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李書福改寫中國車企生存指南?吉利半年銷量狂飆9成 與車市利好無關

關鍵就在富豪。

如果說吉利汽車是2016年車市最大的“黑馬”, 那麼當吉利交出2017年上半年的“成績單”時, 則讓它徹底擺脫“黑馬”頭銜。

7月7日,

吉利汽車對外公佈了今年上半年銷量資訊, 2017年6月份吉利汽車總銷量為88773輛, 同比增長約91%, 中國市場總銷量為87969輛, 同比增長約93%。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達530627輛, 至此已完成其2017年百萬銷量目標的53%。

同時, 吉利官方還稱, 基於產品的銷售表現持續強勢以及市場對於新車型的良好反映,

上調2017年全年目標至110萬輛。 在今年車市寒意襲人、車企壓力巨大的情況下, 吉利有這樣的靚麗的表現格外引人注意。

吉利今年大漲137%

吉利再次上演了去年的“好戲”, 上調全年銷量目標10%至110萬輛。 但最大的區別在於, 去年車市是大漲之勢, 而今年車市卻遭遇寒冬。

據吉利6月份銷量資料顯示, 吉利博越、帝豪GS、新帝豪、新遠景四款車型銷量均過萬輛。 從銷量的結構來看, 轎車與SUV呈現出均衡發展的良好態勢。 6月, 博越銷量連續第7次突破2萬輛達到21,282輛, 帝豪GS銷售12,428輛, 遠景SUV銷量為10,621輛, 三款SUV產品的總銷量達到44,331輛, 占比達到49.9%。

轎車領域, 新帝豪6月銷量為16,240輛, 帝豪GL為8,218輛, 新遠景為10,688輛。 四款轎車均位列各自細分市場中國品牌銷量第一, 繼續鞏固和保持了吉利汽車在轎車領域的領先地位。

同時, 吉利新款博瑞近日還召開發佈會, 稱將於7月14日正式上市。 另外, 下半年吉利還將推出一款小型SUV, 命名為遠景X3, 這款車上市後可能將助推吉利銷量進一步提升。

此外, 吉利今年的業績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追捧, 在港股市場, 如果按今年1月3號的收盤價7.54港元算的話, 近期吉利最高股價達17.94港元, 那麼吉利今年的股價在最高時已經累計上漲了約137%, 吉利總市值已超過1600億港元。 瑞銀把該股投資評等從中性調高至買進, 目標價從4.1港元調升至5港元。

而在2017年年初, 李書福首次打敗長城汽車的魏建軍, 以78億美元的身家, 牢牢坐穩中國汽車界首富的寶座。

吉利汽車的前世

李書福是吉利集團董事長, 1963年出生於浙江省台州市,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 他與柳傳志、張瑞敏、宗慶後等創業者一樣, 憑藉能夠嗅到利潤機會的天賦, 大膽嘗試各種市場機會,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在上世紀的90年代末成為最早富裕起來的人。

李書福的發家是從摩托車製造開始的。1999年,他的摩托車廠年產達到了42萬輛,實現產值14億元。在當時,國內汽車產業以上汽、一汽、東風為代表的國內車企,加上唯一的一家民營車企——吉利。

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底,第一輛兩廂“吉利豪情”車出現,市場價定在4.79萬元,成為當時中國最便宜的“電噴車”,而上海大眾的普桑售價則需近20萬元。“豪情”的價格獲得了眾多家庭購車者的關注,市場需求漸旺。所以,吉利汽車是從最開始的低價低質中,首先滿足了一部分人的汽車夢而發展起來。

直到2010年收購富豪之前,李書福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還只是國產低端轎車的代名詞。那次收購成為中國民營企業近年來在海外最大的一起企業收購案,一度被比喻為“蛇吞象”。

吉利汽車並購富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給了中國資本在全球範圍內並購優質資產的機會。在汽車行業,最著名的是吉利並購富豪。從2002年開始,李書福就一直盯著福特旗下的富豪,幾經波折,終於得償所願。李書福用一次並購讓全世界認識了他,認識了吉利。

要知道,這家于1927年成立的瑞典汽車公司是瑞典人最引以為傲的汽車公司,其背後的富豪集團(AB Volvo)在歐洲更是廣為人知,是世界領先的卡車、客車、建築設備、船舶和工業發動機製造商。

2010年,當只有47歲的李書福與福特汽車公司首席財務官Lewis Booth在哥德堡簽署最終股權收購協議時,質疑聲此起彼伏,經濟實力、文化差異、運營能力等系列因素都將成為這場跨國並購大案的阻礙。

但是,李書福最終獲得了成功。2016年,富豪汽車成功實現經營利潤12.5億美金,這也是該瑞典汽車企業90年來交出的最佳成績單。同時在吉利的協助下,富豪還推出了SPA平臺,基於該平臺推出了XC90和S90系列車型,成為富豪獲得銷量和利潤的法寶。

