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拿破崙軍事思想,為什麼這一仗是他的封神之戰?

我是林楚方, 這是我的第69個故事,

試試搜索行路男, 每天只要十分鐘, 瞭解世界多一點~

能不能想到你活到現在最風光的時刻?也可能是考上好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刻,

也有可能是被班裡最帥的男同學表白的時刻。 我覺得拿破崙最風光的時刻應該是1805年12月2日, 那天既是他贏得奧斯特裡茲戰役凱旋的日子, 也是他加冕皇帝一周年紀念日。

拿破崙一生打了六十多場戰役, 贏了五十幾場, 那哪場贏得最漂亮?就是奧斯特裡茨戰役, 這場仗是拿破崙封神之戰。 巴黎凱旋門, 就是因為這場戰爭建的。

這一仗, 拿破崙的所有軍事思想都用到了, 所以, 瞭解這一戰, 就相當於瞭解他的所有勝仗了。

奧斯特里茲戰役, 另外一個名字, 叫“三皇戰役”, 三皇是哪三皇, 一是拿破崙, 不用講了,

拿破崙

第二個皇是俄國沙皇, 亞歷山大一世。 可以說, 就是他成就了拿破崙的戰神地位。

(圖說: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戰後拿破崙想娶他妹妹, 沙皇說不好吧……因為自己也愛這個妹妹, 愣沒捨得給。 )

第三個皇帝, 是奧地利帝國弗朗茨二世。

(圖說: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 戰後拿破崙要娶他閨女, 他說好吧……就當了拿破崙老丈人。 )

這場戰役, 簡單說, 就是一皇對雙皇。

1.即使兵力懸殊, 也要掌握戰場主導權

那年是1805年, 拿破崙加冕皇帝的第二年, 戰場的局勢對拿破崙來說, 相當兇險:

首先, 兵力對比, 差距比較大, 拿破崙手下只有5萬3千人, 對方是8萬5千人, 相差懸殊。

其次, 另外兩個皇帝, 都有後援部隊往戰場趕, 更可怕的是之後。 兩周之後, 還有10萬普魯士軍隊會過來, 假如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軍隊, 匯合到一起, 拿破崙就剩全軍覆沒了。

他只有一個選擇, 就是趁敵人援軍到之前決戰, 而且只能勝利。 拿破崙秘密調配2萬2千名法軍星夜趕到戰場, 自己人增加到7萬7千人,

這樣, 兩邊人數懸殊沒那麼大了。

拿破崙給自己選擇的戰場, 就是奧斯特裡茲這個地方, 我簡單交代下這個戰場哈。

戰場中間有個高地, 誰占這個高地, 就可以俯視整個戰場, 想像一下自己站在三層樓頂上往下看, 是不是一覽無遺?高地的東面和西面, 各有一條河, 兩條河向南匯到一個湖, 等於天然屏障, 雙方軍隊的部署, 都是從南到北佈置的。

拿破崙的策略是:

在南線,就是靠湖那邊,放1萬多人,分成兩撥,一撥在明處,一撥在暗處,記住,暗處的這撥人,關鍵時候起了大用。這1萬來人的任務是,吸引敵人主力,打算讓聯軍的4萬多人,陷在這裡。而剩下的6萬多法軍主力,則安排在北線,因為敵人北線只有4萬多人,這就等於,在局部上形成以多打少。敲黑板啊:以多打少,是拿破崙軍事思想的第一大要點。

2.拿破崙現身說教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為實施這個計畫,拿破崙是怎麼幹的呢?總結下來有幾個關鍵字,一是裝孫子;二是當演員;三是欲擒故縱;四是大屠殺。

孫子怎麼裝?對拿破崙來說,最怕對方拖。剛才說了,兩周之後就有10萬普魯士軍隊過來,他裝孫子的目的,是為了刺激對方趕緊跟自己決戰。他必須製造一個假像,讓敵人覺得自己不想打,準備跑,“我都要跑了,你還不趕緊打我?”那怎麼裝呢?他玩了個心理戰,派使者跟沙皇談判,說,“咱們不打了,簽個和平協議好不好?”

