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中青報刊文:副縣長救女孩引關注某種程度上反應社會道德困境

因為熱心救助受傷女孩, 山西忻州定襄縣副縣長宋海平近日受到關注。 當時, 他路過一車禍現場, 讓周圍的人幫忙, 將受傷的女孩輕輕放在車上, 又讓司機趕快送往醫院。 在救人過程中, 他還拿出手機打通縣醫院的電話, 讓醫院的醫護人員做好搶救準備, 送人的車馬上就到。 宋海平認為救人只是舉手之勞:“每個普通人看到都會這麼做的, 我感覺沒什麼。 ”(澎湃新聞網3月20日)

儘管強調救人是普通人應盡的義務, 但是副縣長救人的新聞, 不光在當地廣泛傳播, 還上了網站的點擊量排行榜。 在道德困境日益成為社會討論話題,

老人和小孩倒在地上該不該扶成為現實疑問的今天, 該案例無疑具有深入分析的意義。

敢於擔當是網友給宋副縣長點贊的重要原因。 在現場人士都選擇等待急救車到來, 由專業人員開展營救的時候, 宋副縣長判斷女孩生命體征平穩, 決定搶時間送女孩上醫院, 承擔了一定風險。 在遭遇他人質疑的時候, 他果斷亮明身份, 說“有什麼責任我來承擔, 搶救小孩要緊”, 贏得了周圍人的信任。 在這個路上出現有需要幫助的人, 一些圍觀者碰都不敢碰一下的時代, 宋副縣長這種“豁出去”的態度是難能可貴的。

因為具有副縣長的職務, 在救人過程中, 宋海平調動了一般人難以調動的資源, 這恐怕是該事件引人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在送女孩去醫院的路上, 他給醫院打電話, 孩子送到醫院, 醫生護士就在門口等著, 一分鐘也沒耽擱, 馬上搶救。 後來, 他還打電話詢問醫院孩子的治療情況。 傷者得到及時治療, 離不開宋副縣長憑藉自己的身份所做的各種努力。

副縣長救助受傷女孩, 被路人拍下後傳到網上, 一時成為佳話。 這固然是一則具有正能量的暖新聞。 不過, 用逆向思維想一下, 如果一位縣領導經過車禍現場, 選擇袖手旁觀, 甚至揚長而去, 被網友認出並拍下之後, 傳到網上恐怕同樣會引起關注。 人們對政府官員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如果一位副縣長看到了車禍不採取行動救人, 就會被指責為冷酷無情、沒有人性,

甚至仕途不保。

在許多老人(孩子)摔倒, 路人圍觀卻無人搭救的新聞中, 因為圍觀者都是普通人, 社會就少了深入追究的理由和動力。 沒有一個普通人因為袖手旁觀而受到實質意義的譴責。 宋副縣長所說的“普通人看到都會這麼做”, 在現實中仍然停留于道德宣導層面。 在更多的現實情況中, 社會的道德情況不是那麼理想, 當然也沒有特別糟糕——一般認為圍觀者打120急救電話, 就盡到了救助義務, 至於自己找車送孩子上醫院, 則是許多人不敢也不願做的。

我們要給宋海平副縣長點贊, 是因為他盡了一位官員應盡的義務, 把“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然而, 像宋副縣長那樣官員救人的事蹟被大量、自發地傳播本身,

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道德困境。 在更多的時候, 遭遇車禍的女孩、不慎跌倒的老人, 碰不上剛好路過的副縣長, 不會碰上具有特殊身份、有能力調動特殊資源的救助者。 從這個層面看, 宋副縣長救人終究不同於普通人, 普通人的救助能力和意願還需要更大提升。

(原題為《副縣長救助受傷女孩為何引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