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上杭下都鎮兩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國民黨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近日, 上杭縣下都鎮豪康村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國民黨人薛先維、薛培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為烈士。 下麵請看正式檔。

真心英雄華語群星 - 真心英雄

新聞連結:真心英雄

福建上杭縣豪康村靠近村頭, 小地名叫樹屋的地方, 有一座“瑞占星聚”三堂出水的客家大型圍屋, 背靠“案型”鬱鬱蔥蔥後山, 前有月型碧波蕩漾的水塘。 1902年的一天, 深宅大院中降落虎頭虎腦的男嬰, 名曰:先維,

字永寧。 隨著男孩的到來, 從此徹底改變了這座客家圍屋人文命運。

熱血青年 求學四方

七歲的先維, 承蒙父母的聰慧開始在村中私塾念書。 二十歲在上杭縣立中學畢業後, 考入福建幹部學校(後併入中央軍政學校步科) , 黃埔軍官學校第五期學習。 畢業後, 任國民革命軍某部連長, 隨軍參加北伐。 民國24年(1935年), 調國民黨軍十一師三十一旅六十二團第一營任少校營長。 民國25年(1936年), 畢業於中央軍官高等教育步炮科。 不久, 由河南調廬山軍委會任職, 後在國民黨北路剿共軍官訓練團畢業, 任十八軍特務團第一營少校營長。

從軍路上 巧遇貴人

1935年, 先維任職18軍11師。 18軍是中央主力部隊。 軍長羅卓英是梅縣大埔人。 他早年與蔣介石老鄉親信陳誠是保定軍校同學加知已。 陳誠將自已一手培養的18軍(俗稱土木系)交給羅卓英指揮, 足可看出蔣、陳、羅三人的鐵血關係。 而先維憑勇猛聰慧和黃埔身份加上客家老鄉的關係得到羅軍長格外器重。 立馬任命少校特務營長。 從此成為羅卓英軍長的得力中層軍官。

南嶽一別 競成隔世

1936年初, 先維隨帶同宗弟侄培年(上等傳令兵)駐軍韶關到湖南衡陽一帶, 肩負保衛平漢鐵路重任。 1936年11月,其叔魯奄曾到淶陽與先維及其妻盧竹容會面,並留下“海內烽煙靖,天涯骨肉親”合照。題詞中平息戰火的英雄氣慨躍然紙上,可見先維的愛國熱心。1937年7月,日軍侵華大舉來犯,國難當頭,先維在衡山腳下的異地他鄉,忍痛拋兒別妻。8月5日,他在淶陽登上北去的軍列,迎戰從渤海灣入侵的日軍。狡猾的日軍確從長江口入侵上海。先維帶著培年與18軍大部隊急速從漢口轉運火車奔赴上海。1937年8月14日,18軍三萬多勇士到達上海嘉定南翔,受到上海市民的夾道歡迎。

撕殺淞滬 血肉磨坊

1937年8月9日,日軍侵入上海虹橋機場警戒線滋事,並於8月13日上午9時15分,集結駐滬陸軍及海軍陸戰隊約萬余人,向我保安隊進攻,淞滬戰事拉開揭幕。

中國軍隊方面集結兵力達七十個師,日軍則有十多個師團,並得到重炮與戰車部隊的火力援助。在海空軍方面,日軍先後出動多個陸海軍航空隊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其總兵力約為中國軍隊的三倍。

8月22日,先維所在的31旅抵達寶山張華濱。先維以及62團第3營營長何慕候先行出擊。但是此時,日軍第三師團第六聯隊已經先行搶佔,待62團全部抵達後遭遇日軍第6聯隊集結猛攻。62團損失慘重。

9月13日,先維奉羅卓英之命,將62團垃到羅店西北部,扼守要口。日軍集中第十一師團主力,先以飛機、大炮轟炸,旋以四部鐵甲車掩護七、八百步兵從月浦偷襲。日軍分三路猛攻。先維率部奮勇苦戰,肉搏多次,終將日軍左翼擊退。但日軍另一部竄入羅店鎮,縱火焚燒,我軍被迫退出。

