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媒體開始讓我習慣掌上手機寫作

今天淩晨寫了一篇關於“國足國乒”的自媒體文稿, 緣於昨夜看過相關網媒文章和跟帖後, 睡得很不踏實, 淩晨5點睜開眼後, 就在枕上拿起手機寫將起來, 大約一個多小時, 碼字一千五六百, 看過一遍, 自己把自己下了一小跳:什麼時候習慣了在手機上寫文章?

早上起來, 打開電腦, 從手機上拷貝文稿, 再配圖, 然後先後依次在幾個自媒體平臺發佈, 並循著老習慣把發佈的文章讀一遍, 這時才發現, 掌上手機寫出來的文章與電腦鍵盤上敲出來的文章有些不同, 具體說起來有這麼幾條:

一是文辭簡潔。 可能與枕上寫作, 手上舉著手機吃力有關, 想借力省力, 寫出來的文字少見歐化長句子, 沒有太多的因為所以, 沒有繁瑣的雖然但是, 還沒有細碎的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一言以蔽之, 用寫作行話說:乾淨。

二是清楚明白。 在床上, 在枕上, 沒有那麼多的參考書, 寫出來的東西大部分來自腦子裡的庫存, 那是有限的庫存, 因此沒有之乎者也, 沒有甲乙丙丁, 沒有ABCD, 寫的都是涼開水大白話, 想必讀者看著也不太費勁兒。

三是隨意自在。 古人寫作講究打腹稿, 形象誇張一點兒還需要專門找床睡上一覺。 手機寫作可以寫上一會兒,

累了就把手機放到枕邊, 閉上眼就眯上一會兒, 醒過神來再接著寫, 還真應驗了好的精神狀態才能寫出好文章的老理兒, 連我自己也有點兒不相信, 在這種睡眼惺忪的狀態下, 也能寫出像樣的文章?

不過, 這應該是一種非常態, 文章可以這麼寫出來,

但要發出去還是需要在電腦上手動操作, 如此, “三審三校”的規矩還得遵循, 何況還要配圖, 每一道程式和流程必須認真走一遍, 重要的文稿還需要集思廣益, 新寫法也必須講究老規矩。

有一點兒可以與文友分享, 就是枕上無眠或似睡非睡, 有夢無夢之時, 只要有了靈感或思路, 務必借著手機的方便, 趕緊記下來, 否則, 第二天早上再使勁兒也可能想不起來, 這樣的“遭遇”筆者有過很多次, 悔之晚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