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不聽話”的背後 你應該開心

三歲過後的孩子身上一個讓家長頭痛的現象就是經常“不聽話”, 比如大夏天一定要穿長袖去上學, 拿到一包餅乾偏偏要自己撕開,

結果散得滿地都是, 明明只是出門遛個彎偏偏要背著書包。 家裡的老年人往往用“不聽話”來概括孩子的行為。

01/“不聽話”的背後

孩子看似“不聽話”的背後, 往往有著自我意識的萌發, 而不再是繈褓中的嬰兒, 你給什麼接受什麼, 你讓去哪就去哪裡。

孩子有了自己的自我意識之後, 很多事情開始自己做出判斷, 而不是被動接受成人給予的內容。 例如大夏天一定要穿長袖去上學, 大人的直覺是多熱啊。 但孩子的心思在於, 那件衣服上有她喜歡的《冰雪奇緣》愛莎圖案。 很多事情孩子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 比如獨立操作一件事情, 孩子覺得自己可以, 所以就行動了, 這其實是很好的嘗試, 即使失敗了, 也是一種體驗。 而不是被動接受大人所說的“不要那樣”“那樣做會……”

02/“聽話”是個低級的管教方式

從孩子心智成熟的角度來說, “不聽話”是遲早的事。 一味服從大人的安排才是值得憂慮的事。 成人一味用“聽話”來評判一個孩子是低級的管教方式, 這種方式只是方便了看護者。 對,

也就是讓看孩子的人更省心, 對孩子而言, 毫無意義, 甚至會產生負作用。

(1)“聽話”會得到表揚或者現實的獎勵, 所以孩子一味依附于別人的意見, 而失去自我判斷。

(2)沒有聽大人的話就不是乖小孩, 好寶寶。 大人的話是權威, 剝奪孩子表達自我的意願。

(3)在集體中成為一個盲從者, 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而不是自我實現。

03/“不聽話”的孩子更聰明

遭遇“不聽話”的孩子, 無疑會挑戰家長原本的管理理念, 明智的家長會尋求更多的解決辦法, 無意中讓自己管教理念和方式得到更新, 對家長本身是一種教育和成長。 這個過程中, 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 看到了同一問題的更多解決辦法, 而不是只有“聽話”。 在這個輕鬆開明的家庭氛圍中,

孩子得到的是自由的發揮, 而不是處處限制, 思考力、創造力必然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04/“聽話”和獨立是一對矛盾

我曾遇到過一位參加工作的男孩第一天去上班, 家人把他送到公車上才離去的例子。 小時候我們出於對孩子的保護, 讓孩子“聽話”。 於是你幫他把牙膏擠好, 把求職簡歷投好, 把物件找好, 等你需要他獨立的時候忽然發現這孩子怎麼什麼都不會。 一方面要處處“聽話”, 一方面要他獨立, 天下的教育可沒這等好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