針對拿破崙的提議,聯軍有兩派針鋒相對的意見,一邊是跟拿破崙打過仗的將軍,大家建議繼續撤退,等援軍到了,就有絕對把握打勝。

另一邊是沙皇,當年才27歲,也年輕氣盛。他就想,“我有8萬多人,你才5萬多人,我有優勢啊,而且你長途行軍這麼多天,肯定是打不動啦,所以才想求和,想把我穩住,你好逃跑,絕不能讓你跑了,必須馬上打。”你看,裝孫子初步成功,對方上當了。

瞭解到敵人內部有分歧,拿破崙決定再演場戲,鞏固一下沙皇的決心。怎麼辦的呢?他又派使者找到沙皇,希望和沙皇直接見面,沙皇印象裡,拿破崙是一個輕易不服軟的人,現在跑來求我,肯定是認慫了,所以表現的非常強硬,“想單約?門都沒有!”就只派了個低級軍官見拿破崙,提出的條件還非常苛刻,明顯就不跟你談嘛,拿破崙假裝氣壞了,又嚷又叫,就當著俄國使者面前給士兵訓話,說:

“他們要打我們的南線,以為我們南線最薄弱,讓他們打好了,只要他們敢打,側翼就會暴露,我們就可以圍殲他們。”這場戲演完,手下人都聽傻了,因為這就是法軍真實的計畫,大家說,“陛下,您怎麼當他們面亮底牌啊?”拿破崙得意的說,“他們不會真信的,我越這麼說,他們越要打我們南線。”

勝利者都是這個樣子……抱一隻

欲擒故縱又怎麼解釋?拿破崙一看就熟讀《三十六計》。具體說,拿破崙讓南線的法軍,擺出要逃跑的架勢,而且主動撤出了高地。這麼重要的位置都不要了,傳遞兩個資訊:一是,法軍南線弱爆了,快來打啊;二是,法國人準備跑了,快去追啊!

果然,沙皇上當了,調重兵打法軍南線,法軍人少,一直後退,退到不能再退的時候,拿破崙命令南線暗處埋伏的軍隊,突然殺出來。我剛才說了,這支暗處佈置的軍隊,非常非常關鍵,別看人不多,但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個時候,聯軍其實還沒有輸,因為法軍這點人根本不影響大局。但沙皇慌了,他沒打過仗,把高地上的俄國軍隊都調了過來,導致高地空虛,拿破崙早就預料到這點,隱藏高地附近的法軍,趁著當天的大霧,立馬就把高地占了,占完高地,聯軍南線北線徹底分開,可以說,打到這個程度,聯軍敗局已定。

法軍呢,居高臨下,對著南線聯軍,就是一頓大炮,同時北線的法軍以多打少,聯軍被打退了,拿破崙把北邊軍隊調到南線,又形成一個以多打少的局面。結果,聯軍大潰敗,如拿破崙預料的,都往南邊的湖邊跑,湖面都接著冰,聯軍逃到了湖上,拿破崙讓炮兵向湖面開炮,這下子聯軍就慘了,因為冰都炸開了,可憐聯軍幾千人活活在水裡凍死,其他人只能當俘虜。

3.神一般的運籌帷幄,堪比梅長蘇

戰爭結果,聯軍15000人戰死,10000多人被俘,法軍死亡1000多人,傷幾千人,這一切,只花了5個小時。真實的戰爭過程,會比我講的複雜的多,也殘酷得多。

我再總結下拿破崙為什麼獲勝,一是始終貫徹,以多打少的戰略;二是自己選戰場,掌握戰略主動位置;三是會裝孫子,該示弱就示弱,該演戲就演戲,在皇帝和孫子之間,自由轉換角色,沒有偶像包袱。你看現在的領導,哪怕就當了個總監,不裝逼都不會說話,哪會裝孫子啊。

但這些都只是一般神,真正讓我覺得毛骨悚然的是,整個戰爭過程,都是拿破崙事先設計好的,所有人都在照著拿破崙的劇本演戲。

舉個例子,戰前勘察地形的時候,拿破崙曾專門跑到湖面上,反復用利器戳湖冰,有人問他,您這是幹嘛?拿破崙詭異地笑了笑,也不回答。事後才知道,他在測試冰面的強度,看大炮能不能把兵炸開,這等於是給敵人勘測墓地呢。細思極恐啊。

