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能說會做”應成黨員幹部必備技能

走過一條濃蔭匝地的大街, 看到園林工人正在砍樹。 駐足觀看, 聽到大家的議論:真敗家, 這麼好的樹, 說砍就砍;砍了舊的, 才能栽上新的, 有利可圖唄……轉天, 到園林部門採訪, 正好聽到相關介紹。 原來, 那條街上被砍的樹, 已到老化階段, 必須砍掉。 (7月3日, 人民日報)

這則趣事讓我想到了近年來網路上常見的一個詞——“神反轉”。 一個事件剛一曝光, 往往引得眾多線民義憤填膺, 幾天過後真想浮出水面, 眾人才發覺事實絕非表面看到的那般。 這種公共輿論傾向的強烈對比固然與資訊傳達的滯後性及民眾的從眾意識有關,

但從深層來看, 政府機關和黨員幹部在輿情傳播介入上的遲鈍同樣是這類不必要誤會產生的根源。

我們的有些幹部不願和老百姓多做解釋, 個別人信奉多說多錯, 少說少錯, 不說不錯, 個別人認為給老百姓說多了, 會帶來無謂的干擾, 拖慢工作進度, 更多的幹部是“羞”於自我宣傳, 認為做好事情是本職工作, 沒有必要自我宣傳, 自我表揚。 其實無論是那種心態, 其背後的邏輯對老百姓的潛意識不信任, 其落腳點都是將老百姓與公共事務進行“人為隔離”。 無論出發點正確與否, 其過程與結果都不可取。

多做些事與多說句話不應該成為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 在民眾“公民意識”已經覺醒的當下, 我們決不能忘了,

民眾同樣也是社會的一份子, 有權利參與社會的運轉, 並表達對公共政策的合理訴求。 如果我們忽視了對民眾需求的接納, 忽視了及時向民眾傳遞正確的訊息, 那麼謠言和誤解就必將乘著網路和移動互聯通訊技術的“東風”佔領輿論的高地, 加劇幹群矛盾, 引發社會的不和諧。 就像園林部門正常的城市道路生態群落的養護, 明明是在履職盡責做好事, 落在不明真相的群眾眼裡就被誤解成了“浪費錢”“敗家”。 我們不能苛求老百姓每個人都成為事事知曉的“百事通”, 因此更多的時候還需要行政部門和黨員幹部主動一點, 多說一句, 讓誤會消弭在源頭。

人民群眾不但是社會的“主人翁”, 還是所有公共政策的直接受眾。

一個政策, 一項制度到底好不好, 還需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後續修改完善, 制定者說了不算, 執行者說了也不算, 只有老百姓說了才算。 因此, 我們更應在資訊公開與暢通溝通交流管道上多下功夫, 引導民眾對公共政策的制定, 實施和完善建言獻策, 發揮群體智慧。

在深化改革的戰略發展期, 的確需要黨員幹部以勇往直前的衝勁, 心無旁騖的幹勁多為老百姓做實事, 做好事。 但我們在埋頭苦幹的同時, 是否也可以停下腳步, 多和老百姓聊聊, 告訴他們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是否能多聽聽他們的心聲, 接受一下老百姓的真實需求和回饋意見, 給幹群間留下足夠的交流溝通的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