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跑友分享|跑一次馬,遊一座城,都江拜水,青城問道 ―――我的二馬成都雙遺馬拉松

期待成馬!

2017年完成我的首馬後, 就開始關注全國各地的馬拉松, 自己不知不覺也成為全國百萬跑馬大軍中的一員, 由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我報上了成都馬拉松, 為此我做著賽前準備。 也早早訂了打折機票, 提前一周關注成都都江堰的吃住行等。 紹然跑友因為單位有事不能參賽, 成馬我只有孤單一個人去征戰了。

成都都江堰, 我來了。

17日下午從烏魯木齊飛抵成都, 五點抵達後到犀浦準備轉車去都江堰, 地鐵出來後發現到都江堰很便捷, 於是決定入住犀浦。 18日乘高鐵去都江堰領取參賽包, 遇到成都熱情的成都米動跑團的李晉, 成都跑友小徐更是周到的帶我去都江堰景區遊覽。 拜了二王廟裡的李冰父子, 敬了水神, 觀魚嘴, 看寶瓶口, 走飛沙壩, 過夫妻橋等等。 下午返回犀浦準備早點睡, 迎接第二天的馬賽。 可是當晚太興奮的原因從一點以後直到六點就沒有睡好覺。

一直我的心理承受力就不好, 第二天有重要的事, 當晚就睡不好, 這個毛病我自己慢慢來調整吧, 多參加這樣的馬拉松賽或許會有幫助。

緊張, 興奮, 釋放。

三月十九日, 早六點十五起來匆忙準備, 穿衣帶帽收拾包包退房等,

一會找這找那的, 吃著準備的玫瑰花饢餅喝杯咖啡一杯粥。 出了門發現下著毛毛雨, 光腿穿短褲可能會冷, 得穿個緊身褲才行。 在犀浦站遇到許多的跑友上車, 車上也都是成都站過來的跑友。 20分鐘就到都江堰, 好多輛擺渡車把跑友運往集結地, 四面八方的跑馬大軍在這集結, 隊伍浩浩蕩蕩, 占滿路面。 存包, 拉伸, 拍照, 排尿, 去起跑點, 緊張有興奮, 昨晚沒睡好的疲勞被壓下去了。 主持人宣傳著四川, 介紹著成馬, 煽情的言辭激發著每個人的神經。 健身教練十分鐘的熱身跳躍, 讓興奮推上高潮。 跑馬人群隨著發令員山呼五四三二一, 一聲槍響, 人群像開閘泄水一樣, 紛擁而出, 三萬跑馬大軍在都江堰的賽道上湧動。 每個人在此釋放自己的激情。
加油!

奔跑吧, 兄弟, 量力而行, 盡力而為!

成都雙遺馬拉松組委會選擇了當地最美的風景, 道路經過城市最美的景點, 最美的鄉村, 最美的油菜花, 最美的青城山。 熱情的居民呐喊助威, 加油鼓勁。 還有男女老少的群眾演員穿著古代的服飾列隊助威,

各種鼓樂隊敲鑼打鼓, 歌舞助興。 42公里的路線兩側人都很多, 補給站, 醫療點很多。 我按自己的速度奔跑著, 幾萬人的馬拉松賽就是這樣, 不斷有人從身邊超越你, 只要你堅持跑也會不斷的超越身邊的人。 加油加油!堅持堅持!量力而行, 盡力而為!

堅持,終點就在前方。

開跑時很興奮,頭一公里跑的有點快,慢慢的我跟著兔子按自己的節奏跑著,十公里沒問題,又十公里還行。在26公里青城山附近有兩三公里的上坡速度慢了下來,這是最虐的賽段。接下來都是下坡或平路。後半程體力不如上半程,我保持著速度。在36公里處兩腿有點硬了,快速拉伸拉伸,噴噴氣霧劑,右膝蓋附近也開始隱痛,不敢太吃力,噴氣霧劑能管用五分鐘,後一兩公里我堅持著,每個人在這時候都到了自己的極限了。堅持到底,安全完賽是關鍵。最終我順利完賽,跑出了目標成績。3:52:22我超越了自己。感受在跑馬的人流中向前奔跑的興奮的感覺!

成馬後記!

成都是在2015年4月18日舉行首次馬,2016年3月27日 世界各地3萬餘名遠手參加。2017年3月19日,成都馬拉松我有幸參加,第一次出省感受馬拉松賽,體驗連接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的馬拉松賽道。跑一次馬,遊一座城。這是我自2017年1月1日完成第一個馬拉松以來,給自己確定的目標。成都馬是我第二馬。感受三萬名跑馬同時奔跑的壯觀場面,感受都江堰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美麗都市。

感謝黃同學幫我報名參賽,感謝組織者精心組織這樣大型參賽,感謝所有志願者的無私奉獻,從取參賽包,引導,補給,醫療,治安,交通,拉伸等等。大型活動需要許多人默默無聞的付出。也特別感謝家人的支持,我得以參加。

馬拉松精神發揚光大!馬拉松賽是馬拉松精神的傳承和展示。對舉辦城市管理者來說,一場馬拉松賽是向世人展示城市發展和市民文化的機會。對跑馬拉松的運動員來說,是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的機會。對觀眾來說,是視覺衝擊方式喚醒和啟發馬拉松精神。

跑一次馬,遊一座城!

