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濟深信劄輯錄:力促國共合作抗日(中)

李濟深(1885-1959)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主要創始人和卓越的領導人, 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政治家和軍事家。

西安事變後,

李濟深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關事項致中共和國民黨主要領導人以及張學良、楊虎城的信劄

1936年12月, “西安事變”爆發, 李濟深向全國通電反對內戰, 從抗日大局出發, 擁護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決主張。 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第四天的12月30日, 李濟深一天四信分別寫信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等人, 溝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關事項。

1

1936年12月30日, 李濟深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信劄

(有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6年12月30日, 李濟深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信劄。

識文: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三先生同勳鑒:錢先生南返, 得奉大教, 至佩先生等大公無我與委曲堅忍奮鬥之精神。 錢先生並具道先生等待遇之厚與相見之誠, 尤所欽感。 邇者西安兵諫之舉, 足征先生等感召致力之功, 至後此如何使達到聯合全國整個力量一致對外之處, 特托胡鄂公先生赴各方接洽, 並托將西南情形轉陳左右, 切盼示以周行, 至所感禱, 不盡縷縷, 並托胡先生面陳。 專肅, 敬頌勳祺。 弟李濟深拜啟。

十二月卅日。

說明:此信寫於“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僅四日, 是西安事變時期, 李濟深與中共合作的重要文獻證明。 在信中, 李濟深首先提到“錢先生南返”。 這裡的“錢先生”為錢納水, 辛亥革命時期曾任北京革命軍總司令, 20世紀30年代加入共產黨, 是胡鄂公的舊識和戰友, 為胡氏日記中出現最頻繁的人物之一。 從信中可知, 早在“西安事變”之前, 錢納水就作為李濟深等人的信使, 前往延安拜訪毛澤東等人。 此番“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 李濟深又托胡鄂公“將西南情形轉達”, 請教“如何使達到聯合全國整個力量一致對外”。

2

1936年12月30日, 李濟深致蔣介石的信劄

(希望蔣介石誠心抗日)

1936年12月30日, 李濟深致蔣介石的信劄。

識文:介公賜鑒:棨戟南來, 深以未能晉謁聆教為悵。 邇者偽敵侵迫綏東, 先生揮兵北進抗戰, 方以為報國有日矣。 不意而突有西安之變, 至用驚愕。 幸而漢卿等翻然醒察, 知非集中全國之力不足以對外, 因而護送執事返甯, 共商國是, 聞之至為欣喜, 然鄙意以為時至今日,

全國敵愾同仇之心已達至最高度, 莫由壓止。 執事前此過分持重, 政策實未足饜國人之望, 而釋國人之疑, 以至有此事變耳。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亟盼能改弦更張, 則不但可釋國人之疑, 且必悉願在執事領導之下以報執事且以報國家也。 胡南湖先生數年來奔走各方, 致力於聯合全國力量一致救國, 北上之便, 托致區區, 乞有以進而教之。 專肅。 敬叩政安。 弟李濟深拜啟。 十二月三十日。

說明:此信寫於“西安事變”時期, 是解讀民主人士與國民政府之間關係的重要文獻。 蔣介石和李濟深曾分別為黃埔軍校正、副校長, 早年通力合作, 後來分道揚鑣, 關係比較複雜, 此信也是對這種複雜關係的絕佳證明。

第一句“棨戟南來, 深以未能晉謁聆教為悵”, 指的是“兩廣事變”期間李濟深與新桂系合作,共同反蔣;第二句“先生揮兵北進抗戰”,指“綏遠抗戰”。在這一戰中,傅作義等粉碎了日本在察哈爾、綏遠建立傀儡政府的陰謀;再後面說的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這封信中,李濟深一面表示不懼蔣介石的武力壓迫,一面指出“西安事變”的發生是因為蔣氏“過分持重,政策實未足饜國人之望,而釋國人之疑”,但對蔣介石任何的抗戰行動都表示支持,並表示只要蔣介石誠心抗日,國內各方力量“必悉願在執事領導之下以報執事且以報國家也”。

3

1936年12月30日,李濟深致張學良信劄

(表達抗日決心並請教後續行動)

1936年12月30日,李濟深致張學良信劄。

識文: 漢卿先生偉鑒:西安兵諫,天下同欽。邇更悉毅然赴甯,共商國是,為國之公,赴義之勇,尤令人佩仰無限也。胡南湖先生數年來奔走各方,所志與先生宣導如出一轍,特托前來聆教一切南中情形與弟近況,並托轉陳,極盼示以後此如何達到聯合全力量,一致救國之處。弟雖不敏,深願致其棉薄,以盡匹夫之責也。專肅,敬頌勳祺。弟李濟深拜啟。十二月卅日。

