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洲四海的中學生聚到了一起,他們竟想讀懂“中國製造”

論壇開幕式現場。

交匯點訊 低價、黑科技、良莠不齊……說起“中國製造”, 你腦子裡最先蹦出來的一個詞是什麼?今年的兩會上,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實施“中國製造2025”, 讓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到中國。 21日上午, 在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小劇場內, 來自四大洲、五個國家的41名中外學生相談甚歡。 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裡, 他們計畫同11名老師一起, 通過一場“國際中學生領袖論壇”進一步瞭解中國,

而這次論壇的主題就被定為“中國製造”。

首次踏上東亞的國際中學生論壇

說起國際中學生領袖論壇

據瞭解, 為迎接這群外國學生, 南外的一些同學把家門敞開, 讓他們寄宿到自己家中。 高一年級的宋惟嘉這次接待的就是來自南非的女生Tamara。 “昨天Tamara剛剛住到我家, 我們聊了很久, 可以說是度過了一個愉快難忘的夜晚。 ”宋惟嘉笑著說, 她的公公婆婆給Tamara做了很多中國傳統菜, 她自己也費了很大工夫才給她解釋清楚海蜇頭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食物。 “這可能就是一種差異。 ”宋惟嘉坦言, 之前自己對南非也並不是很瞭解。 “昨天問了一個很傻的的問題, 我問她‘你們是不是每天都能看到野生動物?’聽了她的解釋我才知道原來不是我想的那樣,

他們和我們居住的地方實際上差不多。 這幾天的相處和交流應該能讓我更瞭解南非這個遙遠的國家, 同樣我也希望能讓Tamara更瞭解中國。 ”

這一回, 聊聊“中國製造”

據記者瞭解, 從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起, 中國從最開始通過向世界其他國家出售勞動力而建立了一批最初的紡織和電器加工工廠。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 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有了巨大地提高, 也逐漸確定了自己製造業大國和“世界工廠”的地位。 “中國製造”從原先的廉價品的標誌逐漸轉變為先進和優秀的商品的名稱。

“這四十年, 中國發生了哪些變化?外國人是如何體會和對待我們的這些變化的?這個主題算是集體的智慧,

是我們所有參與的老師通過座談會討論出的結果。 正是‘中國製造’這個話題可被挖掘的廣度和深度讓我們選定了它作為今年國際中學生領袖論壇的主題。 ”論壇組織者、南京外國語學校外事辦公室教師孔小囡告訴交匯點記者, 怎樣去解釋“中國製造”, 這個謎底要由參會的學生使者和來自不同國家的授課老師共同討論完成。 她希望這次論壇不只是文化層面的活動, 而是更多地讓學生去嘗試。 “很多人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是極少的原創, 更多是仿造。 這次我們會去企業工廠實地考察, 聽當事人現身說法, 讓大家親眼看看‘中國製造’的整個流程。 每個參加的學生都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特別是南外的孩子,
我們希望是具有中國靈魂, 世界胸懷。 希望通過他們這一代人或後面幾代人的努力, 改變別人對‘中國製造’的刻板印象。 以後當人們提到‘中國製造’, 不再只是想到廉價的塑膠製品, 而是更多智慧化的高精尖。 ”

領導才能+世界公民 一場論壇能帶來什麼?

舉辦這樣的一場論壇能給學生們帶來什麼?孔小囡對記者表示, 國際中學生領袖論壇旨在培養參與的學生使者三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領導意識和才能。 對於中學生來講, 領導的概念不是那麼抽象, 而是具體到日常生活學習、以及與同齡人的交往中。 比如說如何在與人討論時有效地表達自己而不是觀點強加於人;如何更好地利用團隊中每個人的才能, 並使他們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團隊共同目標奮鬥?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的答案, 也許很多學生在走出校門進入社會以後,要經歷過一些挫折才會獲得。而國際中學生領袖論壇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孩子們少走這些彎路,離自己既定的成功目標更近。第二是成為世界公民。科技日益發展,世界縮小成一個村;新時期,新挑戰,更需要學校能夠培養出這樣一批具有領導才能、內心裝著自己的祖國,卻又能放眼世界的青年人。不悖傳統、依據約定的規則,在世界的舞臺上去處理和中國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才是這代人將要扛起的重任。作為學校,應該多為他們提供這種多文化、多語言、多歷史背景的學習環境。第三是學會尊重。這個在國際中學生領袖論壇近兩周的活動中展現的特別明顯。各個國家、各個大洲有、各種文化教育背景以及膚色、語言和行為處事風格的不同都在各個層面刺激著學生使者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如何在新環境下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融入其他人?如何做到我不同意你但我拼盡全力也要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如何知曉和尊重各文化之間的差別?等等。這些問題一直貫穿了活動的始終。同時,需要學生使者發揮自己的領袖才能、克服困難、最終,贏得掌聲。”

孔小囡介紹,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裡,這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還將在南京開展一場城市探索之旅。“尋找地標建築、品嘗特色小吃、學幾句南京話、認識幾種南京的蔬菜、發現南京現有的國際品牌。除了瞭解‘中國製造’之外,我們也希望能用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南京、感受中國文化。”

交匯點記者 華夏

也許很多學生在走出校門進入社會以後,要經歷過一些挫折才會獲得。而國際中學生領袖論壇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孩子們少走這些彎路,離自己既定的成功目標更近。第二是成為世界公民。科技日益發展,世界縮小成一個村;新時期,新挑戰,更需要學校能夠培養出這樣一批具有領導才能、內心裝著自己的祖國,卻又能放眼世界的青年人。不悖傳統、依據約定的規則,在世界的舞臺上去處理和中國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才是這代人將要扛起的重任。作為學校,應該多為他們提供這種多文化、多語言、多歷史背景的學習環境。第三是學會尊重。這個在國際中學生領袖論壇近兩周的活動中展現的特別明顯。各個國家、各個大洲有、各種文化教育背景以及膚色、語言和行為處事風格的不同都在各個層面刺激著學生使者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如何在新環境下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融入其他人?如何做到我不同意你但我拼盡全力也要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如何知曉和尊重各文化之間的差別?等等。這些問題一直貫穿了活動的始終。同時,需要學生使者發揮自己的領袖才能、克服困難、最終,贏得掌聲。”

孔小囡介紹,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裡,這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還將在南京開展一場城市探索之旅。“尋找地標建築、品嘗特色小吃、學幾句南京話、認識幾種南京的蔬菜、發現南京現有的國際品牌。除了瞭解‘中國製造’之外,我們也希望能用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南京、感受中國文化。”

交匯點記者 華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