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對話毛大慶:憑藉高粘性社群,打造超級IP,從0開始一年做到30億

前言Peface:中國房地產領域的創新已經在各個方面如火如荼的展開, 特別是一線城市, 城市更新和共用經濟更是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先行者們都在思考如何能將兩者與創新相結合, 產生新的模式和產品, 以搶佔未來的戰略高地。

有這麼一個人, 從網紅職業經理人華麗轉身為創業先鋒, 致力於通過空間打造和內容運營來創新商業模式, 促進存量資產升級改造, 短短兩年親手締造兩大傳奇:先是創辦優客工廠, 估值達到70億, 成為聯合辦公領域的領頭羊, 接著創辦共用際, 目前已經完成了A+輪融資, 估值30億。

這就是毛大慶!為什麼在有了優客工廠後, 還要做共用際?共用際究竟代表著什麼?帶著這樣的疑問, 明源君特赴北京, 與共用際創始人毛大慶進行了深度對話交流。

從功能商業到精神商業

精神消費變成剛需

從功能商業升級到精神商業是全球商業變革無可逆轉的大趨勢。 在功能商業陷入困境的今天, 精神商業肩負著一種歷史使命, 已經吹響號角。

在未來精神商業時代中成功的企業, 將會具備一系列獨特的能力:能夠打磨出自身品牌的精神內核, 打造出極具穿透力和凝聚力的品牌IP, 能夠不斷為用戶貼上精神標籤並反復強化, 能夠將用戶群打造成一種真正的精神聯合體, 能夠激發用戶社群產生出巨大的傳播能量,

這勢必會比今天功能商業時代的成功企業更加優秀、強大, 因為它的最大能量是連接的能量。

共用際創始人:毛大慶

在精神商業時代, 所有優秀企業都有共同的評價標準, 就是能否真正實現品牌的人格化。 企業品牌一旦實現了人格化,

就會迅速定位到用戶的精神剛需, 吸引原本無感的使用者, 通過滿足客戶不同層級的需求, 建立獨特的有效連接, 為自己創造生存空間。

而共用際就是想通過獨特的“空間架構”和厚實的“內容IP”來達到“情感共振”, 積極引導消費升級, 讓共用際能夠成為最新生活方式實驗室。 在共用際, 生活、工作、娛樂、休閒的各個環節都物化在具體的空間之中, 表面上是在盤活城市存量資產, 處理物理空間問題, 但實質上是為物理空間注入精神內核, 讓固化的物理空間去承載更豐富多元的精神生活, 讓每個人都可以在共用際烙上個人印記, 讓空間變得獨一無二。

先有社群思維

基於社群創造新商業模式

無論是什麼企業, 你創造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你是不是能把你的商品先加入到大的連結裡面去, 你能不能用你的商品製造新的、立體化的連結, 因為這才是根本。 如今是精神為王的時代, 無論是IP、連結還是社群思維, 其根本是精神商業, 而精神商業企業的盈利模式, 其根本是能夠產生一種強大的精神連結, 形成一種精神層面的載體——社群。

1、先打造用戶社群, 持續進行人格化演繹

社群思維是這個時代最高段位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因為社群是真正以人為本的, 任何人都無法離開社群而實現精神需求的滿足, 社群思維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橫空出世的。 在精神為王的時代, 社群是人的必然生存方式和生存載體, 而社群思維則是人的最高級別、最有效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精神為王的時代背景下, 共用際要搭建的用戶社群是在共同積極價值觀體系下的“精神聯合體”和“利益共同體”。 價值認同可以跨媒介存在, 所以才有IP對關聯產品的價值轉移(如元素授權), 這時候使用者買的不是產品, 而是精神體驗。 共用際自創立以來, 持續搭建社群生態, 通過社群帶來的高勢能產生負成本連接, 連接賦予共用際新的勢能。

精神時代的需求變更促使共用際不斷去打造有效用戶社群, 不斷踐行人格化商業即品牌人格化和魅力人格體, 不斷通過用戶社群來引爆傳播和塑造品牌, 從而更低成本地獲取用戶和留存用戶, 更低成本地進行行銷推廣和品牌宣傳, 這就是社群經濟的主力軍——社群企業。

共用際在推出的時候就帶有一些社群思維,因此很多人來參觀項目的時候,即使拍了很多照片,即使能把房子完全複製一遍,也做不出同一個共用際。因為你沒有社群思維,你只是看著房子好,還是只能蓋房子,沒有社群思維就無法構建社群經濟。

