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5歲喪母,父親棄家,16歲拿著7毛錢北漂,如今他是當紅明星,原生家庭傷害這麼大,他卻選擇原諒

凱叔說

kaishushuo

前段時間北京文科狀元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話在朋友圈刷屏, 他說:“現在的狀元, 都是家裡好自己又很厲害的。 ”

網友唏噓評論:“難以接受的往往都是現實。 ”現實是什麼?現實就是,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 太大了。

沒錯, 我們不可能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的烙印會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生活中, 或好或壞。

好在我們知道自愈, 好在我們知道不斷地調整方向, 不斷自省, 不斷涅槃重生。 今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值得我們學習, 值得我們為他鼓掌和祝福。

作者 | Ryan媽 主播 | 羽洋

人前翩翩公子,

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苦難童年

一覺醒來, 竟被馬天宇的全家福刷了屏。

馬天宇和爸爸動作親昵, 擁抱、觸額,

完全覺察不出他們疏離了十幾年的愛恨情仇。

各大論壇甚至因此發起投票:

“你會原諒20年前出走的父親嗎?”

是的, 如果你知道馬天宇的過去,

就會理解為什麼那個投票那麼火爆。

翩翩貴公子形象的馬天宇,

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苦難童年。

5歲那年, 生病的媽媽吃了讓他買的藥後睡下。

他和媽媽睡在一起,

早上醒來卻發現摟著的媽媽, 身體已經冰涼。

那天本是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

馬天宇卻再也沒過過中秋節。

喪母之後,

他負債的“酒鬼爸爸”拋下他和兩個姐姐,

遠走他鄉。

姐弟仨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貧苦農村, 家徒四壁,

姐姐為了弟弟輟學,

弟弟最終還是因為拿不出三元錢的學費輟學。

為了生計, 16歲的馬天宇跟著鄉親去賣牛羊肉,

後來帶著七毛錢去北京找工作,

他端過盤子、做過服務員、賣過蘭州拉麵,

直到參加綜藝節目,

命運才緩緩對他露出慈悲的臉。

他火了, 爸爸回來了。

馬天宇要是一輩子都不原諒父親, 也情有可原。

我所有的過往你都沒有參與,

我受苦受難時你拋下我,

當我功成名就, 你回來的意義在哪裡?

可, 他最終選擇了原諒和珍惜!

拼盡全力綻放, 終於照耀了黑暗的人生

馬天宇的成功不容易。

在《我本浪人》裡他這樣寫道:

“我幸運、我好看,

的確是我貌似小有成就的一部分,

但我要說的是, 我想要改變命運的時候,

我真的拼命了。

從一點基礎都沒有到英語能簡單對話,

需要反復練習多少次, 我知道;

從稍微人多一點就臉紅到獨自站上舞臺,

需要克服多少心理障礙, 我知道;

從因為早年輟學到如今能溝通劇本,

需要看多少書請教多少人, 我知道;

從不敢面對流言蜚語差點自閉到坦然面對一切,

需要承受多少的打擊與壓力, 我知道。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我不希望你真的只看到這些,

繼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將它變成可以不用努力不用拼命就可以成功的藉口。 ”

他如今是影視歌三棲的當紅明星,

待人接物卻面面俱到,

和他合作過的明星都對他讚不絕口。

就連一向我行我素的鄭爽都說:

“馬天宇真的是很好, 很好很好。 ”

《幻城》導演鞠覺亮這樣評價他:

“馬天宇真的很懂事, IQ和EQ都很高,

做事方法會收斂, 懂拿捏分寸,

也許是因為他經歷過逆境,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他就像是一束光, 拼盡全力綻放,

終於照耀了黑暗的人生。

渴望愛的人,卻最怕受傷

可殘缺的童年,在他心裡留下深深的傷痕。

這是馬天宇再怎麼拼命也無法彌補的。

每個人的感情都是一個儲蓄槽,你後天能給出多少,

取決於少年時代你父母給了你多少。

馬天宇渴望愛,內心深處卻又懼怕愛、躲避愛。

他極其缺少安全感,外出拍戲要長住酒店,

他便把自己的枕頭床單帶過去,

騙自己,這就是家。

工作中,他對誰都謙卑有禮,可他不合群。

劇組殺青會準備蛋糕和花之類的禮物,

他每次都說:

