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華文化:學千古流傳的《春秋典故》,你知道多少啊?

春秋戰國時期, 是我國歷史上文學思想迸發的階段。 百家爭鳴, 思想如潮, 典籍如海, 在這期間也產生了大量的典故故事。 今天我們就篩選幾篇一起來看下。

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 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 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救的鬧劇。

結果, 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 再起烽火時, 諸侯無人來援, 幽王被殺, 西周結束。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 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 諸侯紛爭的局面。

——江山不可兒戲, 要像習大大一樣, 敬業認真, 為民。

問鼎中原

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 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 並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 鼎象徵王權, 莊王問鼎, 表明奪權之心。

——鼎, 乃中國信義的象徵, 所謂王權霸主, 一言九鼎!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 晉國內亂, 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 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裡)。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 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 兩軍在城濮相遇, 重耳退避三舍, 誘敵深入而大勝。

——戰場之上, 善用謀, 動軍令, 方可百戰不殆。

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 齊桓公應燕國請求, 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 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

在回國途中, 因假嚮導引入迷谷, 使齊軍受困。 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人類的能力, 不在於力量的強大, 而在於善於用他物。

負荊請罪

戰國時, 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 因藺相如多次立功, 趙王封他為相國, 廉頗不服氣, 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

藺相如為了國家, 對廉頗多次避讓, 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 便背著荊條, 到藺相如家門請罪, 從此兩人和好, 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以氣度服人, 可以得其心。

紙上談兵

戰國時, 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 能健談用兵之道, 連父親也難不倒他, 自認為是天下無敵。 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

後來趙奢死了, 趙括頂替廉頗帶兵, 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 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實戰和理論要分清楚,拿著書去打仗,只能是送死。

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

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

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軍人是紀律的代言,上了戰場更不可以兒戲。

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樑,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樑。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樑。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用兵就是比誰能看破局勢,運用局勢。

胡服騎射

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

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變革和創新,永遠是企業和工作發展進步的源動力。

圖窮匕見

西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為大業而犧牲,死得其所,壯烈!

臥薪嚐膽

春秋末年,南方的吳、越也加入了爭霸戰爭,吳王夫差大敗越國,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

回國後立志複國雪恥,請範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耐心才能成事,這個時代最缺乏的就是耐心。

孫子兵法-(經典線裝本全套四冊)/(春秋)孫武著,王健民 ¥84 購買

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實戰和理論要分清楚,拿著書去打仗,只能是送死。

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

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

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軍人是紀律的代言,上了戰場更不可以兒戲。

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樑,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樑。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樑。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用兵就是比誰能看破局勢,運用局勢。

胡服騎射

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

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變革和創新,永遠是企業和工作發展進步的源動力。

圖窮匕見

西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為大業而犧牲,死得其所,壯烈!

臥薪嚐膽

春秋末年,南方的吳、越也加入了爭霸戰爭,吳王夫差大敗越國,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

回國後立志複國雪恥,請範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耐心才能成事,這個時代最缺乏的就是耐心。

孫子兵法-(經典線裝本全套四冊)/(春秋)孫武著,王健民 ¥84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