2、C2B,在用戶社群之上創造新商業模式

怎樣才能夠成為社群?首先有共同的基本價值觀的認同,才能形成精神聯合體,再達成利益共同體,這是在連接的時代大家必須要去理解的。當然在用戶社群之上,未來會產生更多新的商業模式,比如C2B模式。

這個馬雲最近談得很多,他說當企業擁有用戶社群後,跨界延伸的能力增強,即使跨界也無需親力親為,通過集合使用者的需求,倒逼供應鏈,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反向採購,同時也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誰有更強大的社群,更能夠集合社群,未來就會在新產生的商業模式中占得先機。

共用社區對原來商業綜合體的顛覆在於從單一的地產邏輯、空間邏輯,轉變為空間和人的連接,企業跟企業的連接,資源跟資源的連接,視角轉向為使用者思維,從原來的租戶變成未來的用戶,從原來的招商變成了IP的組織和發現。

打造超級IP

重新定義生活方式

社群生態的運營邏輯就四句話——產品即場景,分享即獲取,跨界既連接,流行既流量。我們自己的路徑是,先塑造人格化的品牌,孵化小眾社群,再到內容爆發產品引爆,製造流行文化,最後定義生活方式。我們任何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和製造週期,其實都是圍繞這五步的產品路徑圖去發展的。當然,重構體驗、重構價值、重構連接這是永遠沒完沒了要做下去的事情。

社群思維下的新商業很好的延展了"空間運營+內容運營"的邊界,把共用際打造成商業社交體系下的超級IP,成為了商業社會中新的連接子號和話語體系。每一個生態都自帶IP,並形成很大的傳播能量。通過在社群生態上的搭建與維護,共用際已經實現了資源吸附,每個依附於共用際的品牌,也在這種生態環境下迅速成長,最終將實現品牌的溢價。通過口碑傳播和信任背書,在移動互聯網去中心化鏈式傳播的驅動下,形成深度發酵,最終真正衍生出一套完全被賦予人格化的閉環商業社群價值觀輸出。深度的用戶關係是塑造魅力人格體的土壤,而實現深度用戶關係的唯一載體是用戶社群。社群思維助推企業品牌實現魅力人格體,是通過推動企業構建用戶社群來實現的。

1、孵化IP,讓流量高效變現

互聯網時代的核心是超級連結,每個連結之間的資訊流動就是流量,它有三個關鍵字,一是節點,二是連接,三是資料。在東四·共用際裡面,每一個IP與元素都是一個高品質的節點,每一個節點都會與成千上萬的粉絲形成高粘性的連接,而這些連接反過來又會使資訊採集和傳播的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共用空間的IP化是一種雙贏的模式:對IP持有方來說,與共用平臺合作可以借助包括場地、財務、法律、人力、運營等在內的商業運營資源,更快更好地幫助IP落地與發展;對於共用平臺來說,IP不僅可以填充內容,其所攜帶的領域內壟斷地位還將為共用平臺帶來與其他空間的差異化。共用際依託IP可以打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空間,把形形色色的體驗彙聚在一個地方,可以說,IP運營是共用際完成“品質生活內容大平臺”這一定位的最優解決方式。

共用際目前已有文娛、教育、餐飲、體育、音樂等產業確定進駐,與共用際達成合作的企業都具有商業的新概念,宣導生活的新感覺,包括:星爍體育旗下運動飲料品牌百淬以及冰球訓練場,維康金磊MTV集裝箱主題酒店及線下Live Show和錄音體驗工作室,時尚大V莊雅婷領銜的文藝生態“文藝加萌”,昆尚傳媒旗下昆侖決世界格鬥賽事平臺,創作型音樂人許飛的音樂類生態“許飛吉他私塾”,蛋糕界的“米其林”MissC Boutique,全極限檢驗VR類生態酷熊科技等等,未來,共用際還計畫吸納更多創新、有趣的行業加入平臺。

2、引爆獨特內容,產生自帶話語的勢能價值

共用際通過其一系列高品質的內容爆發引爆產品,從而製造出一種流行文化,當這些流行文化被認同、跟隨、模仿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成為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定義者,當一個品牌能夠連接到用戶的精神層面並影響到用戶的價值觀,就有機會去滿足用戶的精神需求,就有機會去滿足用戶的存在感、創造力和幸福感這三種精神剛需。