“等我殺青千萬不要給我搞這些,

讓我偷偷溜掉就好,我特別不喜歡。”

和導演演員一起吃飯時,

他永遠一個人端個飯去角落裡吃,他說:

“我不是不願意跟他們在一起,

我只是覺得我想吃飯,我不想跟他們聊天,

我只想自己單獨待著。”

生活中,他沒什麼朋友,總是獨來獨往,

就連假期也是那有機票就去那漫無目的的旅遊。

他唯一的一次戀愛,

是當初在餐廳當服務員時認識的同事,

大他兩歲,很內向,不怎麼愛說話,

交往的兩三個月的時間裡聯手都沒有牽過。

和他合作過的人都喜歡他,

他也面面俱到的努力讓別人都喜歡他,

被笑稱為“娛樂圈生日提醒博主”的他

對遇到的每個人都不錯,

但是他的好也只局限於此了。

不是不想,

而是他所能付出的感情濃度只有這麼多。

見生人也更拘束,外表看不出來,內心就是這樣。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到:

對於一個幼兒來講,

父母的無條件和積極關注是至關重要的成長因素,

得到父母關注的孩子,才能建立安全感,

可以自信地去探索世界,去建立關係,

並不特別懼怕受到傷害,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安全感會逐漸沉澱為一種潛意識,

決定整個人生的品質。

馬天宇沒得到過這些,

所以不管他如今多紅多成功,

他依舊沒有安全感,

他努力和周圍建立良好關係,

卻終究抵擋不過內心的孤僻,他怕受傷。

和父親的關係,是那解不開的結

馬天宇是一個重情的人。

採訪時他表示:

工作就是為了讓家人更好的生活,

他收入的70%都給家人,給家人買車,

大大小小的房產都是給家人買的,

自己一個人隨便怎樣都無所謂。

他送一大家子十幾口親戚出國遊玩,

怕言語不通造成不便,他親自送過去,

又馬上趕回來工作。

主持人問:“家人會幫你做什麼嗎?”

他說:“我不求他們給我回報,

我也不求他們幫我做什麼,

他們就身體健健康康的就好了。”

在一檔有家人送祝福環節的綜藝節目裡,

他埋頭哭泣:

“你們都有家人出現的時候我真的好難受。”

在一檔有拍全家福環節的綜藝節目裡,

他哽咽:

“他從沒有全家福,一直是心中的遺憾。”

“家”和“爸爸媽媽的愛”一直是他渴望不可求的,

因為過去太受傷,所以現在太難癒合,

可又因為太渴望,他才掙扎得那麼辛苦。

馬天宇和父親的關係,經過好久好久的磨合。

剛成名時,他面對採訪說:

“恨還是不恨,我也不知道。”

他成名後,久別的爸爸回來了。

但馬天宇此時是冷漠的,

默默幫爸爸還債,卻不怎麼和爸爸說話,

叫“爸”也是輕微地發出一點聲音就過去了,

眼睛都不看爸爸。

終於,他選擇重新接納父親,與父親和解。

終於,他有了自己的全家福,

雖然晚,但又一點也不晚!

承認原生家庭的痛,方能與過去和解

馬天宇的原生家庭給他帶來很多看不見的傷痛。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痛?

心理學上如是說:

承認原生家庭帶來的痛,

思考你在原生家庭中最希望得到的東西,

正視它,接納它。

只有與過去和解,與原生家庭和解,與父母和解,

才有可能和自己和解。

雖然很殘酷,但是是現實。

那麼,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

首先,精神和物質都需要獨立,

具備掙開原生家庭束縛的能力;

其次,自己有決心阻斷原有原生家庭的痛,

構建新的溫暖的原生家庭。

這個過程如果能得到非常多的愛

(尤其是來自婚姻的愛效果更佳),

是可以大大加速和解速度的。

現在的馬天宇完全獨立自主。

至於是否具備構建新原生家庭的能力,

在他參加育兒類節目時可見端倪。

他對每個孩子都耐心細緻,溫柔體貼,

哄睡、煲湯、換衣、洗澡應付自如,

最重要的是他始終站在孩子的角度

來回應每個孩子的需要。

當問到為何有如此多育兒經時,

馬天宇說:“我經常照顧我的外甥。”

