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別讓孩子“贏”了這場遊戲,卻錯過這個世界

魚爸分享:

1

最近, 很多父母都在討論一款遊戲, 王者榮耀。

它太火了, 而且在孩子圈裡非常流行。

而且很多媽媽說自己兩歲多的孩子也愛玩手機。

今天談談孩子們為什麼這麼鍾情手機遊戲。

他們玩遊戲的時候, 心理是怎樣的狀態?

新聞報導說:西安11歲的童童(化名)曾於去年10月盜刷父親銀行卡九千多元買遊戲裝備, 受訪時他承認, 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 從同學處得知盜刷的方法後直接就把卡裡的錢花光了, “沒有猶豫, 就是想要好的裝備, 想贏。 ”

這個孩子的回答讓我們看到孩子的真誠。

為了贏, 就想盡辦法去創造條件贏。

很多爸媽會想, 這麼聰明的孩子, 要是把勁兒全用在學習上, 還怕學不好嗎?

可你知道這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嗎?

知道他為什麼把勁兒放在其他地方嗎?

這都是有原因的, 而問題的根結十有八九在家庭環境。

2

玩遊戲非常容易讓人上癮。

因為很多遊戲給孩子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平臺。

他們感覺自己在不斷升級, 不斷變得強大起來。

這種感覺多好, 誰不希望自己能強大一點, 再強大一點。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論, 我覺得每個父母都要瞭解下。

“人性的一個最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優越感和成功感的追求。 這種追求自然是與人的自卑感有著直接的聯繫。 ”

其實這個理論你不要覺得空洞, 實際上它揭露了很多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的心理動機。

孩子的心理很多時候就是在優越感和自卑感中徘徊, 好像蹺蹺板的兩端, 而父母的愛和愛的方式決定了哪一端會重一點。

遊戲往往在不斷地用各種方式強化遊戲者,

讓孩子有興趣玩下去。

但是孩子在學習上, 你有像遊戲那樣及時鼓勵和表揚嗎?

現實是打擊孩子優越感的父母更多。

比如一個孩子考了90分, 父母會問為什麼不考95, 為什麼不衝刺100分。

誰誰誰不是做到了麼?

但是遊戲可不是這樣, 它只要你給錢賣力, 馬上讓你感受到升級帶來的快感。

這也是為什麼在學習上越吃力的孩子, 越沉迷於此的原因。

我小時候數學成績一直不好, 但是語文成績卻遙遙領先。

幸運的是奶奶從不說我數學為什麼只打了85分。

他反而經常跟人說我的作文又得獎了, 還有一隻鋼筆獎勵。

讓我覺得特別有面子。

另外遊戲讓孩子找到一種歸屬, 特別是有團隊聯盟的遊戲。

集體作戰, 多好啊!

可以一個人衝鋒陷陣贏得同伴的尊重。

也能一擲千金給大家都升級裝備。

在這裡稱王, 感受到自尊。

而你看這些孩子, 現實中得到了尊重嗎?

很多孩子不敢回家, 因為一回家就被罵。

讓一個驕傲的“王”聳搭著腦袋挨訓。

一比之下, 你會更喜歡哪個世界?

3

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 你如果選擇粗暴禁止, 指責打罵。

而不是去反省自己和家庭的原因。

只會讓孩子的行為更加偏離正軌。

孩子都愛玩遊戲, 禁止不如疏導。

在我們這個時代, 想要禁止孩子不去接觸電視機這類電子產品, 是天方夜譚。

你在家裡禁止了, 能夠保證孩子不在學校接觸到?或者在朋友親戚家不接觸?

有人問我, 要不要禁止孩子接觸電子設備。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從來沒有提倡禁止孩子去做一件他能夠做的事。

如果什麼都禁止了, 那還要父母的教育幹什麼呢?

其實這些玩手機遊戲, 甚至偷偷充錢的孩子。

他們只是覺得好玩, 而不是想著去傷害自己的父母。

但是父母沒有去共情他們的想法。

沒有足夠的時間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

或者長期忽視孩子的心理狀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結果導致孩子一步步沉溺其中。

還有一些父母甚至覺得這樣管束孩子丟臉,顯得自己小氣沒面子。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朋友的孩子在玩iPad遊戲。

才8歲的孩子,眼鏡片的厚度比我的還要厚不少,已經有600多度的近視。

我說孩子的眼睛都這樣了,為什麼還給玩ipad?

當時他說“孩子班上每個人都有,他不玩我覺得沒面子,你知道,他們那個學校,有錢人多。”

我當時就驚出冷汗,還有這個邏輯啊!

那我們家是赤貧。

因為兒子快4歲半,沒有摸過ipad啊!

雖然我常常心癢,去網上或者實體店看了又看。

最後又忍住了,等他再大一點吧。

我沒有覺得丟臉,可能是臉皮比較厚。

我不反對給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但是我不想過早給孩子配專門的電子設備。

因為我討厭電子保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一起玩。

4

很多朋友問我:你家兒子不玩手機遊戲嗎?

玩,但是我們一起玩。

怎麼玩的?

