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世民殺死兩個兄弟背後有多無奈?

唐高祖武德九年(西元626年)六月四日, 發生了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之間爭奪皇位繼承權的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同為唐高祖李淵元配竇皇后所生, 建成為長子, 世民排行第二, 元吉排行第四。

隋朝末年, 隋煬帝數次遠征高麗, 民不聊生, 各地農民紛紛起義。 唐公李淵之子李世民“見隋室方亂, 陰有安天下之志”。 他勸李淵“順民心, 興義兵”, 在太原舉起了反對暴君隋煬帝的大旗。 在隨後的群雄逐鹿中, 李世民打敗了李密、王世充、竇建德等群雄, 為唐高祖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淵曾許諾事成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 但按傳統習慣, 皇位應由嫡長子繼承, 李世民不得不推辭。 唐高祖即位後, 便立李建成為太子。

因李世民功勞大, 武德四年唐高祖特任命世民為天策上將, 位在王公之上, 並兼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 開天策府,

設置官屬。 當時大部分勇將猛士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學之士都聚集在天策府中, 以李世民為核心形成了當時政壇上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集團, 直接威脅到太子李建成的政治地位。 李建成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 聯合齊王李元吉, 排擠李世民。 他們收買唐高祖的妃嬪為內助, 想盡各種辦法削弱李世民的勢力, 甚至在酒中下毒企圖毒死李世民。 由於李建成、李元吉和後宮妃嬪常在唐高祖耳邊說李世民的壞話, 使唐高祖對李世民漸漸產生猜疑, 局勢對李世民十分不利。

武德九年, 李建成向唐高祖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 想借此調離世民手下的精兵猛將, 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 秦府僚屬憂懼萬分, 勸李世民先發制人,

李世民考慮再三, 遂與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定計發動政變。 六月三日, 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 想殺自己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 唐高祖見事情重大, 便叫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次日上朝對質。 六月四日, 李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經玄武門入皇宮, 埋伏在臨湖殿附近, 對準備入朝的李建成等人發動突然襲擊。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尉遲敬德射殺李元吉。 當時唐高祖“方泛舟海池”, 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入宮“宿衛”。 尉遲敬德“擐甲持矛, 直至上所”, 在唐高祖面前聲稱“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 舉兵誅之”, 迫使唐高祖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 幾天後, 高祖立李世民為皇太子, 詔令“自今軍國庶事, 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 然後奏聞”。 兩個月後, 他又傳位給李世民。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明君, “玄武門之變”幾乎是他一生中唯一受人非議的事情, 司馬光認為唐高祖、李世民、李建成三人都有過錯。 唐高祖沒有及時處理好“立嫡以長”和“有功者居上”的矛盾, 使“功蓋宇宙”的李世民屈居才能庸劣的李建成之下,

造成兄弟不容, 勢同水火。

而李建成不僅不肯向古代賢人太伯學習, 還極力排擠李世民, 想置李世民於死地, 迫使李世民對他進行反擊。 當然, 如果李世民有“子臧之節”, 兄弟相殘的事件也不會發生。 司馬光認為, 李世民如果不是先發制人, 等李建成、李元吉動手後再出手消滅他們還說得過去,然而他被“群下所迫”,在玄武門埋下伏兵,並親手殺死自己的兄弟,就有點過分了。司馬光說,李世民在歷史上留下殘殺兄弟的惡名,真是可惜啊!

等李建成、李元吉動手後再出手消滅他們還說得過去,然而他被“群下所迫”,在玄武門埋下伏兵,並親手殺死自己的兄弟,就有點過分了。司馬光說,李世民在歷史上留下殘殺兄弟的惡名,真是可惜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