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皇上家的冰涼小點心,竟是賈寶玉的撩妹神器(內附做法)

《紅樓夢》第十九回“元妃省親”裡, 賈元春曾贈寶玉“糖蒸酥酪”, 寶玉將其當做特殊的心意留給了襲人, 沒想到卻被李嬤嬤搶去吃了。

無論曹雪芹筆下的故事如何, 可以看出, 能讓寶玉拿去撩妹, 還為之大動肝火, 這款“糖蒸酥酪”足夠珍貴, 對比寶玉的態度, 我們再看看“晴雯撕扇”時的從容, 可見確是個稀罕物, 從歷史上說, 也確實大大的有來歷。

所謂“糖蒸酥酪”, 便是北京人常說的乳酪,

當年是宮廷皇帝餐桌上的常客。 清代的皇上每天中午一般有個午睡時間, 大約一個小時, 起身後要進些小點心, 叫做午點, 尤其是夏季, 還要配一些冷飲, 乳酪便是這個時節常用的。 在宮裡雖然並非是什麼新鮮玩意, 但在民間, 即便是賈府這樣的宅門, 也不是太常見的。 所以說賈元春疼寶玉, 專從宮裡帶出兩碗酥酪, 東西不大, 卻很別致, 我想寶玉沒吃, 給襲人留的時候, 大概也是這麼個心思。

據老北京人的傳說, 乳酪的歷史淵源很久, 元朝的大德年間, 有兩位開國的將軍要告老辭朝, 皇帝要問他們有什麼要求, 老二位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皇帝便依著蒙古族的遊牧習慣, 每人賞了50頭牛, 任其找地方隨意使用。 後來兩位將軍, 在東四和西四各開了一家奶茶鋪, 一個叫二合義, 一個叫二合順, 經營乳酪。 原本城裡是不讓養牛的, 氣味太重, 由於他們是告老辭朝的將軍, 便無人敢管, 後來買賣越做越好, 據說全城凡是叫“二合X”的奶茶鋪子, 都是他們後代開的, 而且很多叫“二合X”的奶茶鋪都開到了民國年間。

無論傳說真假, 奶味的小點心倒是很符合馬背上民族的飲食習慣, 至今我們很多中原地區的民族, 仍有不少人還吃不慣, 不過要說這乳酪, 是蒙古族先發明, 還是滿族首創, 已經說不清了。 晚清民國的時候, 北京賣乳酪的地方大致有三類, 一個就是“二合X”的奶茶鋪, 一個是戲園子, 還有就是挑著木桶沿街叫賣的。 據唐魯孫說, 民國時的奶茶鋪子, 雖然名曰“奶茶”, 卻根本沒有奶茶, 專營的就是各式奶點心, 什麼乳酪、酪幹、奶烏他、奶餑餑。

我想這些鋪子早年也是賣奶茶的, 尤其是元、清兩代, 滿蒙人對奶茶都比較偏好, 至今故宮內庫仍保存有大量當年為皇帝製作奶茶用的黑茶, 而且後宮各妃嬪, 每個人都為了奶茶, 會根據品級位元份由內務府分配不同數量的牛奶, 比如皇后一天50斤, 貴妃一天8斤, 總之, 都有飲奶茶的習慣。 但是到了清末, 滿人在中原日久, 對於奶茶漸漸失去了興趣, 更把乳製品當做一種點心, 奶茶鋪子也就漸漸只應個名了。 過去北京除了“二合X”字型大小的各奶茶鋪, 最有名的是東安市場裡的豐盛公,據說他們家專門聘請了出宮的餑餑房禦廚,不僅做的細膩,而且種類花樣也很多。

戲園子賣乳酪大約到民國,買賣就急轉直下了,齊如山在《戲館》一書裡說,大致是由於辛亥革命以後,八旗生計的日益崩潰,旗民衣食無著,能有閒錢聽戲就不錯了,想在聽戲的同時再來點乳酪這樣的點心,就漸漸力不能支了,而當時的漢人對於這種奶制的小點心,從風味上依然不太能接受,以至於到了民國中期,北京的戲園子裡,就基本見不到乳酪的身影了。至於第三種挑桶串街的乳酪攤,倒是成了如今北京最正宗的乳酪老字型大小。聽北京小吃專家陳連生陳老爺子說,當年他1948年在前門地區學徒的時候,奶茶鋪子和戲園子裡的乳酪都漸漸衰落了,他所見的就是門框胡同這種挑桶賣酪的商販,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乳酪魏。

無論《紅樓夢》裡的糖蒸酥酪,從宮廷到民間如何變幻,好吃倒是第一位的。精緻的乳酪未必好做,不過普通的做法其實也很簡單,乳酪的原料無非就兩樣,一是奶,一是醪糟,二者通過發酵,就會自然凝結成凍兒,吃起來同樣細膩順滑,冷香襲人,尤其是夏天的午後,來上一碗,確是賞心樂事。

