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皮貴過金,夏桑菊非菊,潘高夀創始人不叫高夀,嶺南中藥故事你知多少?

陳皮入藥貴過金銀, 夏桑菊並非一種植物, 潘高夀川貝枇杷露的創始人既不是高夀老人, 也不叫高夀......嶺南中藥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而這些鮮為人知的關於的有趣傳說都被收錄在, 由廣藥集團聯合廣東旅遊出版社共同打造的最新手繪嶺南新書《廣藥故事》中。

一兩陳皮一兩金

廣東俗語有雲:“廣東三件寶, 陳皮、老薑、禾稈草。 ”陳皮性溫味苦而辛, 為理氣化痰、健脾燥濕要藥。 陳李濟當初在手工製作蠟丸的時候, 創制了百年典藏陳皮。 由於陳李濟創始人姓陳, 所以避諱“陳皮”, 廠內一般稱為“果皮”。

廣東陳李濟秘制的“百年陳皮”, 還曾被欽定為貢品。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陳李濟創業, 每年農曆九月至十月收柑季節, 陳李濟花費重金大量收購廣東新會柑, 入選之柑, 必須要果大皮厚, 皮緊紋細, 無蟲蛆黴斑, 剛熟微微透黃者為佳。 一大籮百斤重的優質柑, 僅選四五成, 甚則二三十個, 勝過皇帝選妃。

柑果選好之後, 工人把柑肉去除, 再把柑皮開成四瓣, 剔除雜質, 並疊好裝入草席包, 標明入庫年號, 按先後順序存入果皮倉儲藏。 果皮倉樓底為杉木欄柵, 底下數口煮蜜鍋, 夜以繼日煉蜜泛丸, 蜜糖長年累月透過柵狀樓板, 徐徐滲入陳皮之中, 久而久之, 陳皮外表色如檀香木, 光亮如抹油之狀;內層附著薄層松化又不脫落的粉末。

陳李濟獨創儲藏陳皮之法, 百年而無蟲黴之變, 體輕而氣味清香, 久煮不爛, 化痰下氣、功效獨特。

夏桑菊, 菊非菊

夏桑菊不是一種植物, “夏”即夏枯草, “桑”即冬桑葉, “菊”即甘菊。 其配方即由夏枯草、桑葉和野菊花三種中草藥組成。 方中夏枯草苦辛寒, 幾千年前就被我們的祖先收載入《神農本草經》, 此藥入肝膽經而清肝泄火, 散結消腫, 清透肺熱。

夏桑菊是由星群藥業採用獨家保密工藝創制。 1980年, 外商到星群參觀並訂購三個產品, 其中一個是由桑葉、菊花做原料, 名為“桑菊飲”的幹糖漿。 當時參與洽談的我方技術人員提出:桑菊飲是傳統古方, 除桑葉和菊花外, 還有十幾味中藥, 如果只用兩味藥, 不能用此名稱, 不如多加一味夏枯草, 取名為“夏桑菊”。 夏枯草是民間常用的清飲藥材,夏天用來煲水飲,具有消暑降濕、利尿降壓作用,對嶺南人的“熱氣”尤為奏效。這個建議得到雙方一致贊成,“夏桑菊”就這樣定名。1983年,星群藥業對夏桑菊的工藝進行修改完善。

潘高夀川貝枇杷露,掌櫃不叫潘高夀

廣州氣候炎熱且多雨、潮濕,又常乍暖乍寒,故居民易患傷風咳嗽,經久不愈,難治難好。光緒年間,番禺高第街上的大戶人家許家千金小姐受寒生病,到晚上咳嗽不止,請了幾個郎中都不見好轉,老太爺急命管家外出尋藥。

管家急忙來到街上,抬眼望去,看到“潘家川貝枇杷露”幾個大字,即抬腳進去,適逢潘家的掌櫃潘百世正好在店中,便隨管家出診。二人來到許家大院,見過許老太爺,潘百世一看老爺子鬚髮花白,器宇軒昂,心中敬佩,“敢問老人家高夀?”許老太爺年事已高,耳已聾了一隻,只聽得“高夀”二字,以為是潘百世的名字,便記在心中。

不過許家小姐診脈,不願見外面的男人,潘百世只能回藥鋪叫媳婦去診脈,並拿出“川貝枇杷膏”讓她送過去。“川貝枇杷膏”是潘百世特殊研製而成,他注意到市面銷售的枇杷露多是獨味單方,治咳療效不十分顯著,於是將具有潤肺鎮咳作用的川貝母和祛痰作用的桔梗等藥材與枇杷葉一起熬煉,還在藥液中加入香料和糖漿,同時吸取了西藥製劑方法,加進苯甲酸等作防腐劑,使之耐久存放。