9月15日,先維率部連同友軍反攻,在大雨滂沱中與敵肉捕,收復羅店東郊陣地,得到羅卓英軍長嘉獎,晉升中校團附。

9月16日,先維奉命據守羅店鎮南,顧家閣、南北塘口之線。敵軍集中火炮攻擊,掩護其步兵猛攻。激戰至午,敵無隙可乘,且雨後泥濘,敵坦克無法前進。先維率軍固守陣地,受到軍部通令嘉獎。而此戰,先維不幸中彈受傷。

9月28日,先維率部守衛東林寺,打退日軍五次進攻,奮戰五晝夜,保住了戰略要口。在夜深人靜之時,先維含淚寫下了【東林殺敵記】,錄其詩二首,肝膽忠烈,催人淚下。

夜深回首憶東林,獨坐孤燈夢不成。

天憫忠貞頻作淚,淒風苦雨吊忠魂。

神州萬里倭塵侵,國難如今似海深。

願汝英靈長不昧,留長大地掃妖氛。

淞滬戰局中,以羅店爭奪戰最為激烈,稱為“血肉磨坊”。日軍以裝甲車掩護步兵分三路猛攻,並派出飛機、大炮轟擊,又縱火焚燒,無所不用其極,中國守軍奮力抵抗,陣地三次被日軍佔領,又三次反攻奪回,在殘酷的拉鋸戰中,羅店鎮成了一片焦土。11師代理團長韓應斌,副團長薛先維、曹金輪負傷;營長傷亡18人。67師師長李樹森被敵機炸傷右臂。67師201旅旅長蔡炳炎、402團團長李維藩陣亡,398團團長傅錫章負傷。98師路景榮、李遠新團長陣亡,侯思明團長負傷,連排長和士兵們的傷亡之慘重可想而知。當時年僅14歲的王楚英也接替犧牲的特務排排長周大鵬成了代理排長,被人們稱為“娃娃排長”。

據健在王楚英老人回憶,早晨炊事員送了一大桶飯到陣地上,晚上再去收拾碗筷的時候,幾個炊事員都哭著回來了: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沒有人吃我的飯了啊……。1個連10分鐘內全部陣亡!淞滬會戰我軍傷亡達三十三萬之多。

淚別上海 血染太湖

隨著日軍從杭州灣登陸,金山、松江相繼失守,戰況急轉直下。

11月10日,先維帶傷率部轉移到嘉定區安亭駐守。

11月13日,率部佔領青陽港鐵路橋至吳淞江北岸,而此時,日45聯隊在飛機、坦克、大炮出擊下,向先維所在陣地猛烈攻擊。62團將士們以誓死如歸勇氣,連戰連捷,從早上打到午後,擊斃日軍太平大尉以下68人。入夜,先維率部轉入常熟集結。

抵達常熟後,友軍13師遭遇日軍強攻,先維率部與友軍33旅一起奮勇追擊,全殲日軍第44聯隊。

11月26日,先維率部抵達廣德,負責城區守護。第二天,日軍以第6和18師團聯合進攻廣德。激戰三天后,國軍終因彈盡糧絕而失守。望著節節敗退,殘破不堪的部隊,國軍145師長饒國華痛心疾首,憤而自殺。而此時,先維傷勢日益加重,舉步為艱,只能靠傳令兵培年攙扶前行。

12月4日,向甯國、黃山轉移過程中,在無錫李家橋,培年攙扶著先維渡河搶佔對岸高地,突然日軍機瘋狂轟炸,先維、培年不幸中彈,血染太湖。

是年,先維35歲,培年24歲。一代冉冉升起的將星,淹沒在茫茫水霧中。“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還”。

