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今天,七七事變80周年祭丨為了不能忘卻的尊嚴

1937.7.7——2017.7.7

七七事變80周年紀念日

80年前的7月7日

戰火染紅了盧溝橋

宛平與北平不平

華北與中國告急

一寸河山一寸血

7月7日的一聲槍響

伴隨著一個民族的哀嚎

這一天

投下長達八年的暗夜

遮覆了3500多萬同胞的屍首

這一天

刻印著一個民族心靈上難以癒合的傷痛

記錄日本侵略者的野蠻與殺戮

也見證中華民族的抗爭與不屈

80年後的今天

有的人想忘記

所以我們更需牢記

1937年7月7日夜, 駐豐台日軍在盧溝橋畔中國守軍防區內進行軍事演習。 演習結束後, 日軍藉口失蹤一名士兵, 無理要求進入中國軍隊防守的宛平城搜索, 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

日軍遂向位於橋東的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攻擊, 挑起了蓄謀已久的“七七事變”。

侵華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七七事變”侵華日軍戰地照片。

七七事變的第二天,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 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 才是我們的出路!”圖為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話, 號召一致抗日。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 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 不擴大”和“不求戰, 必抗戰”的方針。 1937年7月17日, 蔣介石在“廬山談話會”上正式發表抗日宣言。 國共達成一致, 共同對抗外敵。

中國軍隊在盧溝橋頭構築防禦工事奮起抗戰。

七七事變發生後, 宛平守軍代表被士兵用繩子系腰縋出城外, 去與圍城日軍談判。

中國軍隊撤往北平後,日軍鐵蹄踏上盧溝橋。圖為日軍正在慶祝佔領盧溝橋。

日軍在盧溝橋非法設立的紀念碑。

淞滬會戰時期的上海難民。

從戰爭走向反人類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公然違反國際法,大肆對中國軍民使用化學武器,地域遍及18個省,有準確記載的戰例就達2000多次。

在此期間,日本帝國主義曾先後在我國東北、廣州及南京等地建立製造細菌武器的專門機構,並於1940年至1942年在我國浙江、湖南及江西等地撒布過鼠疫和霍亂等病菌,以致造成這些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細菌戰、大規模屠殺、針對平民的襲擊、有計劃地強姦、縱火及搶劫......這場戰爭從侵略演變成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反人類暴行。

日軍華南細菌戰致死6萬人,百萬人淪為難民

據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研究中心給出的資料:整個的二戰期間,被日軍強迫為性暴力制度的受害者人數應在36萬至41萬之間,其中約有半數即20萬左右為中國婦女

日軍掩蓋罪行,集體殘殺中國慰安婦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一個孩子在戰火廢墟中無助哭泣

在南京,日軍對南京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有的日本軍人竟殘忍到展開殺人競賽。屠殺造成至少30萬人死亡。圖為侵華日軍砍殺南京青年,稱為“試斬”。

攻佔南京前後,日軍少尉野田毅和向井敏明進行了駭人聽聞的殺人比賽,並被日本報紙報導,成為日軍兇殘屠殺的鐵證。1948年1月28日,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南京被處決。圖為野田毅(右)和向井敏明。

1938年初,日本侵入安徽省和縣,遭到和縣人民的武裝抵抗。這名眼神裡充滿蔑視的女俘名叫成本華,她是和縣童子軍的指揮者之一,在戰鬥中被日軍俘獲,終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1941年6月5日,日軍空襲重慶發生防空大隧道慘案,數千人在防空洞窒息死亡

不僅殺戮,還要“誅心”

在偽滿洲國時期,日軍不僅在物質上對中國的百姓進行限制和盤剝,還在精神上對民眾進行奴化教育。不管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校裡接受的教育,全部充斥著日本的殖民地思想文化統治。

1937年日本開始制定了新學制以及教育方針,其中規定,除中文以外,日文也被納入了滿洲國的官方語言。

日語成了學生們的必修科目。

這是當時青年學生的“軍訓”的場景。在這裡也嚴格執行著日本的等級制度,比如低級生遇到上級生一定要行舉手禮,否則上級生可以就地訓斥或打罵。

不僅在文化知識上,學校還安排學生學習日本的拼刺刀和相撲

一寸山河,一寸血。

據統計,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總傷亡3587萬余人,軍人傷亡413萬餘人,民眾傷亡2200萬餘人。

1941年9月23日,日軍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城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區一分區。24日,35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戰鬥中,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縱身跳下懸崖。三人壯烈犧牲,兩人倖免於難。圖為狼牙山上的八路軍戰士。

1944年4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衡陽會戰成為豫湘桂戰役的最重要階段。中國陸軍第十軍以1.8萬人對抗11萬餘日軍,歷時長達48晝夜,中方傷亡1.5萬餘人,日軍傷亡6萬之眾,導致日本首相東條英機下臺。圖為日軍轟炸衡陽城。

全面抗戰後,向來被視為地方軍閥的川軍300萬壯士出川,傷亡64萬餘人。

戰爭的代價,遠不止于一方

在長達14年的中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傷亡摻重,財產損失6000億美元,被摧毀和劫掠的文物無法計算。然而,侵略一方,無數的日本百姓亦成為軍國主義的犧牲品。

日本戰敗投降後,中國境內近200萬日本僑民被日方拋棄,成為“戰後棄兒”。

日本二戰結束後慘狀:人們在垃圾桶裡爭搶食物

日本二戰後一片廢墟

日本人在中國東北等地留下許多遺孤,中國人把無辜的日本幼兒帶回家,撫養長大。

被中國人撫養長大的日本孤兒,已和中國人血肉相連。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這些遺孤大都回到了日本,但有許多人選擇留在中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用無數殉難的同胞換來了勝利,而日本普通百姓也遭受了無法挽回的慘痛教訓,那一刻對於日本國民來說,或許也終於得到解脫。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大將代表帝國大本營在降書上簽字。

▽日本投降書,這也許是日本史上最好書法作品

歷史,總是在重要時間節點

勾起回憶和反思

即使80年過去了

今日,我們仍須舊事重提

不是為了延續仇恨

而是決不能讓悲劇再度重演!

