦官肆虐中受盡屈辱。或許以後的繼任者,也都會在對待文化建設和知識份子上,重視起來吧。

只可惜所有的一切,都隨著壯年而去的朱標,徒留下感歎而已。(婉如清揚)

但是朱棣和他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朱棣大賞武臣,對文臣,尤其是支持過建文帝的,一個都不放過,著名的誅十族,就在史上留下了殘暴的一頁。他不但自己殺,還縱容親信動輒辱駡文臣,文臣幾乎就是罪臣的代名詞。按朱標的性格,如果是他繼位的話,明朝的知識份子必然是會得到優待,不說享受唐宋時的尊重,最起碼不會在廠衛橫行,宦官肆虐中受盡屈辱。或許以後的繼任者,也都會在對待文化建設和知識份子上,重視起來吧。

只可惜所有的一切,都隨著壯年而去的朱標,徒留下感歎而已。(婉如清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