先維是淞滬會戰中犧牲的第31位最高將領,上杭縣籍正面戰場中犧牲的最高將領。

為國捐軀 家破人亡

犧牲後,國民政府追認先維、培年為革命烈士,並授先維為上校團長,發給了二先烈家屬憮恤金。2016年,臺灣防務部門發給二先烈家屬“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先維元配夫人丘五娘(同養媳),隨軍駐防江西。但因水土不服,丘五娘在駐地病逝,留下幼女薛玉如。而後,先維與駐地知識姑娘盧竹容成婚,生下兒子薛啟明(韓啟明)。妻兒隨軍輾轉,飽經風霜。夫殉國後,盧竹容攜兒返回先維老家豪康村,曾在村裡學校任教。解放前夕,國民政府曾在上杭縣城租房安置盧竹容母子。隨後,生活的艱辛,迫使長女回外公家(下都黃坑村)安置,盧竹容母子也返回曾經的駐軍地湖南益陽,而後改嫁。因種種原因,先維兒易姓改名,大學畢業後,在益陽工作。因思父心切,曾去信臺灣,鏜鐺入獄,命運坎坷。目前,先維親生兒女均健在,已經兒孫滿堂。

(下都鎮:薛漢明)【本文素材均由薛先維後人薛俊發在淞滬抗戰紀念紀念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國民黨第十八軍軍史館、上杭縣檔案館提供,內容詳實。】

編輯:鐘毅康 編審:吳禎德

1936年11月,其叔魯奄曾到淶陽與先維及其妻盧竹容會面,並留下“海內烽煙靖,天涯骨肉親”合照。題詞中平息戰火的英雄氣慨躍然紙上,可見先維的愛國熱心。1937年7月,日軍侵華大舉來犯,國難當頭,先維在衡山腳下的異地他鄉,忍痛拋兒別妻。8月5日,他在淶陽登上北去的軍列,迎戰從渤海灣入侵的日軍。狡猾的日軍確從長江口入侵上海。先維帶著培年與18軍大部隊急速從漢口轉運火車奔赴上海。1937年8月14日,18軍三萬多勇士到達上海嘉定南翔,受到上海市民的夾道歡迎。

撕殺淞滬 血肉磨坊

1937年8月9日,日軍侵入上海虹橋機場警戒線滋事,並於8月13日上午9時15分,集結駐滬陸軍及海軍陸戰隊約萬余人,向我保安隊進攻,淞滬戰事拉開揭幕。

中國軍隊方面集結兵力達七十個師,日軍則有十多個師團,並得到重炮與戰車部隊的火力援助。在海空軍方面,日軍先後出動多個陸海軍航空隊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其總兵力約為中國軍隊的三倍。

8月22日,先維所在的31旅抵達寶山張華濱。先維以及62團第3營營長何慕候先行出擊。但是此時,日軍第三師團第六聯隊已經先行搶佔,待62團全部抵達後遭遇日軍第6聯隊集結猛攻。62團損失慘重。

9月13日,先維奉羅卓英之命,將62團垃到羅店西北部,扼守要口。日軍集中第十一師團主力,先以飛機、大炮轟炸,旋以四部鐵甲車掩護七、八百步兵從月浦偷襲。日軍分三路猛攻。先維率部奮勇苦戰,肉搏多次,終將日軍左翼擊退。但日軍另一部竄入羅店鎮,縱火焚燒,我軍被迫退出。

9月15日,先維率部連同友軍反攻,在大雨滂沱中與敵肉捕,收復羅店東郊陣地,得到羅卓英軍長嘉獎,晉升中校團附。

9月16日,先維奉命據守羅店鎮南,顧家閣、南北塘口之線。敵軍集中火炮攻擊,掩護其步兵猛攻。激戰至午,敵無隙可乘,且雨後泥濘,敵坦克無法前進。先維率軍固守陣地,受到軍部通令嘉獎。而此戰,先維不幸中彈受傷。