目前,共用際已簽約落地東四、郭公莊、順義三處專案,規模有大有小,從市區到郊區,資源儲備超過20萬平米。以“東四·共用際”為例,這個2000平米出頭的場地裡面聚合了聯合辦公、創業加速器服務、最美胡同星空公寓等元素。同時,作為多家生活方式品牌的線下體驗空間,這裡還入駐了外國人主理的美食孵化器、網紅法式甜品咖啡店、自助健身房、高粘性讀書社區、24小時無人超市、Pop-up浮游之島、露天電影院、最美櫥窗及跑步服務站等好玩的空間組合。東四·共用際將空間內容相互交互、連結,製造出更多的體驗場景,讓有趣的斜杠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指的是不再滿足“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在此遇見同類,享受生活。

在“東四·共用際”有一家高粘性的讀書社區——未讀Club,這是一個沒有書架的閱讀空間,而且每週只推薦一本書,但它線上上的粉絲量是數以十萬計的,這個Club就變成了這些粉絲的一個線下活動場所。每逢週末未讀Club都會針對它當周推得那一本書開展主題讀書會、小市集、觀影會、生活美學課等有趣的活動。你可以聽到名家大咖的分享,也可以交換購買一些小手作,活動內容涵蓋生活、文學、科普、藝術等多個領域……每次聚集而來的粉絲都會將這一40平米出頭的地方擠個水泄不通……離用戶越近、與用戶黏度越高的廠商越有價值。這些高粘性粉絲會形成很大的傳播能量,這種有口碑和信任背書的轉發,通常會形成二次甚至三次傳播,在很短時間內會覆蓋到數萬“同類”,形成真正的精神共振。

在共用際的順義項目裡,這個由廠區改造、20萬平方米面積的超大空間裡,有7D影院、VR體驗館、動漫主題樂園和孵化基地、MTV集裝箱主題酒店、展覽基地、星座大師占卜術等各類新奇好玩的業態。

3、整合善用新技術,增強情景體驗

東四共用際由系統雲端智慧控制,一個APP搞定“預約公寓、訂工位、訂場地、預覽社區活動、繳納租金、水電費、線上交易、會員交流、開門開櫃”等,外加Face++刷臉門禁,實現社區全程無紙化。在今年年中開業的“奧森·共用際”裡面,新技術將更上一個臺階——專案將實現全智慧化控制的人性控制,每一個房間能根據“共用客”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設置,從登記入住到照明,溫度,窗簾控制,無線網路和娛樂中心螢幕甚至鬧鈴聲音的風格以及天花板燈光的顏色,都可以通過一個ipad實現控制。

4、貫通四大生態圈,定義新生活方式

引爆內容,製造文化,這背後隱藏著獨到的商業謀略。共用際所要做的是將存量資產升級改造為集“居住、辦公、生活、健康、休閒、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空間,提供安居、樂業、娛情等共用服務,同時尋找、吸引有潛力的生活方式類初創企業,通過深度股權參與及加速孵化,提供包括“核心團隊搭建,核心成員輔導,資源整合上下游拓展,組織設計及戰略落地,資本市場對接”等增值服務,讓初創企業發展壯大。

在我個人的實踐中,共用辦公只是一個入口,終點其實是共用生活。通過佔領辦公,再慢慢去佔領居住,最後去佔領消費,把這三者融合在空間裡,變成共用社區,這才是共用際要做的事情。

共用際更長遠的目標是生態圈的有機融合,在每一個項目中實現商業、產業、孵化和“互聯網+”四大生態圈的天然勾連和貫通。其中,商業生態圈搭建共用平臺,使得產業生態圈有地方可以落位,並吸引潛力企業,確保孵化成功率;產業生態圈則為商業生態圈和孵化生態圈提供內容;孵化生態圈提供的資源可反哺產業生態圈,也彌補了商業生態圈對於共用際收入管道過於狹窄的缺陷;“互聯網+”生態圈是資源與資訊的整合者,説明其它三個生態圈更好地運作。這樣,就真正將共用空間培育成全新的生態系統,讓系統內的成員以新的生活方式,愉悅地生活。

結 語

本質上,共用際是以高品質空間為平臺,通過生態運營理念,把客戶社群打造成為在共同價值觀體系下的精神聯合體和利益共同體,讓社群經濟、精神商業和分享經濟的本質充分釋放,賦予低效資產流動性,推動城市的消費升級。

作者:劉策,房地產戰略與創新業務專家,如對本文有不同觀點歡迎與作者溝通:lc85441846。

做出以上精彩分享的毛大慶先生將在3月25日北京舉辦的地產創新研習社活動上,詳細解剖自己的模式。想現場聽講互動,請長按下麵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這就是社群經濟的主力軍——社群企業。