拿破崙那種運籌帷幄,走第一步就能看到第五步第六步,我印象中,只有一個人能和他比,就是梅長蘇啦。

偉大的二導師恩格斯說:“只要世界上還有戰爭,人們就不會忘記奧斯特裡茨戰役。”有他結語,對此戰爭的評價,我就不多說了。

4.差一點,遊擊戰的發明人就換了

故事到這就完了嗎?沒完。說句後話,7年後的1812年,拿破崙遠征莫斯科,對手還是這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但此一時彼一時,此時的沙皇已經非常瞭解拿破崙。拿破崙再怎麼裝孫子當演員,沙皇也不上當,就是不跟你決戰,哪怕你打到莫斯科,我也不跟你決戰。比堅壁清野更狠,還一把火把莫斯科燒了,讓拿破崙拿不到一點補給。拿破崙被迫撤兵,一路就被俄軍追著打,60萬人去,2萬人回。沙皇打敗拿破崙的方法就是16個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跟井岡山一樣啊,只是這個沙皇沒有概括出來,否則他就是遊擊戰的發明人了。

這場吐血之戰後,法國大傷元氣,拿破崙也徹底走上了下坡路,一直到三年後的滑鐵盧。

所以說,此一時彼一時這話是很有道理的,不怕在戰爭中失敗,俗話說勝不驕,敗不餒嘛,只要吸取教訓,看清楚形勢,仔細研究對手,找到合適自己的戰略戰術,就有可能有翻牌的一天。此處略去一萬句講道理的話。因為我今天講這個故事不是為了教育你學亞歷山大一世的。我就是想告訴你,除了滑鐵盧的慘敗記號,我希望你也能記得奧斯特裡茨的太陽,那一天,是這個小個子男人的人生巔峰。

這裡還有個拿破崙~

拿破崙這個工作狂,三年批的檔比波旁王朝100年還多?

拿破崙的策略是:

在南線,就是靠湖那邊,放1萬多人,分成兩撥,一撥在明處,一撥在暗處,記住,暗處的這撥人,關鍵時候起了大用。這1萬來人的任務是,吸引敵人主力,打算讓聯軍的4萬多人,陷在這裡。而剩下的6萬多法軍主力,則安排在北線,因為敵人北線只有4萬多人,這就等於,在局部上形成以多打少。敲黑板啊:以多打少,是拿破崙軍事思想的第一大要點。

2.拿破崙現身說教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為實施這個計畫,拿破崙是怎麼幹的呢?總結下來有幾個關鍵字,一是裝孫子;二是當演員;三是欲擒故縱;四是大屠殺。

孫子怎麼裝?對拿破崙來說,最怕對方拖。剛才說了,兩周之後就有10萬普魯士軍隊過來,他裝孫子的目的,是為了刺激對方趕緊跟自己決戰。他必須製造一個假像,讓敵人覺得自己不想打,準備跑,“我都要跑了,你還不趕緊打我?”那怎麼裝呢?他玩了個心理戰,派使者跟沙皇談判,說,“咱們不打了,簽個和平協議好不好?”

針對拿破崙的提議,聯軍有兩派針鋒相對的意見,一邊是跟拿破崙打過仗的將軍,大家建議繼續撤退,等援軍到了,就有絕對把握打勝。

另一邊是沙皇,當年才27歲,也年輕氣盛。他就想,“我有8萬多人,你才5萬多人,我有優勢啊,而且你長途行軍這麼多天,肯定是打不動啦,所以才想求和,想把我穩住,你好逃跑,絕不能讓你跑了,必須馬上打。”你看,裝孫子初步成功,對方上當了。

瞭解到敵人內部有分歧,拿破崙決定再演場戲,鞏固一下沙皇的決心。怎麼辦的呢?他又派使者找到沙皇,希望和沙皇直接見面,沙皇印象裡,拿破崙是一個輕易不服軟的人,現在跑來求我,肯定是認慫了,所以表現的非常強硬,“想單約?門都沒有!”就只派了個低級軍官見拿破崙,提出的條件還非常苛刻,明顯就不跟你談嘛,拿破崙假裝氣壞了,又嚷又叫,就當著俄國使者面前給士兵訓話,說:

“他們要打我們的南線,以為我們南線最薄弱,讓他們打好了,只要他們敢打,側翼就會暴露,我們就可以圍殲他們。”這場戲演完,手下人都聽傻了,因為這就是法軍真實的計畫,大家說,“陛下,您怎麼當他們面亮底牌啊?”拿破崙得意的說,“他們不會真信的,我越這麼說,他們越要打我們南線。”

勝利者都是這個樣子……抱一隻

欲擒故縱又怎麼解釋?拿破崙一看就熟讀《三十六計》。具體說,拿破崙讓南線的法軍,擺出要逃跑的架勢,而且主動撤出了高地。這麼重要的位置都不要了,傳遞兩個資訊:一是,法軍南線弱爆了,快來打啊;二是,法國人準備跑了,快去追啊!

