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秦帝國之崛起》周天子治下的禮儀之邦並非仁義道德文明禮貌

禮義之邦, 與儒家主張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很大的關係。 就是說當國君的要符合當國君的要求與規範, 當臣子的要符合當臣子的要求與規範;當國君的要懂得事事時時按當國君的道理去做人行事, 當臣子的要事事時時按當臣子的道理去做人行事。 治民先治心、齊民先齊心, "禮義"實則是立國安邦的基礎。 西元前1027年, 周滅商後, 周公旦被封曲阜, 為魯公, 成為魯國名義上的首席執行官。 而周公就是《周禮》的制訂者。 即使放在今天看, 周公都可以作為一種完美人格的具體體現而標榜。 用仁厚篤實、禮賢下士、精忠報國、洞察明理來稱讚他,

沒有一點阿諛的成分。 周室初定, 百廢待興, 四周是龐大殷民群體的不屈眼神, 周邊是異族蠢蠢欲動的饑餓覬覦, 周公沒有離開王朝, 他選擇留下, 輔佐乃兄武王, 讓兒子伯禽代就封于魯。

再說到秦國, 人雖然勇武剛烈,

卻生性耿直為人仗義, 故而秦國歷史上, 兄弟相殘, 爭權篡位的事情並不多見。 相比諸侯列國, 比如衛國, 竟發生了18次軾君篡位的流血事件, 平均44年一次。 可見周天子治下的禮儀之邦, 並非像有些學者鼓吹的那樣, 仁義道德文明禮貌, 而是血腥暴虐。

楚國於西元前306年滅越國後, 幾乎佔有了整個南部中國, 成為戰國七雄中土地最大、人口最多, 兵力最眾的大國, 具有攻滅六國、統一中國的有利條件。 然而, 由於吳起變法的失敗, 舊貴族勢力的強大, 阻礙了楚國的發展, 成為秦國攻擊的對象。 為了抗秦, 楚國和齊國結成了聯盟。 秦國力圖拆散齊楚聯盟, 以便各個擊破, 於西元前313年派縱橫家張儀赴楚, 對楚懷王說, 如楚國和齊絕交,

秦王願以商於(今湖南省浙川內鄉一帶)600裡之地獻楚。 楚懷王不顧屈原、陳軫、昭睢等有識之士的勸阻, 聽信子蘭、靳尚、鄭袖等一群佞臣寵妃的話, 應允了張儀, 派使者跟他回秦受地。 張儀一到秦, 就假裝墜車傷了腳, 閉門謝客。 三個月後, 張儀得知齊楚確實已經絕交, 才接見楚國使者說:“秦國的土地豈能隨便送人, 我說的是將自己的六裡俸邑贈給你們。 ”楚懷王聽了怒不可遏, 不顧陳軫等人勸阻, 發兵攻秦, 於西元前312年與秦軍戰於丹陽(今河南省丹江北)。 楚軍大敗, 主將屈勻及副將70余人被生俘, 8萬士兵陣亡, 漢中郡被秦佔領。 楚懷王惱羞成怒, 傾全國兵力再次攻秦。 同年與秦軍又戰于藍田(今陝西省藍田縣), 再次大敗。 韓、魏乘機出兵攻楚。
楚兩面受敵, 只得匆忙撤退, 向秦國割地求和。 此後的一段時間內, 秦國因致力於攻打三晉, 楚國暫時解除了來自秦的威脅, 但是, 國內社會矛盾激化, 於西元前301年發生了莊躋領導的農民起義, 使統治階級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所以說周天子治下的禮儀之邦並非仁義道德文明禮貌而是血腥暴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