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國軍校」致敬,陸軍軍醫大學!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題記

2017年6月29日,

國防部公佈調整改革後軍隊院校名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更名為陸軍軍醫大學。

如果略去稱謂的歷次變更, 單從存續時間上看, 這所軍校的年齡比共和國還長。 因為, 它正是締造共和國的力量體系的一部分。

浴血共和

——永葆召之即來的戰爭基因

讓我們從一次距今不遠的戰爭說起。

改革開放大幕剛剛開啟的第二年, 1979年2月,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此時, 第三軍醫大學497名七五級學員正在4個省的20所醫院實習。 接到參戰命令後, 全體學員立即返校, 緊急開赴雲南前線。

在戰火硝煙中, 有的學員穿越炮火封鎖, 深入敵境六七十公里, 奮不顧身搜救傷患;甚至女學員為減輕汽車顛簸給傷患帶來的痛苦, 毫不猶豫將他們摟在懷裡。 分配到昆明軍區總醫院的女學員們, 給傷患喂水餵飯, 洗衣洗臉, 理髮摳大便,

還為他們寫信, 唱歌, 講故事……

這批英勇的三醫大學子, 11人榮立三等功, 244人獲得嘉獎。

除參戰學員外, 第三軍醫大學還抽組燒傷、胸外、顱腦等三個專科手術隊。

劉欲團, 這位新橋醫院胸外科專家, 利用自體輸血新技術, 挽救了許多因失血過多而瀕臨死亡的戰友。 昆明軍區特地為他記一等功。 他的英勇事蹟連同他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 激勵弟子肖穎彬苦練心臟手術, 堅守軍醫傳統, 成為和平年代“人民的好軍醫”, 先進事蹟從人民大會堂傳遍千家萬戶。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劉欲團教授為傷患取出彈頭

這不是這所軍校第一次參加戰爭。

她本誕生在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 為著推翻壓迫與獨裁, 建立民主與共和,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 浴血奮戰。

她的一脈崛起于太行山區, 另一脈崛起于松遼平原, 分別踏著革命的步伐, 向南, 向西, 匯合大西南, 解放大西南, 紮根大西南。

1941年, 國土淪陷, 人民流亡, 中原大地正被日寇牢牢扼守, “中國必亡論”籠罩國人心頭, 民族解放的曙光被最厚重的黑暗掩蓋。

這一年, 在日寇掃蕩最酷烈的晉東南一帶, 太岳軍區成立衛生教導隊, 三年開班兩期, 培訓在職學員約150名, 戰爭之殘酷可見一斑。

衛生教導隊在人民戰爭中不斷發展, 先是更名為看護訓練班, 繼而擴展為太岳軍區衛生學校, 壯大為中原軍區四縱隊衛生學校和中原大學醫學院。 她的足跡, 也跟隨劉鄧大軍的步伐, 從誕生地到山西陽城縣郭峪村, 到河南臨汝縣、開封市, 到蔣王朝的巢穴南京。 一批批學子從簡陋的課堂奔赴戰場, 浴血榮光。

王憲榮, 14歲投奔劉鄧大軍, 加入四縱隊十旅二十九團衛生隊看護班, 隨軍參加洛陽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滇南戰役等, 獲評戰場模範, 立大功三次。 後轉入該校學習,

紮根西南醫院, 成為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

抵達南京後, 中原大學醫學院隸屬第二野戰軍後勤衛生部領導, 參與接管南京市。 1949年7月, 更名為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

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校門

作者 | 胡紅升

本期編審:錢曉虎

值班編輯:劉 暢李 華孫繼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