在玩之前,當然先定一個規矩。

每天玩30分鐘,到點就結束。

同意了這個規矩,我們再繼續。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會讓他感受到尊重,還能養成自律的習慣。

可惜的是我倆都不會玩,還一起去網上查攻略,好不容易闖了幾關。

後來覺得太麻煩,我們就沒玩了。

因為除了網路遊戲,還有很多好玩的。

孩子的世界是現實與幻想交叉的世界。

虛擬的遊戲環境讓孩子體驗到這種真實的幻想趣味。

如果父母沒有關注到這一點,往往就錯過了這個神奇的體驗。

也無法理解孩子為何如此愛虛擬出來的環境。

這幾天放暑假,我跟兒子剛好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把變形金剛的電視劇看完了(因為每天規定看一集,20分鐘)。

當侄子來我家的時候,我們會給每個人幻想一個角色。

他們之前就一直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但是這次有我的參與,小傢伙們更加起勁。

我們去公園,會把公園的各個部分當作基地。

他們的想像力完全超出我的想像。

我只是開了一個頭,接下來就讓他們帶著我玩。

他們會把水管幻想成陸地橋。

把天上最亮的那顆星星幻想成塞伯坦。

兒子喜歡聲波,那模仿的可像了。

過一會就神神秘秘地跟我彙報說自己搜集到了幾個不明信號。

看上去非常喜歡這個情報官的角色。

然後我們每天晚上就去公園玩。

玩了很久就換一個遊戲。

多帶著孩子一起玩,特別是大運動量的戶外遊戲。

玩得滿頭大汗,尖叫,全速衝刺,打滾……

他們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釋放。

回家就睡了。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好玩的。

比如一起看一本搞笑的書。

一起騎著自行車去周邊兜圈。

或者去公園溜達,去河邊看老人們釣魚。

大自然這麼美,有很多好玩的。

就是因為從嬰孩時期開始,我們就在一起玩著。

他喜歡這樣的陪伴,所以一起玩手機遊戲,看電影。

也很容易一起去看書學習,一起去外邊玩。

因為只要有我這個好玩的大玩具在。

玩什麼都好。

這個時候,根本無需刻意去禁止。

因為在無形之中,就引導孩子遠離了電子產品。

而走近了大自然,走近了書本。

去擁抱這個真實的世界。

當孩子在真實的世界裡得到了快樂,感受到了自尊。

那他哪裡還有心思沉迷手機遊戲中呢。

請記住:別讓孩子“贏”了這場遊戲,卻錯過這個世界。

或者長期忽視孩子的心理狀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結果導致孩子一步步沉溺其中。

還有一些父母甚至覺得這樣管束孩子丟臉,顯得自己小氣沒面子。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朋友的孩子在玩iPad遊戲。

才8歲的孩子,眼鏡片的厚度比我的還要厚不少,已經有600多度的近視。

我說孩子的眼睛都這樣了,為什麼還給玩ipad?

當時他說“孩子班上每個人都有,他不玩我覺得沒面子,你知道,他們那個學校,有錢人多。”

我當時就驚出冷汗,還有這個邏輯啊!

那我們家是赤貧。

因為兒子快4歲半,沒有摸過ipad啊!

雖然我常常心癢,去網上或者實體店看了又看。

最後又忍住了,等他再大一點吧。

我沒有覺得丟臉,可能是臉皮比較厚。

我不反對給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但是我不想過早給孩子配專門的電子設備。

因為我討厭電子保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一起玩。

4

很多朋友問我:你家兒子不玩手機遊戲嗎?

玩,但是我們一起玩。

怎麼玩的?

在玩之前,當然先定一個規矩。

每天玩30分鐘,到點就結束。

同意了這個規矩,我們再繼續。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會讓他感受到尊重,還能養成自律的習慣。

可惜的是我倆都不會玩,還一起去網上查攻略,好不容易闖了幾關。

後來覺得太麻煩,我們就沒玩了。

因為除了網路遊戲,還有很多好玩的。

孩子的世界是現實與幻想交叉的世界。

虛擬的遊戲環境讓孩子體驗到這種真實的幻想趣味。

如果父母沒有關注到這一點,往往就錯過了這個神奇的體驗。

也無法理解孩子為何如此愛虛擬出來的環境。

這幾天放暑假,我跟兒子剛好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把變形金剛的電視劇看完了(因為每天規定看一集,20分鐘)。

當侄子來我家的時候,我們會給每個人幻想一個角色。

他們之前就一直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但是這次有我的參與,小傢伙們更加起勁。

我們去公園,會把公園的各個部分當作基地。

他們的想像力完全超出我的想像。

我只是開了一個頭,接下來就讓他們帶著我玩。

他們會把水管幻想成陸地橋。

把天上最亮的那顆星星幻想成塞伯坦。

兒子喜歡聲波,那模仿的可像了。

過一會就神神秘秘地跟我彙報說自己搜集到了幾個不明信號。

看上去非常喜歡這個情報官的角色。

然後我們每天晚上就去公園玩。

玩了很久就換一個遊戲。

多帶著孩子一起玩,特別是大運動量的戶外遊戲。

玩得滿頭大汗,尖叫,全速衝刺,打滾……

他們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釋放。

回家就睡了。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好玩的。

比如一起看一本搞笑的書。

一起騎著自行車去周邊兜圈。

或者去公園溜達,去河邊看老人們釣魚。

大自然這麼美,有很多好玩的。

就是因為從嬰孩時期開始,我們就在一起玩著。

他喜歡這樣的陪伴,所以一起玩手機遊戲,看電影。

也很容易一起去看書學習,一起去外邊玩。

因為只要有我這個好玩的大玩具在。

玩什麼都好。

這個時候,根本無需刻意去禁止。

因為在無形之中,就引導孩子遠離了電子產品。

而走近了大自然,走近了書本。

去擁抱這個真實的世界。

當孩子在真實的世界裡得到了快樂,感受到了自尊。

那他哪裡還有心思沉迷手機遊戲中呢。

請記住:別讓孩子“贏”了這場遊戲,卻錯過這個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