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不要強迫孩子認可你的觀點是正確的

文:黑豆老末兒

圖:舒 喜 樂

在和很多家長聊天的時候, 經常會聽到抱怨:“你說他也不聽, 說急了, 還給你幾句, 能把人給氣死!現在這孩子是越大越不聽話!“

聽的多了, 我開始想:孩子為什麼非要聽大人的, 大人說的都是對的嗎?難道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就是大逆不道!當然不是, 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大人抱怨孩子不聽話呢?


作品:舒喜樂

炒土豆絲是很多孩子喜歡吃的一個菜。 土豆絲有好多種做法, 一般每個家庭掌勺的媽媽都習慣于一種做法, 或酸辣、或醋溜有點兒脆、或醋溜有點兒面, 至於哪一種更好吃, 這就要看每個人的喜好。

小女兒時喜歡吃醋溜有點兒面的土豆絲, 可在有小女之前, 家人已經習慣于有點兒脆的土豆絲, 於是老人做這道菜, 總是做成脆的, 表示:“土豆絲就是脆一點兒的好吃。 ”後來, 我做這道菜, 就總是土豆絲熟透發麵時才放醋, 老人說這樣不好吃土豆絲哪有做成這樣的,

可小女卻很喜歡吃。 於是時間長了, 老人也開始把土豆絲做成面一些的了, 也不再說“哪有把土豆絲做成這樣的”之類的話了。

本來一個菜的好吃與否不在於很多人的習慣, 判斷者是吃菜的那個人。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 父母的做法和觀點合適不合適, 關鍵在於站在哪個人的角度來看。


作品:舒喜樂

有天早上上學時間正好下雨, 我一時找不到雨具, 只好從鄰居那裡借來兩把雨傘, 告訴小女“外邊下雨, 我送你到學校吧?”我的意思送女兒到學校, 把雨傘帶回來及時還給鄰居。

女兒想了想:“不用, 你送我到地鐵口吧。 ”

“我送你到學校吧!這是從奶奶那裡借的傘。 ”

“不用, 送我到地鐵口吧。 ”

我沒有堅持, “好吧。 ”於是我和小女有說有笑一起撐著傘走到地鐵口, 看著她進地鐵。

我的想法也並沒有錯, 女兒有自己的意見, 女兒的意見也沒有錯。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 很多時候就是如此, 父母有父母的意見, 孩子有孩子的意見, 可最後怎麼統一意見統一行動卻是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在不同的處理方式中就容易發生一些矛盾, 導致不愉快。


作品:舒喜樂

吃飯時, 三代同堂, 其樂融融, 老人為孩子燉了紅燒肉, 希望孩子們週末能多吃些, “這肉可爛了, 多吃點!”說著老人為孫子揀了好幾大塊放孫子碗裡, 還要往孩子爸爸媽媽碗裡揀,

“謝謝您!媽, 我一會兒再吃。 ”孩子媽媽把碗挪開了。

“你吃點肉好, 少吃點。 ”老人的心思都是為了孩子, 說著老人把一盤菜挪在了離孩子媽媽更近的地方, “那你多吃菜吧。 ”

孩子媽媽把盤子往桌子中間推了一下, 以便於大家都方便。 “行了, 我夠得著, 媽。 ”

“孩子愛吃肉, 把肉離他近點。 ”說著老人又把一盤子燉肉推向了孫子面前, 遠離了桌子中央。

“媽, 他夠得著, 您快吃吧!”孩子媽媽把盤子又推回桌子中間。

“你別管, 他喜歡吃, 讓他多吃點!”奶奶又把盤子推至孫子面前。

八九歲的男孩子看看媽媽漸變的臉色, 又看看奶奶, “我不吃啦!”又把盤子推了回去。

孩子爸爸此時對老人說:“您看您做好啦, 您也吃吧, 他都那麼大了, 不用管他啦!”

