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我的世界,你不懂!

文 │ 朵媽

電影《原來你還在這裡》中, 高中時期的程錚, 即是蘇韻錦的同學, 還是她的老師, 幫助蘇韻錦在學習成績上獲得巨大的突破。

不知道, 在你的記憶中, 是不是也有過這樣同伴扮演指導者的經歷。 而它, 抑或甜蜜, 抑或心酸。

俄國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並非只是我們通俗意義上認為的師生關係, 它也可以是親子關係, 還可以是同伴中因能力不等而建立的互助關係。 所以, 如果你的男神與你之間正好存在著能力差值, 那正好給要求上進的你無限的接近空間。 哈哈, 不是嗎?

但是,

在幼小的孩子身上, 同伴能夠充當指導者嗎?

花花是個5歲小姑娘, 是幼稚園裡的活潑分子。 她聰明機靈, 玩拼裝遊戲非常在行, 常常教甚至比她大的孩子如何拼裝。 我們不難看出, 對於被她指導的孩子而言, 花花就是他們的同伴指導者。

在小孩子的日常中, 我們常能見到小朋友之間互相幫忙的情形。 但如果其中一個小朋友能力強上一籌, 則會自然而然充當指導者的身份,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能看到孩子的小群體中總有“帶頭”的。

所以, 只要存在能力不等這個差值, 就算只是一個小小娃, 也能充當小老師的角色。

可是, 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幫助?

你是不是會認為孩子做小老師, 會有益於孩子自身的進步和發展, 甚至達到“以教為學” 的目的?有科學研究發現,

在孩子指導的過程中, 不僅被教的孩子會成長, 作為小老師的孩子也會進步。 但, 並不是所有結果都如此樂觀。 在某些情況下, 作為指導者的孩子不僅沒有進步, 反而會出現退步的現象。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 就是因為我們的小老師在指導的過程中, 沒有調用他們與生俱來的“教學”天賦。

是不是很好奇, 孩子身上竟然還有“教學”天賦?

沒錯, 而且更讓人驚喜的是, 這個天賦幾乎所有孩子都有。 天賦是什麼, 它是一個人成長之前就已經具備的成長特性(引自百度百科)。 而孩子的教學天賦, 從兒童時期就自然獲得, 著實讓人驚歎!

那到底是怎樣的教學天賦呢?

孩子的教學天賦, 主要包含3個教學策略:

1.同伴指導者必須對同伴的努力很敏感

2.及時提供正誤的回饋

3.指導速度要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相適應

你沒看錯, 這些看著如此高級的教學策略, 卻在孩子的兒童時期開始, 就能經常自然的被採用。 因此, 他們才能夠給比自己水準低的兒童當老師, 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促進彼此一起進步的同伴指導者。

朵媽結語

雖然我們都做過孩子, 也經歷過兒童時期, 但隨著歲月變遷, 只有孩子才有的心理, 只有身為兒童才能看到的世界, 都早已在歲月中變了樣子。

但是身為寶媽, 一個孩子的媽媽, 我真的很想再次探索孩子的世界, 與孩子更親密的再成長一回。

如果你也好奇, 也有這個期待, 就讓我們一起結伴啟程吧!

兒童心理學研究目的

1.何時?

比如孩子何時會玩假裝遊戲的?孩子何時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孩子何時能夠讀寫?

2.如何?

比如孩子是如何組建自己的小圈子的?孩子是如何進行畫像的?孩子是如何看待不端行為的?

3.為什麼?

比如為什麼有些孩子比其他人發展慢?為什麼孩子有些方面發展好,

有些方面卻不行?

歡迎留下您的珍貴看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