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波斯帝國最後一任國王大流士的悲哀

波斯帝國最後一任國王大流士三世, 在多數歷史學家和人們的眼中是一個極度昏庸無能, 膽小怕事之人, 以波斯百萬之眾卻敗于亞歷山大數萬人手上。 的確, 從這方面來看, 大流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 但是這並不能否定他的全部。 歷史上不少名將也曾在兵力數倍於敵人的情況下敗給敵人, 但歷史對他們的評價卻是十分公正的, 那為什麼大流士卻被人們認為乃“在戰場上軟弱無能, 張惶失措, 一如平庸之輩”呢?我不得不說一句, 大流士一個不懂得宣傳的人, 在吃了敗仗之餘, 還要再次受到侮辱,

被歷史學家扭曲了他的人格。

就現在來看, 我們所瞭解的有關大流士的記載多數來自他的敵人, 因此這些評價也就有失公允, 不過從零星的資料仍然可以看出大流士並非一無是處。 德國史學家庫爾提烏斯曾經提到過, “大流士為政公正仁厚,

性情溫和沉穩。 ”就連古希臘史學家狄奧多羅斯提到過大流士在年輕以極為勇敢著稱, 是波斯“有史以來最勇敢的人”。 大流士三世並非大流士二世的嫡系, 但是由於他為大流士二世效命期間, 表現出眾得到大流士二世的青睞, 才能獲得王位。 而且有記載說, 當時敵人下戰書, 無人敢應, 惟有大流士挺身而出。 而且他在即位不久, 馬上就收復了埃及。 以上種種雖然不能完全說明大流士是一個賢明的君王, 但至少也不是像大家所認為那樣“昏庸無能”。

再說說那最兩次大敗仗, 大流士很大程度上被人認為無能, 就是因為這兩次大敗。 伊蘇斯之戰和阿貝拉之戰, 兩次均是大流士在有絕對兵力優勢的情況下最終戰敗, 單從結果來看的確可以說大流士領導無方, 但是從整個戰役來講, 大流士並非人們所想的那樣“張惶失措, 毫無辦法。 ”在伊蘇斯之戰前, 大流士聽說亞歷山大臥病不起, 就派間諜到處散播亞歷山大不久于人世的消息, 使馬其頓軍隊軍心一度動搖。 而且劇史料記載,

大流士在排兵佈陣上占儘先機, 他大膽的調兵遣將, 利用兵力上的優勢, 分兵截斷亞歷山大的後方, 切斷了亞歷山大的補給和退路, 這使得亞歷山大大為吃驚, 使亞歷山大不得不速戰速決。 在伊蘇斯對戰時, 大流士的佈陣也並無大的漏洞, 只是的目的是把亞歷山大擋在河對岸, 和亞歷山大打一場消耗戰, 讓馬其頓軍在得不到補給的情況下自動混亂。 大流士的想法是好的, 對要速戰速決的敵人避其銳氣, 但是這就把主動權交給了亞歷山大, 以後的發展人們也就知道了。 不過我不得不說, 戰爭就是這樣在選擇一種戰術時, 將軍們很難判斷它的優劣, 採用那種戰術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而我們後世的評價也是在看到結果後的馬後炮而已。
有人說在在兩場大戰時候, 大流士臨陣脫逃是他懦弱膽小的表現, 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 面對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馬其頓禁衛騎兵, 大流士也想過很多辦法, 但是, 擅長於突破分割戰術的亞歷山大, 已經把這只部隊的戰鬥力發揮到了極限, 在兩次大戰中, 禁衛騎兵總是能突破波斯的陣型, 殺到大流士的本隊面前, 當然如果面對手強大的騎兵已經在你的面前, 而你可以選擇拼死一戰, 當然也許你死後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但依然可能留下千古駡名。 大流士沒有選擇與亞歷山大奮力一搏, 是因為他知道, 此時亞歷山大的禁衛騎兵已經突到他的面前, 而自己的部隊正四散周圍與馬其頓軍作戰, 現在一戰肯定沒有勝算,如果自己死了,那麼波斯帝國馬上就會崩潰,為了國家,他捨棄了個人的榮譽,哪怕被人誤認為膽小軟弱,難道這樣的人不值得尊敬嗎?

而就在大勢已去的時候,大流士仍然不肯向亞歷山大低頭,他準備向山地退卻,和亞歷山大進行遊擊戰,不過卻被屬下背叛,要求他退位,但他堅決不同意,而他們要挾持大流士去大夏深處,大流士依然寧死不從,他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依然保持著帝王的威嚴。當然他的部下,最後部下將他殺死,把屍體扔下後逃走。在現在仍然在當地留下了一個傳說,亞歷山大趕到後,大流士在把國家和家人託付給亞歷山大後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在現很多地方仍就留下了許多宗教,他們每日歌頌著大流士家族的豐功偉業,為大流士祈禱,試想如果大流士真的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又怎麼能得到人民千年的愛戴。

時間已過千年,到底真相如何,我們也只能從零星的資料窺探一角。不過我們把斷送波斯的全部責任歸咎於大流士一人是不公正的,而把大流士認為是軟弱無能之輩也是不客觀的,一切都是因為他的敵人太強了,亞歷山大是那個時代的奇跡,與他為敵失敗並不丟臉,而人們卻只因成敗論英雄,我不得不為大流士感到悲哀.

現在一戰肯定沒有勝算,如果自己死了,那麼波斯帝國馬上就會崩潰,為了國家,他捨棄了個人的榮譽,哪怕被人誤認為膽小軟弱,難道這樣的人不值得尊敬嗎?

而就在大勢已去的時候,大流士仍然不肯向亞歷山大低頭,他準備向山地退卻,和亞歷山大進行遊擊戰,不過卻被屬下背叛,要求他退位,但他堅決不同意,而他們要挾持大流士去大夏深處,大流士依然寧死不從,他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依然保持著帝王的威嚴。當然他的部下,最後部下將他殺死,把屍體扔下後逃走。在現在仍然在當地留下了一個傳說,亞歷山大趕到後,大流士在把國家和家人託付給亞歷山大後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在現很多地方仍就留下了許多宗教,他們每日歌頌著大流士家族的豐功偉業,為大流士祈禱,試想如果大流士真的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又怎麼能得到人民千年的愛戴。

時間已過千年,到底真相如何,我們也只能從零星的資料窺探一角。不過我們把斷送波斯的全部責任歸咎於大流士一人是不公正的,而把大流士認為是軟弱無能之輩也是不客觀的,一切都是因為他的敵人太強了,亞歷山大是那個時代的奇跡,與他為敵失敗並不丟臉,而人們卻只因成敗論英雄,我不得不為大流士感到悲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