潘百世的媳婦是聰明之人,見了許小姐不忙問病情,而是重點介紹藥材之好處,告知用了枇杷果、川貝子和蜂蜜調製好的膏藥,還可開脾胃,保胃口。許家小姐是金貴之軀,不想服用苦寒虎狼之藥調壞脾氣,削弱身體,瞭解其藥性溫和才同意服用。

過了幾天,許家小姐病情好轉,老太爺大喜,設宴重金酬謝潘家藥鋪。當日許府門前車馬興隆,廣東番禺的頭面人物都來赴宴。許老太爺拉著潘百世的手向大家介紹:“這就是醫治好我家小女的潘高夀先生。”顧及許老太爺的面子,潘百世一時不好辯駁,只好將錯就錯。

從此,番禺的眾鄉親也跟著稱呼潘家藥鋪為“潘高夀藥店”,而此款新藥定名為“潘高夀川貝枇杷露”。

近日,該書更入選“2017感知中國·廣東文化歐洲行暨一帶一路中國(廣東)品牌世界行”活動中,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嶺南文化。

SophyJiang慢旅繪:崇尚慢行的手繪作者一枚,著繪《旅居墨爾本 時光停留在你眼裡》,插畫《廣藥故事》。只分享有故事、有個性、有味道、有顏值的地方、酒店和餐廳。

夏枯草是民間常用的清飲藥材,夏天用來煲水飲,具有消暑降濕、利尿降壓作用,對嶺南人的“熱氣”尤為奏效。這個建議得到雙方一致贊成,“夏桑菊”就這樣定名。1983年,星群藥業對夏桑菊的工藝進行修改完善。

潘高夀川貝枇杷露,掌櫃不叫潘高夀

廣州氣候炎熱且多雨、潮濕,又常乍暖乍寒,故居民易患傷風咳嗽,經久不愈,難治難好。光緒年間,番禺高第街上的大戶人家許家千金小姐受寒生病,到晚上咳嗽不止,請了幾個郎中都不見好轉,老太爺急命管家外出尋藥。

管家急忙來到街上,抬眼望去,看到“潘家川貝枇杷露”幾個大字,即抬腳進去,適逢潘家的掌櫃潘百世正好在店中,便隨管家出診。二人來到許家大院,見過許老太爺,潘百世一看老爺子鬚髮花白,器宇軒昂,心中敬佩,“敢問老人家高夀?”許老太爺年事已高,耳已聾了一隻,只聽得“高夀”二字,以為是潘百世的名字,便記在心中。

不過許家小姐診脈,不願見外面的男人,潘百世只能回藥鋪叫媳婦去診脈,並拿出“川貝枇杷膏”讓她送過去。“川貝枇杷膏”是潘百世特殊研製而成,他注意到市面銷售的枇杷露多是獨味單方,治咳療效不十分顯著,於是將具有潤肺鎮咳作用的川貝母和祛痰作用的桔梗等藥材與枇杷葉一起熬煉,還在藥液中加入香料和糖漿,同時吸取了西藥製劑方法,加進苯甲酸等作防腐劑,使之耐久存放。

潘百世的媳婦是聰明之人,見了許小姐不忙問病情,而是重點介紹藥材之好處,告知用了枇杷果、川貝子和蜂蜜調製好的膏藥,還可開脾胃,保胃口。許家小姐是金貴之軀,不想服用苦寒虎狼之藥調壞脾氣,削弱身體,瞭解其藥性溫和才同意服用。

過了幾天,許家小姐病情好轉,老太爺大喜,設宴重金酬謝潘家藥鋪。當日許府門前車馬興隆,廣東番禺的頭面人物都來赴宴。許老太爺拉著潘百世的手向大家介紹:“這就是醫治好我家小女的潘高夀先生。”顧及許老太爺的面子,潘百世一時不好辯駁,只好將錯就錯。

從此,番禺的眾鄉親也跟著稱呼潘家藥鋪為“潘高夀藥店”,而此款新藥定名為“潘高夀川貝枇杷露”。

近日,該書更入選“2017感知中國·廣東文化歐洲行暨一帶一路中國(廣東)品牌世界行”活動中,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嶺南文化。

SophyJiang慢旅繪:崇尚慢行的手繪作者一枚,著繪《旅居墨爾本 時光停留在你眼裡》,插畫《廣藥故事》。只分享有故事、有個性、有味道、有顏值的地方、酒店和餐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