又對兒子說,也等同于說給愛人聽:“奶奶特意燉了肉給你吃,吃吧。”

可好好的一頓飯似乎吃出了幾顆沙子。

老人一門心思對孩子的愛不可否認,媽媽阻止奶奶的行動也沒有錯,可為什麼會有了雜質的感覺?

這是一個度、角度、處理方式的問題。

站在孩子的角度,奶奶愛孫心切可以理解,卻是兩點不可取:1,不問孫子吃與不吃,就揀好幾大塊肉放孩子碗裡,這是替他做主,也是一種代勞(習慣于代勞的老人不是少數);2,把盤子反復推至一個人面前,這是對其他人包括自己的一種忽視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寵溺。

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媽媽和奶奶的對抗表現出了較勁,爸爸的話又無形中是一種和稀泥。

作品:舒喜樂

孩子的感覺是非常敏銳的,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經常處於這樣的一種較勁的不舒暢狀態中,他的感覺自然不會舒暢,時間一長,他也許會習慣到忽視這種感覺,可潛意識中的影響是不可消除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和以後對事情的處理態度和方式上就會是父母的再版。

這類家庭中成人的較勁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對孩子的影響從小主人公茜茜的身上可以明確地看到。

做為家長,很多人抱怨:怎麼總是要我們反思反思!是啊,為了孩子,我們總是說一切為了孩子,那我們為了孩子的成長多多反思一下我們自己還有什麼抱怨呢?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試著站在孩子成長的角度來處理一些問題又有什麼不可呢?要知道,我們培養的是二十多年後的有擔當有心胸的年輕人,而不是再複製出一個我們自己。

作品:舒喜樂

黑豆老末兒:自媒體創作者,自由撰稿人,兒童青少年教育的長久關注者,快樂庭院院主。

舒喜樂: 1959年生於保定,自由習畫,擅長繪畫雕塑,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舒喜樂老師的作品清雅俊秀,筆下草蟲情趣盎然。

又對兒子說,也等同于說給愛人聽:“奶奶特意燉了肉給你吃,吃吧。”

可好好的一頓飯似乎吃出了幾顆沙子。

老人一門心思對孩子的愛不可否認,媽媽阻止奶奶的行動也沒有錯,可為什麼會有了雜質的感覺?

這是一個度、角度、處理方式的問題。

站在孩子的角度,奶奶愛孫心切可以理解,卻是兩點不可取:1,不問孫子吃與不吃,就揀好幾大塊肉放孩子碗裡,這是替他做主,也是一種代勞(習慣于代勞的老人不是少數);2,把盤子反復推至一個人面前,這是對其他人包括自己的一種忽視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寵溺。

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媽媽和奶奶的對抗表現出了較勁,爸爸的話又無形中是一種和稀泥。

作品:舒喜樂

孩子的感覺是非常敏銳的,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經常處於這樣的一種較勁的不舒暢狀態中,他的感覺自然不會舒暢,時間一長,他也許會習慣到忽視這種感覺,可潛意識中的影響是不可消除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和以後對事情的處理態度和方式上就會是父母的再版。

這類家庭中成人的較勁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對孩子的影響從小主人公茜茜的身上可以明確地看到。

做為家長,很多人抱怨:怎麼總是要我們反思反思!是啊,為了孩子,我們總是說一切為了孩子,那我們為了孩子的成長多多反思一下我們自己還有什麼抱怨呢?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試著站在孩子成長的角度來處理一些問題又有什麼不可呢?要知道,我們培養的是二十多年後的有擔當有心胸的年輕人,而不是再複製出一個我們自己。

作品:舒喜樂

黑豆老末兒:自媒體創作者,自由撰稿人,兒童青少年教育的長久關注者,快樂庭院院主。

舒喜樂: 1959年生於保定,自由習畫,擅長繪畫雕塑,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舒喜樂老師的作品清雅俊秀,筆下草蟲情趣盎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