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最牛的六位水師將領,個個堪比”戰神“,周瑜倒數第一,鄭成功只能排第二

第六名:周瑜。

周瑜大多數人都熟悉, 三國時期著名水師將領, 赤壁一戰成名。 周瑜字公瑾, 廬江舒縣人 。 漢末時期周瑜又是當時著名的美男、才子, 精通音律, "曲有誤, 周郎顧"說的就是他。 建安十三年 , 周瑜率江東孫氏吳軍與劉備軍聯盟, 赤壁水戰中大敗曹軍, 也由此奠定“三分天下”, 三國時期就此才算真正開始。 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 年僅三十六歲, 民間多傳說是諸葛亮氣死了周瑜。 正史中周瑜被譽為"人世豪傑英雄士, 江左風流美丈夫", 宋徽宗也特別偏愛周瑜, 特追封爲“平虜伯”。

第五名:李寶。

李寶是南宋水師名將, 出身農家, 善時令辨四季, 少時有膽略。 紹興九年, 李寶在濮州抗金, 失敗後投靠嶽飛, 後隨韓世忠守海州。 紹興三十一年, 大金四路分兵進犯宋土, 水軍七萬, 戰船六百多艘。 李寶率水軍三千, 戰船一百二十艘迎擊金軍水師。 雖雙方力量懸殊, 但李寶深知金軍不善水戰,

又抓住金國戰船所用油帆易燃的弱點, 借助南風施以火攻, 一舉全殲金軍水師。

李寶這一戰在宋朝歷史上是少有以少勝多的戰例, 僅以三千水軍, 竟全殲了多於自己數倍兵力的龐大艦隊;李寶也成爲南宋歷史上的關鍵人物, 宋高宗御筆“忠勇李寶”四字作爲李寶水師軍旗, 在南宋其身份地位與岳飛、韓世忠齊名。

第四名:張弘範。

張弘范是元朝開國重要將領, 字仲疇, 易州定興人。

祥興二年, 張弘范將水軍分為四路, 包圍宋軍東、南、北三面;弘範自領一軍與宋軍正面相對, 並以奏樂爲為訊號。 張弘范北軍進攻宋軍失敗, 順潮而退;此時張弘範命水師奏樂, 宋軍以爲元軍吃喝作樂, 鬆懈了提防。 此時張弘範的水師正面進攻, 並以“鳴金爲進, 鳴鼓未退”為信號, 宋軍措不及防, 又加聽到元軍“鳴金為進”大感迷惑, 一時陣腳大亂, 宋軍大敗。 張弘範此一仗逼得宋軍與隨行百姓十多萬跳海殉國, 也由此奠定了“大元滅宋”的基礎。

第三名, 俞大猷。

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將, 民族英雄, 字志輔, 晉江人。

可以說俞大猷一生都在與倭寇作戰, 倭寇聞"俞家軍"驚做鳥獸散, 與戚繼光並稱爲"俞龍戚虎"。 俞大猷又是著名的軍事家, 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著作。 俞大猷一生大起大落卻並不計較, 聞滅倭而性起。

嘉靖三十三年, 俞大猷屢勝, 掃平普陀倭寇, 卻被朝中奸臣陷害;嘉靖帝怒加死罪, 並令他戴罪立功。 俞大猷入海追擊倭寇, 殺敵無數, 殘餘倭寇逃亡浦東。

嘉靖三十五年, 明朝嘉靖帝特命劉遠爲浙江總兵官, 但劉遠毫無作爲, 俞大猷替代劉遠爲浙江總兵官。 一年間俞大猷擊敗西庵、沈莊及清水窪一帶倭寇,大破徐海倭寇,徹底平定浙西倭寇,徹底平定舟山倭寇。

嘉靖三十六年,汪直黨羽”毛海峰“夥同倭寇佔據舟山、岑港;俞大猷與戚繼光合兵一處,將毛海峰包圍,四面進攻。由於岑港地勢險要,俞大猷和戚繼光軍久攻不去,而倭寇又不時有援兵增援。這時,朝中奸臣又誣陷俞大猷和戚繼光“通倭”,嘉靖帝再次罷免了俞大猷和戚繼光,讓他們戴罪立功。最終俞大猷難抵奸臣陷害,未除盡倭寇抱憾而亡。

第二名,鄭成功。

鄭成功,是“東甯王朝”的開國皇帝。鄭成功原爲明朝將軍,明紹宗賜國姓"朱",名"成功",因此多有人稱為“國姓爺“、“朱成功”。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鄭成功率軍沿海抗清,但終遭清軍擊退,只得固守廈門、金門。1661年,鄭成功率軍橫渡臺灣海峽,擊敗荷蘭在臺灣的駐軍,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第一名,施琅。

施琅,清初著名將領,字尊候,福建晉江龍湖鎮衙口人,祖籍河南固始縣。施琅曾入海隨鄭成功抗清,也是鄭成功軍中虎將,後因鄭成功殺了其父親和弟弟,施琅一怒投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軍平臺,並促成清廷在臺灣屯兵駐守,力主保台固疆。施琅是繼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使中國再次統一的壯舉。但也有人認為施琅是僅次於”吳三桂“的大漢奸;施琅也是史上最富爭議的水師將領。

這六位水師將領個個堪比戰神,也是我國海軍史上璀璨的明星,無論是抗擊倭寇、收復臺灣還是促進國家統一,他們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施琅雖然飽受爭議,但並不能磨滅他的不朽功勳。

一年間俞大猷擊敗西庵、沈莊及清水窪一帶倭寇,大破徐海倭寇,徹底平定浙西倭寇,徹底平定舟山倭寇。

嘉靖三十六年,汪直黨羽”毛海峰“夥同倭寇佔據舟山、岑港;俞大猷與戚繼光合兵一處,將毛海峰包圍,四面進攻。由於岑港地勢險要,俞大猷和戚繼光軍久攻不去,而倭寇又不時有援兵增援。這時,朝中奸臣又誣陷俞大猷和戚繼光“通倭”,嘉靖帝再次罷免了俞大猷和戚繼光,讓他們戴罪立功。最終俞大猷難抵奸臣陷害,未除盡倭寇抱憾而亡。

第二名,鄭成功。

鄭成功,是“東甯王朝”的開國皇帝。鄭成功原爲明朝將軍,明紹宗賜國姓"朱",名"成功",因此多有人稱為“國姓爺“、“朱成功”。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鄭成功率軍沿海抗清,但終遭清軍擊退,只得固守廈門、金門。1661年,鄭成功率軍橫渡臺灣海峽,擊敗荷蘭在臺灣的駐軍,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第一名,施琅。

施琅,清初著名將領,字尊候,福建晉江龍湖鎮衙口人,祖籍河南固始縣。施琅曾入海隨鄭成功抗清,也是鄭成功軍中虎將,後因鄭成功殺了其父親和弟弟,施琅一怒投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軍平臺,並促成清廷在臺灣屯兵駐守,力主保台固疆。施琅是繼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使中國再次統一的壯舉。但也有人認為施琅是僅次於”吳三桂“的大漢奸;施琅也是史上最富爭議的水師將領。

這六位水師將領個個堪比戰神,也是我國海軍史上璀璨的明星,無論是抗擊倭寇、收復臺灣還是促進國家統一,他們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施琅雖然飽受爭議,但並不能磨滅他的不朽功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