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濰縣人好調侃:招子庸“招賊招火招螞蚱”?

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正月, 濰縣馬剛造反, 時任濰縣令林士駿由是罷職。 而後, 廣東南海人招子庸從臨朐任上, 調到濰縣來當縣令。

不過說起來, 福建籍的林士駿縣令, 還是一個好官。 馬剛一黨在造反前籌備之時, 利用為人療病的時機, 遇到新相識的人就蠱惑一番, 都把名字記錄在名冊裡, 約好等起事之時作為內應。 等造反失敗, 搜出來名冊來, 一一調查, 株連的人的可真不少, 而且大多是一些普通百姓, 起事時也沒怎麼著, 估計是被馬剛等人忽悠著上了卯簿。

這林士駿縣令思量一番, 慨歎一聲, 叫僕人把簿冊投入火盆中焚之一炬, 不肯讓更多的人受到牽連。

馬剛作亂事後, 山東撫院安排時任臨朐縣令的招子庸, 到濰縣偵察實情。 招子庸一個人騎了頭小毛驢, 單騎而來, 微服私訪, 轉遍了濰縣城、上虞河、馬良塚等各地, 把事情的真相摸了個透徹, 為省級行政機關正確處理這一事件提供了實地調查資料。

偵察有功, 繼林士駿之後, 招子庸被派到濰縣赴任, 收拾亂局。 這時候, 他才在臨朐幹了不到一年。 當然, 從臨朐調到東萊首邑濰縣, 倒真的算是重用了。

到任之後, 招子庸首先以安民、平叛、施教為計。 時局穩定下來之後, 則“以休養為務”, 亦算是無為而治, 不大願意搞什麼大動作。

老百姓敬佩其一驢單騎闖濰縣的膽識, 又取其名“招子庸”的諧音, 私下稱之為“趙子龍”。 而有學問的士紳們, 則對招子庸的無為似有不滿, 私下調侃, 撰一聯語:“太爺姓招, 招賊招火招螞蚱, 這個招法招不住;小子名庸, 庸頭庸腦庸鬍子, 此等庸才庸不得”, 把縣太爺的名姓跟時事和年災聯繫起來, 未免有點不厚道。 此聯自然會傳到招縣令的耳朵裡, 但老招卻毫不在意, 哈哈一笑, 該咋地咋地, 他的性格本來就有點恃才放曠的意思, 不修邊幅。 該哈酒哈酒, 該畫螃蟹畫螃蟹。 畫起蘭竹來, 大家往往拿其跟鄭板橋相比, 頗有口碑。

丁錫田《濰縣職官傳》中關於招子庸的記錄。

ps:配圖來源於網路。

ps:配圖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