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治水有奇招,春秋名相孫叔敖兩千多年前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今天還在發揮作用

近來, 南方數省連降暴雨, 洪澇嚴重, 據傳部分地方洪水水位和災情比98年大洪水時還嚴重, 雖然這次的水災應該很快就能過去, 受災群眾在政府和社會力量的支援之下, 相信也能得到妥善安置, 但在看到洪水的相關報導時, 我還是忍不住想起了一個人——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楚國的名相孫叔敖。

孫叔敖, 羋姓, 蔿氏, 名敖, 字孫叔, 出身貴族。 小時候, 其父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殺, 所幸有貴人相助, 母親得以帶著他避難於現在的河南省淮濱縣, 改名孫叔敖。

孫叔敖天賦卓絕, 品性堅韌, 在艱苦的環境中通過發奮學習, 長大後終於成為一名棟樑之才, 尤其擅長將理論應用於實際。 當時, 他居處附近的淮河流域洪災頻發, 孫叔敖經過長達數年的認真調查和研究, 認識到洪水是可以治理的。 於是, 他傾盡家資, 發動淮河周圍的人們一起治水, 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

歷時三載, 終於修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讀音què bēi)。

芍陂自修成以後, 迄今2600多年一直發揮著不同程度的作用。 毛澤東主席在視察淮河時曾多次提到孫叔敖, 稱讚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治水專家。

孫叔敖因為主持修建芍陂, 其才能得到楚莊王賞識, 不到30歲就被任命為楚國令尹(宰相), 最終輔佐楚莊王成功稱霸于諸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