做法:

1、將買好的牛奶熬開,轉小火,儘量地多輝發出一些水氣,奶越弄,酪越香。一般來說用普通的鮮牛奶就可以,但是一般會熬出一半的水氣,比較費時,進口的純牛奶會更好,耗時也相對較短。

2、把醪糟按1:5的比例兌入牛奶。在超市買的醪糟即可,把米濾去,以奶5醪糟1的比例就行,我也曾試過各種米酒,都不如醪糟好用,而且有的時候,兌入米酒後,還不容易發酵。

3、把醪糟和牛奶混合後,按個人口味適量加糖,攪拌均勻,盛入小碗,在碗面上箍上一層保鮮膜,用牙籤大約紮上20個眼,可以讓蒸汽把水分從孔中拔出。

4、大火蒸約20-25分鐘,基本就成型了,晾涼後,放入冰箱冰鎮一宿,冰透了,就可以解饞啦。

如今各乳酪店家,基本都採取烤制的方式,這種做法更接近糖蒸酥酪的古法,與外面賣的乳酪相比,所差的主要是水分顯得略多,不過這其實與烤和蒸的烹飪方式並沒有太大關係,重點在於醪糟。各乳酪店家所謂的秘方,就是醪糟一定是自家釀制的,最適合與奶在一起的發酵。如何調製出最合適的醪糟,這就比較麻煩了,我想除非是特別特別愛,或者想自己開店,一般超市賣的醪糟就足夠了。雖然型尚不夠好,但是簡單易行,無論是皇上家的小冰點,還是賈寶玉的老妹神器,在家分分鐘就能搞定了。

最有名的是東安市場裡的豐盛公,據說他們家專門聘請了出宮的餑餑房禦廚,不僅做的細膩,而且種類花樣也很多。

戲園子賣乳酪大約到民國,買賣就急轉直下了,齊如山在《戲館》一書裡說,大致是由於辛亥革命以後,八旗生計的日益崩潰,旗民衣食無著,能有閒錢聽戲就不錯了,想在聽戲的同時再來點乳酪這樣的點心,就漸漸力不能支了,而當時的漢人對於這種奶制的小點心,從風味上依然不太能接受,以至於到了民國中期,北京的戲園子裡,就基本見不到乳酪的身影了。至於第三種挑桶串街的乳酪攤,倒是成了如今北京最正宗的乳酪老字型大小。聽北京小吃專家陳連生陳老爺子說,當年他1948年在前門地區學徒的時候,奶茶鋪子和戲園子裡的乳酪都漸漸衰落了,他所見的就是門框胡同這種挑桶賣酪的商販,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乳酪魏。

無論《紅樓夢》裡的糖蒸酥酪,從宮廷到民間如何變幻,好吃倒是第一位的。精緻的乳酪未必好做,不過普通的做法其實也很簡單,乳酪的原料無非就兩樣,一是奶,一是醪糟,二者通過發酵,就會自然凝結成凍兒,吃起來同樣細膩順滑,冷香襲人,尤其是夏天的午後,來上一碗,確是賞心樂事。

做法:

1、將買好的牛奶熬開,轉小火,儘量地多輝發出一些水氣,奶越弄,酪越香。一般來說用普通的鮮牛奶就可以,但是一般會熬出一半的水氣,比較費時,進口的純牛奶會更好,耗時也相對較短。

2、把醪糟按1:5的比例兌入牛奶。在超市買的醪糟即可,把米濾去,以奶5醪糟1的比例就行,我也曾試過各種米酒,都不如醪糟好用,而且有的時候,兌入米酒後,還不容易發酵。

3、把醪糟和牛奶混合後,按個人口味適量加糖,攪拌均勻,盛入小碗,在碗面上箍上一層保鮮膜,用牙籤大約紮上20個眼,可以讓蒸汽把水分從孔中拔出。

4、大火蒸約20-25分鐘,基本就成型了,晾涼後,放入冰箱冰鎮一宿,冰透了,就可以解饞啦。

如今各乳酪店家,基本都採取烤制的方式,這種做法更接近糖蒸酥酪的古法,與外面賣的乳酪相比,所差的主要是水分顯得略多,不過這其實與烤和蒸的烹飪方式並沒有太大關係,重點在於醪糟。各乳酪店家所謂的秘方,就是醪糟一定是自家釀制的,最適合與奶在一起的發酵。如何調製出最合適的醪糟,這就比較麻煩了,我想除非是特別特別愛,或者想自己開店,一般超市賣的醪糟就足夠了。雖然型尚不夠好,但是簡單易行,無論是皇上家的小冰點,還是賈寶玉的老妹神器,在家分分鐘就能搞定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