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盛鴻談七七事變前後的南京

戰爭打破“特別市”平靜的生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盛鴻談七七事變前後的南京

“日本侵略軍佔領之前, 擁有古老城牆和百萬居民的南京, 整齊、乾淨, 有許多現代化的建築, 居民舉止文明, 勤勞努力。 ”這是一位在戰前曾長期在中、日兩國生活過的美籍丹麥人, 在1942年寫成出版的著作《日本禽獸企圖蹂躪全球的陰謀》中的一段話。 但隨著七七事變的發生, 南京人民平靜的生活被打破, 侵華日軍鐵騎對南京這座美麗的城市進行了踐踏, 30萬同胞遇難。

昨天, 中華民國史研究專家、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盛鴻向記者講述了七七事變前後的南京。

建市10周年, 南京舉行3天盛大慶祝活動

“1937年6月1日, 是民國時期的‘南京市’建市10周年的紀念日。 ”經盛鴻告訴記者, 當時, 南京是“特別市”, 由國民政府直接管轄。 從1927年到1937年的10年時間, 南京成為全國軍政中心, 中外人士雲集, 人口激增。

為慶祝建市10周年, 從6月1日開始, 當時的南京市政府和民眾舉行了為期3天的盛大慶祝活動, 除了召開慶祝大會、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外, 還在6月3日下午1時至5時, 在玄武湖公園舉行遊園大會。 前來參加活動的各界人士和民眾以及外國賓客成千上萬, 摩肩接踵, 熱鬧異常。 五洲橋上搭起了一座高達23.3米的燈塔, 光彩奪目。 又以16只划船紮成一條巨龍, 遊蕩湖中。 湖面上散置荷花燈1000余盞,

宛如滿天繁星。 當時的南京市市長馬超俊首先行植樹禮, 植松樹一棵, 並在樹旁勒石一方, 上書“十年樹人”4個大字, 以資紀念。

“但沉浸在建市10周年歡樂氣氛之中的南京民眾沒有想到, 就在1個多月後, 1937年7月7日, 侵華日軍在北平盧溝橋挑起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 ”經盛鴻說, 南京人民平靜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8月15日, 日本的大批戰機飛臨南京上空, 對南京和平居民進行狂轟濫炸;1937年12月, 瘋狂的日軍兵分三路向南京進攻並進行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南京陷入一場浩劫, 開始了8年淪陷的屈辱而悲慘的歷史。

全市掀起抗日救亡熱潮, 報紙發表社論支持抗戰到底

七七事變發生後, 南京社會各界人士愛國熱情高漲, 掀起了空前的抗日救亡熱潮。

經盛鴻介紹, 這其中, 南京的新聞傳媒發揮了巨大作用, 不僅迅速報導了北方的戰事, 更以大量篇幅報導了中國社會各界特別是南京社會各界的抗日救亡熱潮, 鮮明地表明瞭支持抗戰到底、絕不屈服、反對妥協投降的鮮明態度。

1937年7月9日, 南京的民辦報紙《新民報》在報導盧溝橋事變的同時, 發表社論《九一八之前夕來到矣》。 當天, 《新民報》還發表正在南京的劇作家田漢的文章《決心》, 文中寫道:“盧溝橋的炮聲含有示威作用……中國的生機在堅決的對日抗戰, 不趁此奮然而起, 天下蓋無不可忍之事, 而中國生機殆有斷絕之慮。 ”此後, 該報又連續發表了社論《對日抗戰到底》、《反對各回原防, 主張全盤抵抗》等。 該報的《新民副刊》則連續用通欄大字刊出宣傳抗戰的口號:“我們要打就打個你死我活”“抗戰!抗戰!抗戰!抗戰!抗戰!”“請政府即日領導全國民眾抗戰到底”“我們反對妥協,

擁護全盤抗戰”“每座房子都成為戰堡”。 該報的《社會服務版》也發動抗日獻金、組織抗戰醫療隊等。 《中央日報》也連日刊登抗日救亡的報導。

1937年7月12日, 南京各民眾團體舉行聯席會議, 討論抗日救亡工作, 並通電全國, 號召全國各界民眾奮起抗戰。

1937年7月14日, “南京工人福利委員會”舉行常委會議, 議定電請國民政府出兵抗日, 並發起募捐勞軍活動, 組織志願運輸隊到戰區服務。 南京各工廠的工人開展了捐獻一日工資運動。 同一天, “南京百貨業同業工會”也發起捐款慰勞前方將士活動,

