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如果曹操當盟主會失敗嗎?

三國時期時局動盪, 各路諸侯蠢蠢欲動。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推舉袁紹為盟主, 關東聯軍十余萬, 聲勢浩大, 但是, 因為諸侯們各自擁兵觀望, 駐足不前, 心懷二心, 自私自利, 最後卻失敗了。 那麼, 假使是曹操當盟主還會失敗嗎?

當時, 奮力和董卓軍作戰的, 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孫堅, 一個是曹操, 除了他們兩個, 其他的諸侯都是袖手旁觀, 隔岸觀火, 說好了的結盟, 卻成了烏合之眾, 以失敗而告終。 是袁紹的盟主不稱職嗎?

網路配圖

顯然, 不全是。 當時奮力作戰的只有孫堅和曹操, 其餘的人都不肯出力, 還嫉賢妒能,

自私自利, 趁機擴張自己的地盤, 撈好處。 就連盟主袁紹也裹足不前, 很消極。

孫堅拼命作戰, 差點戰死, 奮不顧身, 沒有一點私心。 《三國志》記載:堅移屯梁東, 大為卓軍所攻, 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 堅常著赤罽幘, 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 卓騎爭逐茂, 故堅從間道得免。

作為盟軍的後勤管理人員, 甚至在孫堅艱苦作戰的時候, 不發糧草, 讓孫堅後勤跟不上。 俗話說,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打仗不能沒有糧草啊?由此可見, 當時的盟軍有多可恨!

《三國志》記載:是時, 或間堅於術, 術懷疑, 不運軍糧。 陽人去魯陽百餘裡, 堅夜馳見術, 畫地計校, 曰:“所以出身不顧, 上為國家討賊, 下慰將軍家門之私讎。 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 而將軍受譖潤之言, 還相嫌疑!”術踧唶,

即調發軍糧。 堅還屯。

當時, 有人向袁術離間孫堅, 說了壞話, 於是, 袁術真的開始懷疑孫堅, 不給孫堅運送軍糧。 當時, 孫堅駐地陽人距離袁術所駐紮的魯陽有一百多裡, 孫堅連夜騎馬去魯陽見袁術。 孫堅在地上畫來畫去, 分析形勢和各方面的利害關係, 說:“我所以如此獻身不顧, 上為國家討伐逆賊, 下為將軍報家門私仇。 我孫堅與董卓並無刻骨仇恨, 而將軍卻聽信小人挑撥之言, 對我疑心!”袁術心中有愧, 於是, 馬上下令給孫堅調發軍糧, 孫堅於是回營。

而曹操打董卓也很慘, 因為沒有私心, 全力作戰, 也差點戰死。 《三國志 武帝紀》記載:到滎陽汴水, 遇卓將徐榮, 與戰不利, 士卒死傷甚多。 太祖為流矢所中, 所乘馬被創,

從弟洪以馬與太祖, 得夜遁去。

而聯軍們都在幹什麼呢?每天在一起開宴會喝酒, 不思進取。 曹操非常生氣, 將他們大罵一通。

《三國志 武帝紀》記載:太祖到酸棗, 諸軍兵十餘萬, 日置酒高會, 不圖進取。 太祖責讓之, 因為謀曰:“諸君聽吾計, 使勃海引河內之眾臨孟津,

酸棗諸將守成皋, 據敖倉, 塞轘轅、太谷, 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 入武關, 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 勿與戰, 益為疑兵, 示天下形勢, 以順誅逆, 可立定也。 今兵以義動, 持疑而不進, 失天下之望, 竊為諸君恥之!”

作為盟主的袁紹在幹什麼呢?在打自己的算盤, 想立幽州牧劉虞為帝, 趁機撈取政治好處, 擴張自己的勢力。 《三國志 袁紹傳》記載:與冀州牧韓馥立幽州牧劉虞為帝, 遣使奉章詣虞, 虞不敢受。

關東聯軍十多萬人, 日置酒高會, 不圖進取。 這樣, 大失人心, 導致了失敗。 就算是曹操當了盟主, 面對這群自私自利的烏合之眾, 也是沒辦法。 就算曹操以盟主的名義下令全部出擊, 但是, 也不會有人聽曹操的, 還是會失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