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愛的兒子去世,李世民悲痛萬分,作詩《秋日即目》寄託哀思

李世民的兒子很多, 但最愛的當屬長子李承乾。 李世民為了培養他繼承大業, 付出了很大心血和精力。 6歲時, 讓陸德明與孔穎達這兩位儒學大師教導李承乾;8歲時,

立李承乾為太子;12歲時, 唐太宗親自培養其理政;在儲位不穩時, 任命魏征為太子太師以絕眾望;…, 這一切都表明李世民對李承乾有多愛。

後來, 李承乾在暗殺李泰失敗後, 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起兵逼宮,

結果事情敗露, 犯下了謀逆這等滔天大罪。 即便如此, 唐太宗仍不遺餘力的保住他的性命, 僅將李承乾充軍到黔州, 而參與政變的趙節、杜荷、侯君集皆被處死。


李承乾雖然保住了命, 但沒過多久便鬱鬱而終。 唐太宗悲痛萬分, 為此罷朝,

葬以國公禮。 之後還寫下《秋日即目》寄託哀思:

爽氣浮丹闕, 秋光澹紫宮。

衣碎荷疏影, 花明菊點叢。

袍輕低草露, 蓋側舞松風。

散岫飄雲葉, 迷路飛煙鴻。

砌冷蘭凋佩, 閨寒樹隕桐。

別鶴棲琴裡, 離猿啼峽中。

落野飛星箭, 弦虛半月弓。

芳菲夕霧起, 暮色滿房櫳。

無論是惟見秋菊點綴花叢的寂寞冷清, 還是別鶴、離猿這些意象所象徵的哀愁, 無不在暗示著唐太宗對已離開人世的愛子的深深思念。 只是承乾已逝, 曾經備受萬眾矚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會回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