果然,沙皇上當了,調重兵打法軍南線,法軍人少,一直後退,退到不能再退的時候,拿破崙命令南線暗處埋伏的軍隊,突然殺出來。我剛才說了,這支暗處佈置的軍隊,非常非常關鍵,別看人不多,但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個時候,聯軍其實還沒有輸,因為法軍這點人根本不影響大局。但沙皇慌了,他沒打過仗,把高地上的俄國軍隊都調了過來,導致高地空虛,拿破崙早就預料到這點,隱藏高地附近的法軍,趁著當天的大霧,立馬就把高地占了,占完高地,聯軍南線北線徹底分開,可以說,打到這個程度,聯軍敗局已定。

法軍呢,居高臨下,對著南線聯軍,就是一頓大炮,同時北線的法軍以多打少,聯軍被打退了,拿破崙把北邊軍隊調到南線,又形成一個以多打少的局面。結果,聯軍大潰敗,如拿破崙預料的,都往南邊的湖邊跑,湖面都接著冰,聯軍逃到了湖上,拿破崙讓炮兵向湖面開炮,這下子聯軍就慘了,因為冰都炸開了,可憐聯軍幾千人活活在水裡凍死,其他人只能當俘虜。

3.神一般的運籌帷幄,堪比梅長蘇

戰爭結果,聯軍15000人戰死,10000多人被俘,法軍死亡1000多人,傷幾千人,這一切,只花了5個小時。真實的戰爭過程,會比我講的複雜的多,也殘酷得多。

我再總結下拿破崙為什麼獲勝,一是始終貫徹,以多打少的戰略;二是自己選戰場,掌握戰略主動位置;三是會裝孫子,該示弱就示弱,該演戲就演戲,在皇帝和孫子之間,自由轉換角色,沒有偶像包袱。你看現在的領導,哪怕就當了個總監,不裝逼都不會說話,哪會裝孫子啊。

但這些都只是一般神,真正讓我覺得毛骨悚然的是,整個戰爭過程,都是拿破崙事先設計好的,所有人都在照著拿破崙的劇本演戲。

舉個例子,戰前勘察地形的時候,拿破崙曾專門跑到湖面上,反復用利器戳湖冰,有人問他,您這是幹嘛?拿破崙詭異地笑了笑,也不回答。事後才知道,他在測試冰面的強度,看大炮能不能把兵炸開,這等於是給敵人勘測墓地呢。細思極恐啊。

拿破崙那種運籌帷幄,走第一步就能看到第五步第六步,我印象中,只有一個人能和他比,就是梅長蘇啦。

偉大的二導師恩格斯說:“只要世界上還有戰爭,人們就不會忘記奧斯特裡茨戰役。”有他結語,對此戰爭的評價,我就不多說了。

4.差一點,遊擊戰的發明人就換了

故事到這就完了嗎?沒完。說句後話,7年後的1812年,拿破崙遠征莫斯科,對手還是這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但此一時彼一時,此時的沙皇已經非常瞭解拿破崙。拿破崙再怎麼裝孫子當演員,沙皇也不上當,就是不跟你決戰,哪怕你打到莫斯科,我也不跟你決戰。比堅壁清野更狠,還一把火把莫斯科燒了,讓拿破崙拿不到一點補給。拿破崙被迫撤兵,一路就被俄軍追著打,60萬人去,2萬人回。沙皇打敗拿破崙的方法就是16個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跟井岡山一樣啊,只是這個沙皇沒有概括出來,否則他就是遊擊戰的發明人了。

這場吐血之戰後,法國大傷元氣,拿破崙也徹底走上了下坡路,一直到三年後的滑鐵盧。

所以說,此一時彼一時這話是很有道理的,不怕在戰爭中失敗,俗話說勝不驕,敗不餒嘛,只要吸取教訓,看清楚形勢,仔細研究對手,找到合適自己的戰略戰術,就有可能有翻牌的一天。此處略去一萬句講道理的話。因為我今天講這個故事不是為了教育你學亞歷山大一世的。我就是想告訴你,除了滑鐵盧的慘敗記號,我希望你也能記得奧斯特裡茨的太陽,那一天,是這個小個子男人的人生巔峰。

這裡還有個拿破崙~

拿破崙這個工作狂,三年批的檔比波旁王朝100年還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