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會孩子表達情緒不僅僅會說就行,還要會這些!

你知道嗎?小寶寶一出生就有了情緒, 哭、笑、怒……這些都是小寶寶情緒的表達。 做為父母, 瞭解孩子的情緒, 幫助孩子正確釋放情緒, 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及形成優良個性的基礎。

首先我在這裡講一下關於情緒的標定:

在大人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 當孩子產生某種情緒的時候, 大人要告訴孩子現在是什麼情緒。 比如一個孩子現在很恐懼, 大人可以告訴他, 你現在是不是很害怕?這樣的一個做法叫做情緒標定。 就好象是我們去圖書館找一本書, 按照圖書館的索引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一本書, 當沒有這種索引的時候, 想找一本書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我們對於孩子情緒的標定就如同圖書館的索引一樣, 便於孩子找到和瞭解自己的情緒, 以便於表達。

經常有人這麼說, 孩子兩歲了, 經常不允許自己和別人說話, 甚至不允許媽媽和爸爸聊天也不行。

這種情況該怎麼引導呢?

兩歲多的孩子還和媽媽處於共生的狀態, 只有當媽媽注意他的時候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感到安全。 等他再大一點這種情況就會慢慢得到緩解。 這樣的小孩子是很害怕被忽視的, 即使媽媽單獨和他在一起, 不和別人說話, 但是媽媽的注意力並沒有在他身上, 比如, 在看電視或者三心二意的回答他的問題, 都可能會使孩子感到焦慮。 當然, 媽媽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他的身上, 如果媽媽不可能滿足他的被注意的要求時, 有一些事情要做, 要提前告訴他, 媽媽要做什麼什麼, 要告訴清楚孩子媽媽需要多長時間。 這個孩子出現的情況很有可能是過去媽媽失信的情況, 這樣孩子就不能相信媽媽所說的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之類的話。

信守承諾是很重要的。

還有些媽媽反應說自己的孩子一有不高興就打人臉, 還踢人、吐口水, 不管媽媽怎樣說都不改。 於是, 媽媽就打他的屁股, 這之後似乎對媽媽有所收斂, 但還是會打姥姥、爸爸、小朋友。

拿有什麼辦法能讓他正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呢?

這種情況下孩子只知道可以用這一種方式來表達憤怒, 他還沒有掌握其它表達憤怒的方法, 大人可以去引導他, 把憤怒說出來, 去瞭解他為什麼會生氣, 給他機會去表達。 很有可能孩子太小他說不清楚, 所以就回到我們剛才說的情緒的標定上, 這是一個大人和孩子互動、訓練孩子的過程。 大人單純的去打他屁股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 因為孩子會從大人那裡得到一個行為的強化, 仍然會使用打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讓孩子學習表達負面的情緒首先大人要做一個榜樣。

20個月的女孩子,偶爾不高興發脾氣的時候,會咬自己,這樣該怎麼辦呢?

和剛才發脾氣的男孩子類似,

這個女孩也是有憤怒, 但是找不到一個大人認可的表達途徑, 其它他們內心是比較痛苦的, 與那個男孩不同的是, 這個女孩的憤怒不快不是向外表達, 而是向內。 大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有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才關注她, 這樣的結果孩子想得到大人的關注就會製造麻煩, 只有大人在平時孩子聽話的時候給予她同樣多的注意關愛。 孩子從症狀中得到的獲益才會逐漸消失。 另外, 在飲食上可以多吃些水果, 比如草莓。 也可以吃些豆芽等生長性的食品,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 春天是生髮的季節, 這些食品有利於孩子把情緒向外表達, 也促進身體的生長。

如果孩子在幼稚園經歷了不愉快或難堪的事情, 會使他害怕上學, 怎樣幫助孩子忘記或正面對待在學校發生的那些事情,繼續以愉快的心情去上幼稚園呢?

