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七七事變爆發80周年,銘記先輩浴血奮戰的歷史

在80年前的今天, 1937年7月7日 (農曆五月廿九), 盧溝橋事變爆發。

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位於北平西南十餘公里處、宛平縣城南端的盧溝橋橋畔的一聲槍響,震醒了沉睡的宛平城。 侵華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名,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挑起盧溝橋事變,也稱“七七事變”。 這場震驚中外的事變也成為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80年後的今天, 讓我們一起來回看這段歷史:

日本軍隊為了佔領中國, 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從1937年6月起, 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夜, 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 逕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 並稱有一名日軍士兵于演習時失蹤, 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

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要求。 日軍向盧溝橋一帶開火, 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 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予以還擊。 這便掀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

日軍自1931年佔領中國東北後, 為進一步發起全面戰爭, 陸續運兵入關。 到1936年, 日軍及偽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國守軍和日軍在盧溝橋激戰, 日本派大批援軍, 向天津北京大舉進攻。 29軍副軍長佟麟閣,

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戰死。 7月, 天津淪陷。

7月8日早晨, 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 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 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奮力反擊。 排長申仲明親赴前線, 指揮作戰, 最後戰死。 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 餘者全部壯烈犧牲。

1937年7月7日保衛盧溝橋的就是佟麟閣的29軍, 日軍佔領盧溝橋後, 1937年7月28日, 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 進犯南苑, 佟麟閣中彈流血過多壯烈殉國, 時年45歲。 追授陸軍二級上將軍銜。

趙登禹是駐守北京的第29軍37師師長。 1937年7月28日, 和副軍長佟麟閣一起在北平對日作戰時壯烈殉國, 時年39歲, 是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師長。 死後追授陸軍上將軍銜。

今天是“七七事變"”八十周年, 八十年前我們的先輩浴血奮戰, 換來了今年的和平和自由, 不用像伊拉克、敘利亞一樣遭受戰火。 八十年後, 緬懷先烈, 繼往開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