都江堰拜水。

都江堰是中國一項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處於岷江從山區瀉入成都平原的地方,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驟減,易淤易決,常氾濫成災,距今2200年戰國時,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率領當地人民興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從此成都平原就成了天府之國,再無水患。這項水利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湧的岷江水分隔為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制進水流量,因形如瓶頸故稱寶瓶口,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

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至今灌區達30餘縣,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的無壩引水的傑出水利工程。都江堰古稱導江縣、灌州、灌縣,1988年撤縣設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被聯合國列入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歷史文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A景區。

青城山問道。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區西南16公里,國家5A景區。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環繞,狀若城廓;林深樹密,四季常綠;丹梯千級,曲徑通幽。全山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唐開元更名青城山,相傳軒轅黃帝遊歷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丈人。青城山的一說是青城山林林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青城山。另一說法是原是“清城山”唐代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通道,親自下詔“觀還道家,寺依山外”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成”所以改稱青城山,山上至令保留唐代碑文詔書。

青城山自東漢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陵來到此地,選中此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遂成道教發祥地,全山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保好。珍藏大量古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跡,可以說青城山是一座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2017.3.20

堅持,終點就在前方。

開跑時很興奮,頭一公里跑的有點快,慢慢的我跟著兔子按自己的節奏跑著,十公里沒問題,又十公里還行。在26公里青城山附近有兩三公里的上坡速度慢了下來,這是最虐的賽段。接下來都是下坡或平路。後半程體力不如上半程,我保持著速度。在36公里處兩腿有點硬了,快速拉伸拉伸,噴噴氣霧劑,右膝蓋附近也開始隱痛,不敢太吃力,噴氣霧劑能管用五分鐘,後一兩公里我堅持著,每個人在這時候都到了自己的極限了。堅持到底,安全完賽是關鍵。最終我順利完賽,跑出了目標成績。3:52:22我超越了自己。感受在跑馬的人流中向前奔跑的興奮的感覺!

成馬後記!

成都是在2015年4月18日舉行首次馬,2016年3月27日 世界各地3萬餘名遠手參加。2017年3月19日,成都馬拉松我有幸參加,第一次出省感受馬拉松賽,體驗連接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的馬拉松賽道。跑一次馬,遊一座城。這是我自2017年1月1日完成第一個馬拉松以來,給自己確定的目標。成都馬是我第二馬。感受三萬名跑馬同時奔跑的壯觀場面,感受都江堰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美麗都市。

感謝黃同學幫我報名參賽,感謝組織者精心組織這樣大型參賽,感謝所有志願者的無私奉獻,從取參賽包,引導,補給,醫療,治安,交通,拉伸等等。大型活動需要許多人默默無聞的付出。也特別感謝家人的支持,我得以參加。

馬拉松精神發揚光大!馬拉松賽是馬拉松精神的傳承和展示。對舉辦城市管理者來說,一場馬拉松賽是向世人展示城市發展和市民文化的機會。對跑馬拉松的運動員來說,是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的機會。對觀眾來說,是視覺衝擊方式喚醒和啟發馬拉松精神。

跑一次馬,遊一座城!

都江堰拜水。

都江堰是中國一項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處於岷江從山區瀉入成都平原的地方,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驟減,易淤易決,常氾濫成災,距今2200年戰國時,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率領當地人民興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從此成都平原就成了天府之國,再無水患。這項水利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湧的岷江水分隔為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制進水流量,因形如瓶頸故稱寶瓶口,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

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至今灌區達30餘縣,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的無壩引水的傑出水利工程。都江堰古稱導江縣、灌州、灌縣,1988年撤縣設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被聯合國列入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歷史文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A景區。

青城山問道。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區西南16公里,國家5A景區。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環繞,狀若城廓;林深樹密,四季常綠;丹梯千級,曲徑通幽。全山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唐開元更名青城山,相傳軒轅黃帝遊歷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丈人。青城山的一說是青城山林林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青城山。另一說法是原是“清城山”唐代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通道,親自下詔“觀還道家,寺依山外”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成”所以改稱青城山,山上至令保留唐代碑文詔書。

青城山自東漢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陵來到此地,選中此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遂成道教發祥地,全山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保好。珍藏大量古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跡,可以說青城山是一座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2017.3.2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