共用際在推出的時候就帶有一些社群思維,因此很多人來參觀項目的時候,即使拍了很多照片,即使能把房子完全複製一遍,也做不出同一個共用際。因為你沒有社群思維,你只是看著房子好,還是只能蓋房子,沒有社群思維就無法構建社群經濟。

2、C2B,在用戶社群之上創造新商業模式

怎樣才能夠成為社群?首先有共同的基本價值觀的認同,才能形成精神聯合體,再達成利益共同體,這是在連接的時代大家必須要去理解的。當然在用戶社群之上,未來會產生更多新的商業模式,比如C2B模式。

這個馬雲最近談得很多,他說當企業擁有用戶社群後,跨界延伸的能力增強,即使跨界也無需親力親為,通過集合使用者的需求,倒逼供應鏈,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反向採購,同時也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誰有更強大的社群,更能夠集合社群,未來就會在新產生的商業模式中占得先機。

共用社區對原來商業綜合體的顛覆在於從單一的地產邏輯、空間邏輯,轉變為空間和人的連接,企業跟企業的連接,資源跟資源的連接,視角轉向為使用者思維,從原來的租戶變成未來的用戶,從原來的招商變成了IP的組織和發現。

打造超級IP

重新定義生活方式

社群生態的運營邏輯就四句話——產品即場景,分享即獲取,跨界既連接,流行既流量。我們自己的路徑是,先塑造人格化的品牌,孵化小眾社群,再到內容爆發產品引爆,製造流行文化,最後定義生活方式。我們任何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和製造週期,其實都是圍繞這五步的產品路徑圖去發展的。當然,重構體驗、重構價值、重構連接這是永遠沒完沒了要做下去的事情。

社群思維下的新商業很好的延展了"空間運營+內容運營"的邊界,把共用際打造成商業社交體系下的超級IP,成為了商業社會中新的連接子號和話語體系。每一個生態都自帶IP,並形成很大的傳播能量。通過在社群生態上的搭建與維護,共用際已經實現了資源吸附,每個依附於共用際的品牌,也在這種生態環境下迅速成長,最終將實現品牌的溢價。通過口碑傳播和信任背書,在移動互聯網去中心化鏈式傳播的驅動下,形成深度發酵,最終真正衍生出一套完全被賦予人格化的閉環商業社群價值觀輸出。深度的用戶關係是塑造魅力人格體的土壤,而實現深度用戶關係的唯一載體是用戶社群。社群思維助推企業品牌實現魅力人格體,是通過推動企業構建用戶社群來實現的。

1、孵化IP,讓流量高效變現

互聯網時代的核心是超級連結,每個連結之間的資訊流動就是流量,它有三個關鍵字,一是節點,二是連接,三是資料。在東四·共用際裡面,每一個IP與元素都是一個高品質的節點,每一個節點都會與成千上萬的粉絲形成高粘性的連接,而這些連接反過來又會使資訊採集和傳播的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共用空間的IP化是一種雙贏的模式:對IP持有方來說,與共用平臺合作可以借助包括場地、財務、法律、人力、運營等在內的商業運營資源,更快更好地幫助IP落地與發展;對於共用平臺來說,IP不僅可以填充內容,其所攜帶的領域內壟斷地位還將為共用平臺帶來與其他空間的差異化。共用際依託IP可以打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空間,把形形色色的體驗彙聚在一個地方,可以說,IP運營是共用際完成“品質生活內容大平臺”這一定位的最優解決方式。

共用際目前已有文娛、教育、餐飲、體育、音樂等產業確定進駐,與共用際達成合作的企業都具有商業的新概念,宣導生活的新感覺,包括:星爍體育旗下運動飲料品牌百淬以及冰球訓練場,維康金磊MTV集裝箱主題酒店及線下Live Show和錄音體驗工作室,時尚大V莊雅婷領銜的文藝生態“文藝加萌”,昆尚傳媒旗下昆侖決世界格鬥賽事平臺,創作型音樂人許飛的音樂類生態“許飛吉他私塾”,蛋糕界的“米其林”MissC Boutique,全極限檢驗VR類生態酷熊科技等等,未來,共用際還計畫吸納更多創新、有趣的行業加入平臺。

2、引爆獨特內容,產生自帶話語的勢能價值

共用際通過其一系列高品質的內容爆發引爆產品,從而製造出一種流行文化,當這些流行文化被認同、跟隨、模仿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成為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定義者,當一個品牌能夠連接到用戶的精神層面並影響到用戶的價值觀,就有機會去滿足用戶的精神需求,就有機會去滿足用戶的存在感、創造力和幸福感這三種精神剛需。