說明: 這是“西安事變”剛和平解決時,李濟深寫給張學良的信劄。其中提及西安事變,以“西安兵諫,天下同欽”讚譽之。此時的張學良不顧個人安危,與蔣介石一同回南京,所謂信中“為國之公,赴義之勇,尤令人佩仰無限也”。信中所說“所志與先生宣導如出一轍”,其“志”指的是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其時,事變雖然解決,但一切仍充滿變數,是以李濟深專門致信向張學良表達抗日決心,並請教後續行動。

4

1936年12月30日,李濟深致楊虎城信劄

(表達共同抗日的決心)

1936年12月30日,李濟深致楊虎城信劄。

識文:虎臣先生偉鑒:西安兵諫,天下同欽。近更悉毅然釋兵,由漢卿兄赴甯,共商國是,使集中全國力量一致對外,尤仰大公與大勇也。胡南胡(湖)先生數年來奔走各方,所志與先生所宣導如出一轍,特托前來聆教一切,南中情形與弟近況,並托轉陳,至盼不吝教誨,示以周行。弟雖不敏,深願致其棉薄,而盡匹夫之責也。端肅,敬頌勳祺。弟李濟深拜啟。十二月卅日。

說明:這是“西安事變”剛和平解決時,李濟深寫給楊虎城的信劄。提及西安事變,並言仰慕張楊之“大勇”。其時,張學良陪同蔣介石回南京,隨後被軟禁、解除兵權。而楊虎城的遭遇也近乎此。先是在1937年1月被停職留任,然後再同年7月被迫出洋考察。兩位“西安事變”的功臣,其事功就此戛然而止。

本文作者李崴系全國政協常委、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鄭藹嫻系民革廣東省委會宣傳處幹部

作者 | 李 崴 鄭藹嫻

編輯 | 陳曉燕 吳姝靜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請給我一個大大的

指的是“兩廣事變”期間李濟深與新桂系合作,共同反蔣;第二句“先生揮兵北進抗戰”,指“綏遠抗戰”。在這一戰中,傅作義等粉碎了日本在察哈爾、綏遠建立傀儡政府的陰謀;再後面說的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這封信中,李濟深一面表示不懼蔣介石的武力壓迫,一面指出“西安事變”的發生是因為蔣氏“過分持重,政策實未足饜國人之望,而釋國人之疑”,但對蔣介石任何的抗戰行動都表示支持,並表示只要蔣介石誠心抗日,國內各方力量“必悉願在執事領導之下以報執事且以報國家也”。

3

1936年12月30日,李濟深致張學良信劄

(表達抗日決心並請教後續行動)

1936年12月30日,李濟深致張學良信劄。

識文: 漢卿先生偉鑒:西安兵諫,天下同欽。邇更悉毅然赴甯,共商國是,為國之公,赴義之勇,尤令人佩仰無限也。胡南湖先生數年來奔走各方,所志與先生宣導如出一轍,特托前來聆教一切南中情形與弟近況,並托轉陳,極盼示以後此如何達到聯合全力量,一致救國之處。弟雖不敏,深願致其棉薄,以盡匹夫之責也。專肅,敬頌勳祺。弟李濟深拜啟。十二月卅日。

說明: 這是“西安事變”剛和平解決時,李濟深寫給張學良的信劄。其中提及西安事變,以“西安兵諫,天下同欽”讚譽之。此時的張學良不顧個人安危,與蔣介石一同回南京,所謂信中“為國之公,赴義之勇,尤令人佩仰無限也”。信中所說“所志與先生宣導如出一轍”,其“志”指的是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其時,事變雖然解決,但一切仍充滿變數,是以李濟深專門致信向張學良表達抗日決心,並請教後續行動。

4

1936年12月30日,李濟深致楊虎城信劄

(表達共同抗日的決心)

1936年12月30日,李濟深致楊虎城信劄。

識文:虎臣先生偉鑒:西安兵諫,天下同欽。近更悉毅然釋兵,由漢卿兄赴甯,共商國是,使集中全國力量一致對外,尤仰大公與大勇也。胡南胡(湖)先生數年來奔走各方,所志與先生所宣導如出一轍,特托前來聆教一切,南中情形與弟近況,並托轉陳,至盼不吝教誨,示以周行。弟雖不敏,深願致其棉薄,而盡匹夫之責也。端肅,敬頌勳祺。弟李濟深拜啟。十二月卅日。

說明:這是“西安事變”剛和平解決時,李濟深寫給楊虎城的信劄。提及西安事變,並言仰慕張楊之“大勇”。其時,張學良陪同蔣介石回南京,隨後被軟禁、解除兵權。而楊虎城的遭遇也近乎此。先是在1937年1月被停職留任,然後再同年7月被迫出洋考察。兩位“西安事變”的功臣,其事功就此戛然而止。

本文作者李崴系全國政協常委、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鄭藹嫻系民革廣東省委會宣傳處幹部

作者 | 李 崴 鄭藹嫻

編輯 | 陳曉燕 吳姝靜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請給我一個大大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