李書福為何會看上富豪

2008年前後,世界上有多家汽車公司面臨重組、破產。那麼,李書福為什麼會看上富豪呢?原來,在李書福的戰略規劃中,吉利不僅要獲得生存權,更要盡可能地發展壯大,而要發展壯大不能不依賴創新。

李書福曾表示,全球汽車工業的安全技術的發展,完全源自富豪。健康技術的發展,車內空氣品質管制技術的發展,包括排放技術的發展,也是源自富豪。所以在研發技術,原發性、創造性的發明上,富豪走在全球汽車同行前面。

在李書福看來,富豪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從傳統汽車公司轉向高科技汽車公司的典型;而吉利全新的工作方式讓傳統的富豪找到了收支平衡點。吉利與富豪的合作是相輔相成的,吉利幫助富豪進一步把握中國的消費市場需求。而富豪為吉利提供技術上的支援,也讓更多的供應商願意與吉利加深合作。

關於中國企業的海外收購,李書福也有獨特的見解:第一,重視全球化企業的文化建設,促進多元文化、跨文化的認同交融,形成大家共同的價值追求。第二,不要耍小聰明,耍小聰明是沒有出路的。一定要穩重、講誠信,說一不二,這是很重要的。第三,管理上要透明,透明才能建立信任,才能讓大家有預期,減少猜疑,也更容易形成合力。第四,要依法合規。

·END·

樂視財訊

所見即價值

更多財訊資訊,點擊“閱讀原文”訪問樂視財訊官網(www.lefinance.com),一手財經資訊一覽無餘。

大膽嘗試各種市場機會,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在上世紀的90年代末成為最早富裕起來的人。

李書福的發家是從摩托車製造開始的。1999年,他的摩托車廠年產達到了42萬輛,實現產值14億元。在當時,國內汽車產業以上汽、一汽、東風為代表的國內車企,加上唯一的一家民營車企——吉利。

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底,第一輛兩廂“吉利豪情”車出現,市場價定在4.79萬元,成為當時中國最便宜的“電噴車”,而上海大眾的普桑售價則需近20萬元。“豪情”的價格獲得了眾多家庭購車者的關注,市場需求漸旺。所以,吉利汽車是從最開始的低價低質中,首先滿足了一部分人的汽車夢而發展起來。

直到2010年收購富豪之前,李書福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還只是國產低端轎車的代名詞。那次收購成為中國民營企業近年來在海外最大的一起企業收購案,一度被比喻為“蛇吞象”。

吉利汽車並購富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給了中國資本在全球範圍內並購優質資產的機會。在汽車行業,最著名的是吉利並購富豪。從2002年開始,李書福就一直盯著福特旗下的富豪,幾經波折,終於得償所願。李書福用一次並購讓全世界認識了他,認識了吉利。

要知道,這家于1927年成立的瑞典汽車公司是瑞典人最引以為傲的汽車公司,其背後的富豪集團(AB Volvo)在歐洲更是廣為人知,是世界領先的卡車、客車、建築設備、船舶和工業發動機製造商。

2010年,當只有47歲的李書福與福特汽車公司首席財務官Lewis Booth在哥德堡簽署最終股權收購協議時,質疑聲此起彼伏,經濟實力、文化差異、運營能力等系列因素都將成為這場跨國並購大案的阻礙。

但是,李書福最終獲得了成功。2016年,富豪汽車成功實現經營利潤12.5億美金,這也是該瑞典汽車企業90年來交出的最佳成績單。同時在吉利的協助下,富豪還推出了SPA平臺,基於該平臺推出了XC90和S90系列車型,成為富豪獲得銷量和利潤的法寶。

李書福為何會看上富豪

2008年前後,世界上有多家汽車公司面臨重組、破產。那麼,李書福為什麼會看上富豪呢?原來,在李書福的戰略規劃中,吉利不僅要獲得生存權,更要盡可能地發展壯大,而要發展壯大不能不依賴創新。

李書福曾表示,全球汽車工業的安全技術的發展,完全源自富豪。健康技術的發展,車內空氣品質管制技術的發展,包括排放技術的發展,也是源自富豪。所以在研發技術,原發性、創造性的發明上,富豪走在全球汽車同行前面。

在李書福看來,富豪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從傳統汽車公司轉向高科技汽車公司的典型;而吉利全新的工作方式讓傳統的富豪找到了收支平衡點。吉利與富豪的合作是相輔相成的,吉利幫助富豪進一步把握中國的消費市場需求。而富豪為吉利提供技術上的支援,也讓更多的供應商願意與吉利加深合作。

關於中國企業的海外收購,李書福也有獨特的見解:第一,重視全球化企業的文化建設,促進多元文化、跨文化的認同交融,形成大家共同的價值追求。第二,不要耍小聰明,耍小聰明是沒有出路的。一定要穩重、講誠信,說一不二,這是很重要的。第三,管理上要透明,透明才能建立信任,才能讓大家有預期,減少猜疑,也更容易形成合力。第四,要依法合規。

·END·

樂視財訊

所見即價值

更多財訊資訊,點擊“閱讀原文”訪問樂視財訊官網(www.lefinance.com),一手財經資訊一覽無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