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山東和東北的淵源,原來不止一個闖關東,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大家是否還記得08年央視的開年大戲《闖關東》, 該劇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 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 以主人公朱開山的複雜、坎坷的一生為線索, 其中穿插了朱開山的三個性格、命運不同的兒子在關東路上遇到的種種磨難和考驗。 該劇一經播放, 便引發了巨大的關注和熱議。 見心君也和媽媽一起從頭看到尾, 隨著劇情的起伏波蕩和人物的命運轉折, 幾度動情落淚。

今天見心為大家分享一段美麗的充滿著正能量的神話故事, 裡面也有山東和東北(黑龍江)的一段歷史淵源哈。

朱龍王的傳說是費縣著名的四大傳說之一, 他的故事應是山東廣泛流傳的“禿尾巴老李”傳說的一個分支。 當地百姓講, 朱龍王出生在費縣西蔣村的一戶姓朱的人家, 名字叫朱福。 朱福小的時候, 經常和村裡人一起到龍王堂山來拾柴禾。

別人都忙忙碌碌的, 只有他在那兒睡大覺。 下晚的時候, 人家都拾了一挑子柴禾回家了。 他這才起來, 變成龍, 三爪子兩爪子就抓一大挑子, 然後打個滾變成人就去趕, 到馬山那一塊就趕上同夥了。 同夥們都很奇怪, 後來就偷偷留下看, 結果發現朱福其實是條龍。 幾年以後, 朱福娶了媳婦, 爹娘也都不在了。 有一天, 他的小姨子來家裡玩, 聽人說他會變龍, 非要他變一個看看。 朱福先變了個小蜥蜴, 小姨子就笑話他:“你這哪是條龍, 可別寒磣人了。 ”朱福於是就變成了一條大龍, 身子有一丈多長, 兩個眼睛象大鈴鐺, 渾身是鱗, 張著血盆大口, 在他小姨子和媳婦面前搖頭擺尾。 把他媳婦給嚇死了。 朱福自己也叫媳婦的死氣給“撲”了,
再也變不成人了, 打這就成了朱龍王了。 朱龍王又後悔又害怕, 順著河就跑到托龍山了。 他走的這條河後來就叫朱龍河。 朱龍王的小姨子穿上姐姐的衣服一邊追一邊喊 “姐夫, 你回來吧, 俺姐活了”, 想把他引回來。 她喊一句, 朱龍王就回一次頭, 他一回頭, 河就拐一道灣。 小姨子喊了72聲, 朱龍王就回了72次頭, 朱龍河就有了72道回頭灣。 小姨子見引不回朱龍王, 就沖著他的背影說:“姐夫, 你可真難引呀!”朱龍王說:“還南引呢, 就是北引也不回去了。 ”後來他倆說話的地方就叫做了“南尹”和“北尹”, 至今猶存。

朱龍王來到龍王堂山時正趕上天大旱, 河裡水都快幹了, 他趴在水汪裡奄奄一息, 身上招了很多蒼蠅, 老百姓就拿扇子給他扇,

朝他身上潑水, 並開始在輝泉東邊給他建廟。 建廟期間一直沒下雨, 廟建成以後, 下了一場透雨, 龍就不見了, 打那起就有了龍王堂。 有一年西蔣大旱, 眼看莊稼就要幹死了, 莊裡就去龍王堂求朱龍王下雨。 朱龍王可憐自己的鄉親, 偷偷趁著黑夜下了場小雨。 但事情讓老天爺知道了, 把朱龍王罰進了爛泥汪, 一連漚了七七四十九天, 漚掉了尾巴, 身子也給漚黑了。

後來朱龍王就去了東北。 那時東北有條白龍江, 江裡住著一條白龍, 每年都要吃幾個打魚的。 朱龍王來了後想在這裡住下, 可白龍不讓, 朱龍王就和白龍打了一架, 但他少了尾巴, 打不過白龍。 於是到了晚上, 朱龍王托夢給白龍江邊的山東人, 說他明天還要和白龍打仗。 人要是見到水裡冒黑水花, 就往裡面扔饃饃;要是看見水裡冒白花, 就往裡面扔石灰。 在山東老鄉的幫助下, 朱龍王打敗了白龍, 佔領了這條江。 從此, 這江就改叫黑龍江了。 因此, 黑龍江上行船時, 總要問一句有沒有山東人, 沒有山東人不開船。

當地人說,朱龍王雖然身在東北,心還是向著家鄉,每年六七月份,經常回家偷偷的給家鄉下幾場雨,往往傍晚時分下,一早就停。所以每當費縣東南部旱情嚴重之時,百姓就會結隊到龍王堂求雨。求雨者頭戴柳條編的帽子,帶著香紙,來龍王堂磕頭燒香求雨。女人們還要到輝泉那裡去掏掏泉子,叫掏龍眼。把泉子裡的髒東西都掏出來,如果掏出魚來要放回去。求雨結束,往往是不等隊伍到家就能下來雨。樓鬥灣的老人們自豪的說:“咱這個地方多少年來沒有說多旱多澇、沒有收成的時候,從來沒有。” 朱龍王當然成了當地人心目中庇佑一方的保護神。其職能從分配雨水擴展到祛病避難,保人平安。每年六月初六,朱龍王生日的那天,方圓幾十裡的百姓都來給龍王老爺送香火,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六月六龍王堂廟會。

見心後語:神話傳說雖然不是現實,但卻寄託了現實中人們的美好願望,也是一種文學的表現形式。見心君小的時候有過一本關於臨沂費縣的民間傳說,不知什麼時候就不見了。我想美好的故事不能遺忘,所以,以後我會盡心的去收集整理,給大家帶來更多的美好。從心開始,以心見心。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的點評,期待您的關注,期盼你我的真誠互動!

當地人說,朱龍王雖然身在東北,心還是向著家鄉,每年六七月份,經常回家偷偷的給家鄉下幾場雨,往往傍晚時分下,一早就停。所以每當費縣東南部旱情嚴重之時,百姓就會結隊到龍王堂求雨。求雨者頭戴柳條編的帽子,帶著香紙,來龍王堂磕頭燒香求雨。女人們還要到輝泉那裡去掏掏泉子,叫掏龍眼。把泉子裡的髒東西都掏出來,如果掏出魚來要放回去。求雨結束,往往是不等隊伍到家就能下來雨。樓鬥灣的老人們自豪的說:“咱這個地方多少年來沒有說多旱多澇、沒有收成的時候,從來沒有。” 朱龍王當然成了當地人心目中庇佑一方的保護神。其職能從分配雨水擴展到祛病避難,保人平安。每年六月初六,朱龍王生日的那天,方圓幾十裡的百姓都來給龍王老爺送香火,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六月六龍王堂廟會。

見心後語:神話傳說雖然不是現實,但卻寄託了現實中人們的美好願望,也是一種文學的表現形式。見心君小的時候有過一本關於臨沂費縣的民間傳說,不知什麼時候就不見了。我想美好的故事不能遺忘,所以,以後我會盡心的去收集整理,給大家帶來更多的美好。從心開始,以心見心。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的點評,期待您的關注,期盼你我的真誠互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