僅19家商店就捐款1240元。

1937年7月15日, 南京各機關、團體的代表300余人召開會議, 成立“首都各界抗敵後援會”, 統一領導南京社會各界的抗日救亡運動。 “中國紅十字會南京分會”發起組織戰地救護隊, 並迅速開辦了一個救護訓練班, 首批報名參加戰地救護隊的青年學生就有200多人。

……

田漢寫劇本, 記者當演員, 話劇《盧溝橋》在南京四大劇場上演

“南京的記者們在進行新聞報導的同時, 還以其他形式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經盛鴻告訴記者, 1937年7月16日, “南京新聞記者協會”派代表來到丹鳳街10號, 見到正寄居南京的劇作家田漢, 稱他們準備舉行一次慰勞前方抗日將士的募捐義演, 請田漢寫一個話劇劇本。 田漢立即應允, 當晚就動筆寫作, 取名為《盧溝橋》。他還請來著名導演洪深、馬彥祥等人任導演,請來上海、南京的一些著名演員參加演出,所有人員都沒有報酬。南京各報都派記者跟蹤報導。

經幾日的緊張排演後,話劇《盧溝橋》選擇南京著名的四大劇場,即大華大戲院、世界劇場、首都電影院和新都電影院為公演場地。

1937年8月9日,位於南京市中心的大華大戲院首次上演話劇《盧溝橋》。這部劇沒有中心情節,也沒有主要人物,有的只是一個個充滿激情的群眾場面,並穿插著一首首昂揚的救亡歌曲,如《送勇士出征歌》、《盧溝橋》、《盧溝月》等。首場演出是招待各界人士,剛於1937年8月1日出獄的沈鈞儒、史良等救國會七君子,也來觀看演出。此後,話劇《盧溝橋》在四大劇院輪流上演,每日兩場,連演4天。此劇和上海在1937年8月7日首次上演的、由左翼作家集體創作的《保衛盧溝橋》呼應,成為“抗戰戲劇”的開山之作。

“《盧溝橋》的演員除了從上海請來的明星胡萍、王瑩外,其他都由南京的新聞記者們擔任,因而在表演上談不上什麼演技,而以激情取勝。”經盛鴻說,儘管當時天氣炎熱,但全場座無虛席。觀眾們也不是來欣賞什麼演技,而是來感受和抒發抗日禦侮、保家衛國的情懷。結果,臺上台下形成一片激情澎湃的海洋。

本報記者 戴六華 肖姍

取名為《盧溝橋》。他還請來著名導演洪深、馬彥祥等人任導演,請來上海、南京的一些著名演員參加演出,所有人員都沒有報酬。南京各報都派記者跟蹤報導。

經幾日的緊張排演後,話劇《盧溝橋》選擇南京著名的四大劇場,即大華大戲院、世界劇場、首都電影院和新都電影院為公演場地。

1937年8月9日,位於南京市中心的大華大戲院首次上演話劇《盧溝橋》。這部劇沒有中心情節,也沒有主要人物,有的只是一個個充滿激情的群眾場面,並穿插著一首首昂揚的救亡歌曲,如《送勇士出征歌》、《盧溝橋》、《盧溝月》等。首場演出是招待各界人士,剛於1937年8月1日出獄的沈鈞儒、史良等救國會七君子,也來觀看演出。此後,話劇《盧溝橋》在四大劇院輪流上演,每日兩場,連演4天。此劇和上海在1937年8月7日首次上演的、由左翼作家集體創作的《保衛盧溝橋》呼應,成為“抗戰戲劇”的開山之作。

“《盧溝橋》的演員除了從上海請來的明星胡萍、王瑩外,其他都由南京的新聞記者們擔任,因而在表演上談不上什麼演技,而以激情取勝。”經盛鴻說,儘管當時天氣炎熱,但全場座無虛席。觀眾們也不是來欣賞什麼演技,而是來感受和抒發抗日禦侮、保家衛國的情懷。結果,臺上台下形成一片激情澎湃的海洋。

本報記者 戴六華 肖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