這種情緒很普遍,尤其是在家裡過度保護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他的要求被家裡完全滿足到有一些要求得不到滿足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會慢慢學會去體諒別人的需要,學會規則,這就是孩子的社會化。當孩子在幼稚園經歷了不愉快或難堪的事情,也就是說遇到了挫折,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去表達他的不愉快的情緒,幫孩子去想辦法,並且和幼稚園老師及時溝通,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適應新的環境。家長可以請老師在一開始的時候給予孩子一些方便,再逐漸地提高對他的要求。

對於快一周歲的寶寶來說,可以或者是說該怎樣教他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最好是家長,尤其是媽媽,要用盡可能的時候多和孩子在一起,多花一些時間關注孩子,慢慢地媽媽就會瞭解孩子是什麼樣的情緒。而且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做的就是不要阻斷他的情緒,因為情緒就好比是一個能量,這個能量需要釋放出來,孩子的情緒就會平復,如果強行的阻斷,這個情緒和能量就會轉移到其它地方,甚至是身體,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軀體化,兒童和老人都很容易軀體化。如孩子容易發燒,肚子痛等,有時候是一種軀體化的表現。

孩子進幼稚園,也要經歷一次分離焦慮,為了減少給孩子帶來的創傷,建議家長在入園前的一段時間內,帶孩子去幼稚園,參觀玩耍和見老師,讓他對新的環境和新的看護者熟悉和產生感情,尤其是要引起孩子對新環境的興趣,比如看到有很多遊藝設施,有很多孩子一起盡情的玩耍。孩子進了幼稚園後,通常老師會給孩子講一下在幼稚園應該遵守的規則,比如什麼時間可以做什麼事情,不會再像家裡那樣,家長要告訴孩子注意聽老師說的這些規則,如果聽不明白或者自己有什麼特殊的需要要告訴老師。

其實在孩子的世界裡,沒有那麼多霸道和不霸道的,孩子攻擊行為很少是蓄意的,也很少是有針對某一個人的,他們只是在想得到什麼的時候,比如玩具,就直接的去搶。也許有的家長教育孩子去爭霸,這樣就有本事,但我想,這不是主流,而且這樣對孩子心理發展沒有任何的好處。您作為母親,可以幫孩子想一些保護自己的辦法,比如在沒有大人在場的情況下,遠離那些會傷害自己的孩子,選擇有益的夥伴。

其實教會孩子表達的是家長,請各位爸媽試著多去理解孩子,傾聽孩子。

怎樣幫助孩子忘記或正面對待在學校發生的那些事情,繼續以愉快的心情去上幼稚園呢?

這種情緒很普遍,尤其是在家裡過度保護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他的要求被家裡完全滿足到有一些要求得不到滿足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會慢慢學會去體諒別人的需要,學會規則,這就是孩子的社會化。當孩子在幼稚園經歷了不愉快或難堪的事情,也就是說遇到了挫折,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去表達他的不愉快的情緒,幫孩子去想辦法,並且和幼稚園老師及時溝通,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適應新的環境。家長可以請老師在一開始的時候給予孩子一些方便,再逐漸地提高對他的要求。

對於快一周歲的寶寶來說,可以或者是說該怎樣教他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最好是家長,尤其是媽媽,要用盡可能的時候多和孩子在一起,多花一些時間關注孩子,慢慢地媽媽就會瞭解孩子是什麼樣的情緒。而且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做的就是不要阻斷他的情緒,因為情緒就好比是一個能量,這個能量需要釋放出來,孩子的情緒就會平復,如果強行的阻斷,這個情緒和能量就會轉移到其它地方,甚至是身體,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軀體化,兒童和老人都很容易軀體化。如孩子容易發燒,肚子痛等,有時候是一種軀體化的表現。

孩子進幼稚園,也要經歷一次分離焦慮,為了減少給孩子帶來的創傷,建議家長在入園前的一段時間內,帶孩子去幼稚園,參觀玩耍和見老師,讓他對新的環境和新的看護者熟悉和產生感情,尤其是要引起孩子對新環境的興趣,比如看到有很多遊藝設施,有很多孩子一起盡情的玩耍。孩子進了幼稚園後,通常老師會給孩子講一下在幼稚園應該遵守的規則,比如什麼時間可以做什麼事情,不會再像家裡那樣,家長要告訴孩子注意聽老師說的這些規則,如果聽不明白或者自己有什麼特殊的需要要告訴老師。

其實在孩子的世界裡,沒有那麼多霸道和不霸道的,孩子攻擊行為很少是蓄意的,也很少是有針對某一個人的,他們只是在想得到什麼的時候,比如玩具,就直接的去搶。也許有的家長教育孩子去爭霸,這樣就有本事,但我想,這不是主流,而且這樣對孩子心理發展沒有任何的好處。您作為母親,可以幫孩子想一些保護自己的辦法,比如在沒有大人在場的情況下,遠離那些會傷害自己的孩子,選擇有益的夥伴。

其實教會孩子表達的是家長,請各位爸媽試著多去理解孩子,傾聽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