他把他童年時沒得到的,渴望得到的,

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們。

有很多人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

娛樂圈也有不少。

葉璿從小被父母拋棄、決裂,

即便已是當紅明星,

卻到現在還在迷茫地尋找自己和愛情;

陳喬恩從小懼怕強勢的母親,

即便努力緩解,在和母親的真人秀裡,

依舊帶著疏離與迷茫;

和原生家庭成功和解的是曾說不結婚的孫儷,

現在她事業順利,家庭幸福,

清晰地明白自己所要。

當然,受過太多傷害的孩子,

和過去和解其實沒那麼容易。

我們無法想像有過痛的人,

要經過多少掙扎,學會多少愛,

渡過怎樣的鳳凰涅槃,

才能真正做到與過去和解。

而現在,馬天宇選擇了原諒和珍惜家人,

他說:“成長,是與過去和解。”

對於全家福引起熱議,他又說:

“謝謝你們關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能理解。”

他懂得了放下,我們更要化心疼為祝福,

更謝謝他為我們帶來的好榜樣!

也祝願所有經歷過原生家庭的痛的人,

都能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解。

更祝願為人父母,

永遠都不要讓孩子經歷痛,

孩子的一生是苦還是甜,

真的只在於他幼年時,

父母無條件的愛和關注!

凱叔問

您的原生家庭是否在您身上留下了或好或壞的烙印?它是否影響到你對孩子的教育?歡迎給凱叔留言。

作者:Ryan媽。修辭學碩士,專欄作者。從國企高管到全職媽媽,再到心理專欄作者,探索育兒育己之路,育有兩歲愛閱讀的快樂男孩一枚,願與孩子共同快樂成長!

終於照耀了黑暗的人生。

渴望愛的人,卻最怕受傷

可殘缺的童年,在他心裡留下深深的傷痕。

這是馬天宇再怎麼拼命也無法彌補的。

每個人的感情都是一個儲蓄槽,你後天能給出多少,

取決於少年時代你父母給了你多少。

馬天宇渴望愛,內心深處卻又懼怕愛、躲避愛。

他極其缺少安全感,外出拍戲要長住酒店,

他便把自己的枕頭床單帶過去,

騙自己,這就是家。

工作中,他對誰都謙卑有禮,可他不合群。

劇組殺青會準備蛋糕和花之類的禮物,

他每次都說:

“等我殺青千萬不要給我搞這些,

讓我偷偷溜掉就好,我特別不喜歡。”

和導演演員一起吃飯時,

他永遠一個人端個飯去角落裡吃,他說:

“我不是不願意跟他們在一起,

我只是覺得我想吃飯,我不想跟他們聊天,

我只想自己單獨待著。”

生活中,他沒什麼朋友,總是獨來獨往,

就連假期也是那有機票就去那漫無目的的旅遊。

他唯一的一次戀愛,

是當初在餐廳當服務員時認識的同事,

大他兩歲,很內向,不怎麼愛說話,

交往的兩三個月的時間裡聯手都沒有牽過。

和他合作過的人都喜歡他,

他也面面俱到的努力讓別人都喜歡他,

被笑稱為“娛樂圈生日提醒博主”的他

對遇到的每個人都不錯,

但是他的好也只局限於此了。

不是不想,

而是他所能付出的感情濃度只有這麼多。

見生人也更拘束,外表看不出來,內心就是這樣。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到:

對於一個幼兒來講,

父母的無條件和積極關注是至關重要的成長因素,

得到父母關注的孩子,才能建立安全感,

可以自信地去探索世界,去建立關係,

並不特別懼怕受到傷害,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安全感會逐漸沉澱為一種潛意識,

決定整個人生的品質。

馬天宇沒得到過這些,

所以不管他如今多紅多成功,

他依舊沒有安全感,

他努力和周圍建立良好關係,

卻終究抵擋不過內心的孤僻,他怕受傷。

和父親的關係,是那解不開的結

馬天宇是一個重情的人。

採訪時他表示:

工作就是為了讓家人更好的生活,

他收入的70%都給家人,給家人買車,

大大小小的房產都是給家人買的,

自己一個人隨便怎樣都無所謂。

他送一大家子十幾口親戚出國遊玩,

怕言語不通造成不便,他親自送過去,

又馬上趕回來工作。

主持人問:“家人會幫你做什麼嗎?”