而必須銘記和面對這段歷史的

除了我們

還有大洋對岸的日本政府和人民

- THE END -

中國軍隊撤往北平後,日軍鐵蹄踏上盧溝橋。圖為日軍正在慶祝佔領盧溝橋。

日軍在盧溝橋非法設立的紀念碑。

淞滬會戰時期的上海難民。

從戰爭走向反人類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公然違反國際法,大肆對中國軍民使用化學武器,地域遍及18個省,有準確記載的戰例就達2000多次。

在此期間,日本帝國主義曾先後在我國東北、廣州及南京等地建立製造細菌武器的專門機構,並於1940年至1942年在我國浙江、湖南及江西等地撒布過鼠疫和霍亂等病菌,以致造成這些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細菌戰、大規模屠殺、針對平民的襲擊、有計劃地強姦、縱火及搶劫......這場戰爭從侵略演變成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反人類暴行。

日軍華南細菌戰致死6萬人,百萬人淪為難民

據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研究中心給出的資料:整個的二戰期間,被日軍強迫為性暴力制度的受害者人數應在36萬至41萬之間,其中約有半數即20萬左右為中國婦女

日軍掩蓋罪行,集體殘殺中國慰安婦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一個孩子在戰火廢墟中無助哭泣

在南京,日軍對南京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有的日本軍人竟殘忍到展開殺人競賽。屠殺造成至少30萬人死亡。圖為侵華日軍砍殺南京青年,稱為“試斬”。

攻佔南京前後,日軍少尉野田毅和向井敏明進行了駭人聽聞的殺人比賽,並被日本報紙報導,成為日軍兇殘屠殺的鐵證。1948年1月28日,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南京被處決。圖為野田毅(右)和向井敏明。

1938年初,日本侵入安徽省和縣,遭到和縣人民的武裝抵抗。這名眼神裡充滿蔑視的女俘名叫成本華,她是和縣童子軍的指揮者之一,在戰鬥中被日軍俘獲,終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1941年6月5日,日軍空襲重慶發生防空大隧道慘案,數千人在防空洞窒息死亡

不僅殺戮,還要“誅心”

在偽滿洲國時期,日軍不僅在物質上對中國的百姓進行限制和盤剝,還在精神上對民眾進行奴化教育。不管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校裡接受的教育,全部充斥著日本的殖民地思想文化統治。

1937年日本開始制定了新學制以及教育方針,其中規定,除中文以外,日文也被納入了滿洲國的官方語言。

日語成了學生們的必修科目。

這是當時青年學生的“軍訓”的場景。在這裡也嚴格執行著日本的等級制度,比如低級生遇到上級生一定要行舉手禮,否則上級生可以就地訓斥或打罵。

不僅在文化知識上,學校還安排學生學習日本的拼刺刀和相撲

一寸山河,一寸血。

據統計,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總傷亡3587萬余人,軍人傷亡413萬餘人,民眾傷亡2200萬餘人。

1941年9月23日,日軍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城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區一分區。24日,35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戰鬥中,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縱身跳下懸崖。三人壯烈犧牲,兩人倖免於難。圖為狼牙山上的八路軍戰士。

1944年4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衡陽會戰成為豫湘桂戰役的最重要階段。中國陸軍第十軍以1.8萬人對抗11萬餘日軍,歷時長達48晝夜,中方傷亡1.5萬餘人,日軍傷亡6萬之眾,導致日本首相東條英機下臺。圖為日軍轟炸衡陽城。

全面抗戰後,向來被視為地方軍閥的川軍300萬壯士出川,傷亡64萬餘人。

戰爭的代價,遠不止于一方

在長達14年的中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傷亡摻重,財產損失6000億美元,被摧毀和劫掠的文物無法計算。然而,侵略一方,無數的日本百姓亦成為軍國主義的犧牲品。

日本戰敗投降後,中國境內近200萬日本僑民被日方拋棄,成為“戰後棄兒”。

日本二戰結束後慘狀:人們在垃圾桶裡爭搶食物

日本二戰後一片廢墟

日本人在中國東北等地留下許多遺孤,中國人把無辜的日本幼兒帶回家,撫養長大。

被中國人撫養長大的日本孤兒,已和中國人血肉相連。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這些遺孤大都回到了日本,但有許多人選擇留在中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用無數殉難的同胞換來了勝利,而日本普通百姓也遭受了無法挽回的慘痛教訓,那一刻對於日本國民來說,或許也終於得到解脫。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大將代表帝國大本營在降書上簽字。

▽日本投降書,這也許是日本史上最好書法作品

歷史,總是在重要時間節點

勾起回憶和反思

即使80年過去了

今日,我們仍須舊事重提

不是為了延續仇恨

而是決不能讓悲劇再度重演!

而必須銘記和面對這段歷史的

除了我們

還有大洋對岸的日本政府和人民

- THE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