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四十裡錦:花蕊夫人與後蜀主孟昶的趣聞逸事

四十裡錦:花蕊夫人與後蜀主孟昶的趣聞逸事

後蜀嗣主孟昶, 字保元, 蜀主孟知祥第三子。 于明德元年(西元934年)被立為太子。 在位二十八年,

國亡, 降宋, 封秦國公。 花蕊夫人姓徐, 一說姓費, 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 幼能文, 詩人, 尤長於寫宮詞。 得幸蜀主孟昶, 封慧妃, 賜號花蕊夫人。 亡國後, 作詩:“君王城上樹降旗, 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 ”在後蜀偏安四川期間, 孟昶與花蕊夫人的趣聞逸事也一直在蜀地流傳。

芙蓉城的來歷: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吟:“千林掃作一番黃, 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 看來卻是最宜霜。 ”宋孝宗也稱頌芙蓉道:“托根不與菊為奴, 歷盡風霜未肯降。 ”故芙蓉又名 “拒霜”。 成都的來歷, 據《太平環宇記》記載, 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 一年成邑, 三年成都, 因之名曰成都”。 成都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兩個奇跡:一是它的名字,

兩千多年末從未變更過, 這在中國地名史上實屬罕見;二是兩千多年來, 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區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區劃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幾個獨立王朝的都城), 從未變更過, 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省會城市之一。 五代後蜀後主孟昶及寵妃花蕊夫人喜賞名花, 偏愛芙蓉, 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牆上遍植芙蓉樹, 並派專人護理。 後人繼承此俗, 遍地栽植芙蓉樹, 每到秋季, 芙蓉花開, 滿城錦繡, 花香四溢, 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 後蜀主孟昶, 曾用芙蓉花染結為帳, 取名 “芙蓉帳”。 芙蓉現為成都市市花。

春聯的來歷:在桃木板上寫聯語, 稱之為 “春聯”, 是從五代時的後蜀開始的。 後蜀廣政二十七年(西元964年)春節前夕,

後蜀主孟昶想試試群臣的才華, 下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題寫對句。 當群臣把對句寫好給孟昶過目時, 孟昶都不滿意, 就親自提筆在“桃符板上”寫了“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十個字。 孟昶在桃符板上寫的這副對聯, 是成都, 也是中國最早的一幅春聯。 後來, 隨著造紙業的發展, 用大紅紙寫春聯的風俗就在全國傳開, 每年自入臘以後, 即有文人墨客, 書寫春聯, 展示才華。 千家萬戶亦漸次貼掛, 以圖新歲國泰民安, 豐衣足食, 這一風俗一直沿用到現在。

四十裡錦繡:說到芙蓉花, 誰都會想到花蕊夫人, 說她好賞百花, 尤愛芙蓉, 常在家中做芙蓉花冠戴之。 孟昶為博其歡心, 在城牆和宮苑內外廣布此花, 那些花爭奇鬥豔。

賞花時節萬人空巷, 花也被這節日般熱鬧陶醉, 於是有了醉芙蓉, 清晨粉紅, 中午桃紅, 傍晚深紅, 按賞花人的多少, 一日三變色。

其實, 成都愛芙蓉的何止花蕊夫人?據傳, 同時期在城郊西北橋處有陳光弟之女陳曉蓉, 百媚千嬌, 五歲能詩。 十六歲時, 尋得一株芙蓉植於中庭, 有一年中秋, 月光皎潔, 清風送爽, 芙蓉花相映生輝, 陳曉蓉觸景生情, 不禁文思泉湧, 秉燭設案, 對花賦詩, 其中有:“玉露丰韻怕見蝶, 花貌絕色不聞鶯。 ”“君實不愧花中王, 奪得滿院氣象新。 ”之句, 其才情不脛而走, 有宮女告知花蕊夫人後, 兩人某日扮成平民女子, 乘轎出宮, 直奔陳家。 陳曉蓉與花蕊夫人, 相見恨晚, 互生傾慕, 遂引為知己。 花蕊夫人讀了陳曉蓉之芙蓉新詩,

大加稱讚, 也隨即吟詩一首, 其中有:“花為謝君花增色, 月為伴花月更明, 君作新詞臨花誦, 花魂月魂也應聲。 ”之句。 主人置酒待客, 二人小酌一陣, 臉色豔麗, 竟奪花色。 只見花蕊夫人眉頭微蹙, 燕燕鶯鶯吟了一聯:明明媚媚, 豔豔紅紅, 勝似天姿國色。 陳曉蓉沉思片刻也補出了下聯:搖搖曳曳, 娜娜嫋嫋, 堪比月閉花羞。

“四十裡錦繡”的芙蓉花在孟昶和花蕊夫人離開成都後, 日漸凋零, 但仍有許多普通百姓深愛此花。 乾隆五十四年, 四川總督李世傑打算恢復廣植芙蓉之舊觀, 雖查不到其最後成效如何, 但卻留下了他《種芙蓉記》的石碑, 此碑於西元1933年成都拆甕城時遺失。 今天, 蓉城除金牛大道、三環路等處, 大規模種植芙蓉外, 在市區街頭也隨處可見豔麗旖旎的芙蓉花。

朝代更疊,滄海桑田,無數帝王早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被歷史湮沒了,遺忘了。但人們卻記住了如花蕊夫人、卓文君、薛濤這些美麗而才華出眾的女子;令人遺憾的是,像陳曉蓉般同樣美麗有才的女子,也同樣被湮沒了。不過,無論是記住了的,還是忘卻了的,在她們身上都體現了成都女性“玉容丰韻”“花貌絕色”,才思敏捷、獨立自強的特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但

在市區街頭也隨處可見豔麗旖旎的芙蓉花。

朝代更疊,滄海桑田,無數帝王早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被歷史湮沒了,遺忘了。但人們卻記住了如花蕊夫人、卓文君、薛濤這些美麗而才華出眾的女子;令人遺憾的是,像陳曉蓉般同樣美麗有才的女子,也同樣被湮沒了。不過,無論是記住了的,還是忘卻了的,在她們身上都體現了成都女性“玉容丰韻”“花貌絕色”,才思敏捷、獨立自強的特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