他說:“我不求他們給我回報,

我也不求他們幫我做什麼,

他們就身體健健康康的就好了。”

在一檔有家人送祝福環節的綜藝節目裡,

他埋頭哭泣:

“你們都有家人出現的時候我真的好難受。”

在一檔有拍全家福環節的綜藝節目裡,

他哽咽:

“他從沒有全家福,一直是心中的遺憾。”

“家”和“爸爸媽媽的愛”一直是他渴望不可求的,

因為過去太受傷,所以現在太難癒合,

可又因為太渴望,他才掙扎得那麼辛苦。

馬天宇和父親的關係,經過好久好久的磨合。

剛成名時,他面對採訪說:

“恨還是不恨,我也不知道。”

他成名後,久別的爸爸回來了。

但馬天宇此時是冷漠的,

默默幫爸爸還債,卻不怎麼和爸爸說話,

叫“爸”也是輕微地發出一點聲音就過去了,

眼睛都不看爸爸。

終於,他選擇重新接納父親,與父親和解。

終於,他有了自己的全家福,

雖然晚,但又一點也不晚!

承認原生家庭的痛,方能與過去和解

馬天宇的原生家庭給他帶來很多看不見的傷痛。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痛?

心理學上如是說:

承認原生家庭帶來的痛,

思考你在原生家庭中最希望得到的東西,

正視它,接納它。

只有與過去和解,與原生家庭和解,與父母和解,

才有可能和自己和解。

雖然很殘酷,但是是現實。

那麼,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

首先,精神和物質都需要獨立,

具備掙開原生家庭束縛的能力;

其次,自己有決心阻斷原有原生家庭的痛,

構建新的溫暖的原生家庭。

這個過程如果能得到非常多的愛

(尤其是來自婚姻的愛效果更佳),

是可以大大加速和解速度的。

現在的馬天宇完全獨立自主。

至於是否具備構建新原生家庭的能力,

在他參加育兒類節目時可見端倪。

他對每個孩子都耐心細緻,溫柔體貼,

哄睡、煲湯、換衣、洗澡應付自如,

最重要的是他始終站在孩子的角度

來回應每個孩子的需要。

當問到為何有如此多育兒經時,

馬天宇說:“我經常照顧我的外甥。”

他把他童年時沒得到的,渴望得到的,

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們。

有很多人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

娛樂圈也有不少。

葉璿從小被父母拋棄、決裂,

即便已是當紅明星,

卻到現在還在迷茫地尋找自己和愛情;

陳喬恩從小懼怕強勢的母親,

即便努力緩解,在和母親的真人秀裡,

依舊帶著疏離與迷茫;

和原生家庭成功和解的是曾說不結婚的孫儷,

現在她事業順利,家庭幸福,

清晰地明白自己所要。

當然,受過太多傷害的孩子,

和過去和解其實沒那麼容易。

我們無法想像有過痛的人,

要經過多少掙扎,學會多少愛,

渡過怎樣的鳳凰涅槃,

才能真正做到與過去和解。

而現在,馬天宇選擇了原諒和珍惜家人,

他說:“成長,是與過去和解。”

對於全家福引起熱議,他又說:

“謝謝你們關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能理解。”

他懂得了放下,我們更要化心疼為祝福,

更謝謝他為我們帶來的好榜樣!

也祝願所有經歷過原生家庭的痛的人,

都能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解。

更祝願為人父母,

永遠都不要讓孩子經歷痛,

孩子的一生是苦還是甜,

真的只在於他幼年時,

父母無條件的愛和關注!

凱叔問

您的原生家庭是否在您身上留下了或好或壞的烙印?它是否影響到你對孩子的教育?歡迎給凱叔留言。

作者:Ryan媽。修辭學碩士,專欄作者。從國企高管到全職媽媽,再到心理專欄作者,探索育兒育己之路,育有兩歲愛閱讀的快樂男孩一枚,願與孩子共同快樂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