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不吞併倭寇日本的理由非常多,卻終釀成禍根

中國自秦漢以來,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都很大, 因此中原王朝在軍事上的目標一向都在北邊, 當中原不強大的時候,光防禦北方的遊牧民族就很吃力了, 沒有餘力可以向海外擴張, 而就算中原王朝強大,目標也是放在掃湯北邊的遊牧民族, 不會有這個閒工夫去往別的方向擴展。

第一, 古代歷朝注重名正言順, 出兵是要有理由的, 所謂出師有名。

第二, 佔領一個地方之後要管理, 這在資訊不發達的古代應該是最困難的。

第三, 財政支出與回報的問題, 比如打下日本能得到什麼, 會損失多少等。

最主要的原因是看不起他們, 覺得遠在東洋的小島構不成威脅。 再舉具體例子來說, 明朝的萬曆東征應該是第一次跟日本的戰爭, 在朝鮮跟日本打了7年, 最後也沒打到日本本土。 理由有很多, 但終究都可以總結道上面幾點。

宋朝被蒙古滅掉。 蒙古糾集漢軍和朝鮮兩次進攻日本, 登陸後久久不能拿下, 後來遭遇“神風”, 不得不無功而返, 而且損失慘重。 這是蒙古人第一次在東亞遭遇如此強的對手。 日本武士英雄善戰, 身批鐵甲衣, 手持鋒利無比的武士刀(據說元朝入侵軍的刀被一砍就斷)。

明朝萬曆朝鮮中日戰爭,

明朝聯軍同樣艱難對抗倭軍, 此次倭軍作戰經驗豐富, 不但有護甲和利劍, 還有火槍。 明朝幾乎是傾國之人力物力財力才把倭寇從朝鮮趕走, 這一次戰爭也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元氣。

倭寇侵華重要實在元明之後, 在此之前很少發生或者有但很少也沒有元明那麼囂張,

到了明朝之時, 明朝把日本等幾個國家列入了“不征之國“的名單, 所以沒有去打他, (我覺得真的是看不上, 在當時看來日本就是一塊貧瘠之地要錢沒錢, 要人沒人。 而中國從來不缺錢的, 就算到了清朝之時, 也能把海軍從零通過買武器一舉達到世界第三的地步。 )

不征之國”是明朝宗藩制度和朝貢體系下的重要政策。 明朝初年, 太祖朱元璋對明代外交定下基調:一要奉行和睦, 二則厲行海禁。 奉行和平外交是華夏天朝傳統的“懷柔遠人”之道的延續, 也是對蒙元統治者窮兵黷武對外擴張的否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