9月28日,先維率部守衛東林寺,打退日軍五次進攻,奮戰五晝夜,保住了戰略要口。在夜深人靜之時,先維含淚寫下了【東林殺敵記】,錄其詩二首,肝膽忠烈,催人淚下。

夜深回首憶東林,獨坐孤燈夢不成。

天憫忠貞頻作淚,淒風苦雨吊忠魂。

神州萬里倭塵侵,國難如今似海深。

願汝英靈長不昧,留長大地掃妖氛。

淞滬戰局中,以羅店爭奪戰最為激烈,稱為“血肉磨坊”。日軍以裝甲車掩護步兵分三路猛攻,並派出飛機、大炮轟擊,又縱火焚燒,無所不用其極,中國守軍奮力抵抗,陣地三次被日軍佔領,又三次反攻奪回,在殘酷的拉鋸戰中,羅店鎮成了一片焦土。11師代理團長韓應斌,副團長薛先維、曹金輪負傷;營長傷亡18人。67師師長李樹森被敵機炸傷右臂。67師201旅旅長蔡炳炎、402團團長李維藩陣亡,398團團長傅錫章負傷。98師路景榮、李遠新團長陣亡,侯思明團長負傷,連排長和士兵們的傷亡之慘重可想而知。當時年僅14歲的王楚英也接替犧牲的特務排排長周大鵬成了代理排長,被人們稱為“娃娃排長”。

據健在王楚英老人回憶,早晨炊事員送了一大桶飯到陣地上,晚上再去收拾碗筷的時候,幾個炊事員都哭著回來了: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沒有人吃我的飯了啊……。1個連10分鐘內全部陣亡!淞滬會戰我軍傷亡達三十三萬之多。

淚別上海 血染太湖

隨著日軍從杭州灣登陸,金山、松江相繼失守,戰況急轉直下。

11月10日,先維帶傷率部轉移到嘉定區安亭駐守。

11月13日,率部佔領青陽港鐵路橋至吳淞江北岸,而此時,日45聯隊在飛機、坦克、大炮出擊下,向先維所在陣地猛烈攻擊。62團將士們以誓死如歸勇氣,連戰連捷,從早上打到午後,擊斃日軍太平大尉以下68人。入夜,先維率部轉入常熟集結。

抵達常熟後,友軍13師遭遇日軍強攻,先維率部與友軍33旅一起奮勇追擊,全殲日軍第44聯隊。

11月26日,先維率部抵達廣德,負責城區守護。第二天,日軍以第6和18師團聯合進攻廣德。激戰三天后,國軍終因彈盡糧絕而失守。望著節節敗退,殘破不堪的部隊,國軍145師長饒國華痛心疾首,憤而自殺。而此時,先維傷勢日益加重,舉步為艱,只能靠傳令兵培年攙扶前行。

12月4日,向甯國、黃山轉移過程中,在無錫李家橋,培年攙扶著先維渡河搶佔對岸高地,突然日軍機瘋狂轟炸,先維、培年不幸中彈,血染太湖。

是年,先維35歲,培年24歲。一代冉冉升起的將星,淹沒在茫茫水霧中。“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還”。

先維是淞滬會戰中犧牲的第31位最高將領,上杭縣籍正面戰場中犧牲的最高將領。

為國捐軀 家破人亡

犧牲後,國民政府追認先維、培年為革命烈士,並授先維為上校團長,發給了二先烈家屬憮恤金。2016年,臺灣防務部門發給二先烈家屬“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先維元配夫人丘五娘(同養媳),隨軍駐防江西。但因水土不服,丘五娘在駐地病逝,留下幼女薛玉如。而後,先維與駐地知識姑娘盧竹容成婚,生下兒子薛啟明(韓啟明)。妻兒隨軍輾轉,飽經風霜。夫殉國後,盧竹容攜兒返回先維老家豪康村,曾在村裡學校任教。解放前夕,國民政府曾在上杭縣城租房安置盧竹容母子。隨後,生活的艱辛,迫使長女回外公家(下都黃坑村)安置,盧竹容母子也返回曾經的駐軍地湖南益陽,而後改嫁。因種種原因,先維兒易姓改名,大學畢業後,在益陽工作。因思父心切,曾去信臺灣,鏜鐺入獄,命運坎坷。目前,先維親生兒女均健在,已經兒孫滿堂。

(下都鎮:薛漢明)【本文素材均由薛先維後人薛俊發在淞滬抗戰紀念紀念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國民黨第十八軍軍史館、上杭縣檔案館提供,內容詳實。】

編輯:鐘毅康 編審:吳禎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