目前,共用際已簽約落地東四、郭公莊、順義三處專案,規模有大有小,從市區到郊區,資源儲備超過20萬平米。以“東四·共用際”為例,這個2000平米出頭的場地裡面聚合了聯合辦公、創業加速器服務、最美胡同星空公寓等元素。同時,作為多家生活方式品牌的線下體驗空間,這裡還入駐了外國人主理的美食孵化器、網紅法式甜品咖啡店、自助健身房、高粘性讀書社區、24小時無人超市、Pop-up浮游之島、露天電影院、最美櫥窗及跑步服務站等好玩的空間組合。東四·共用際將空間內容相互交互、連結,製造出更多的體驗場景,讓有趣的斜杠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指的是不再滿足“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在此遇見同類,享受生活。

在“東四·共用際”有一家高粘性的讀書社區——未讀Club,這是一個沒有書架的閱讀空間,而且每週只推薦一本書,但它線上上的粉絲量是數以十萬計的,這個Club就變成了這些粉絲的一個線下活動場所。每逢週末未讀Club都會針對它當周推得那一本書開展主題讀書會、小市集、觀影會、生活美學課等有趣的活動。你可以聽到名家大咖的分享,也可以交換購買一些小手作,活動內容涵蓋生活、文學、科普、藝術等多個領域……每次聚集而來的粉絲都會將這一40平米出頭的地方擠個水泄不通……離用戶越近、與用戶黏度越高的廠商越有價值。這些高粘性粉絲會形成很大的傳播能量,這種有口碑和信任背書的轉發,通常會形成二次甚至三次傳播,在很短時間內會覆蓋到數萬“同類”,形成真正的精神共振。

在共用際的順義項目裡,這個由廠區改造、20萬平方米面積的超大空間裡,有7D影院、VR體驗館、動漫主題樂園和孵化基地、MTV集裝箱主題酒店、展覽基地、星座大師占卜術等各類新奇好玩的業態。

3、整合善用新技術,增強情景體驗

東四共用際由系統雲端智慧控制,一個APP搞定“預約公寓、訂工位、訂場地、預覽社區活動、繳納租金、水電費、線上交易、會員交流、開門開櫃”等,外加Face++刷臉門禁,實現社區全程無紙化。在今年年中開業的“奧森·共用際”裡面,新技術將更上一個臺階——專案將實現全智慧化控制的人性控制,每一個房間能根據“共用客”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設置,從登記入住到照明,溫度,窗簾控制,無線網路和娛樂中心螢幕甚至鬧鈴聲音的風格以及天花板燈光的顏色,都可以通過一個ipad實現控制。

4、貫通四大生態圈,定義新生活方式

引爆內容,製造文化,這背後隱藏著獨到的商業謀略。共用際所要做的是將存量資產升級改造為集“居住、辦公、生活、健康、休閒、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空間,提供安居、樂業、娛情等共用服務,同時尋找、吸引有潛力的生活方式類初創企業,通過深度股權參與及加速孵化,提供包括“核心團隊搭建,核心成員輔導,資源整合上下游拓展,組織設計及戰略落地,資本市場對接”等增值服務,讓初創企業發展壯大。

在我個人的實踐中,共用辦公只是一個入口,終點其實是共用生活。通過佔領辦公,再慢慢去佔領居住,最後去佔領消費,把這三者融合在空間裡,變成共用社區,這才是共用際要做的事情。

共用際更長遠的目標是生態圈的有機融合,在每一個項目中實現商業、產業、孵化和“互聯網+”四大生態圈的天然勾連和貫通。其中,商業生態圈搭建共用平臺,使得產業生態圈有地方可以落位,並吸引潛力企業,確保孵化成功率;產業生態圈則為商業生態圈和孵化生態圈提供內容;孵化生態圈提供的資源可反哺產業生態圈,也彌補了商業生態圈對於共用際收入管道過於狹窄的缺陷;“互聯網+”生態圈是資源與資訊的整合者,説明其它三個生態圈更好地運作。這樣,就真正將共用空間培育成全新的生態系統,讓系統內的成員以新的生活方式,愉悅地生活。

結 語

本質上,共用際是以高品質空間為平臺,通過生態運營理念,把客戶社群打造成為在共同價值觀體系下的精神聯合體和利益共同體,讓社群經濟、精神商業和分享經濟的本質充分釋放,賦予低效資產流動性,推動城市的消費升級。

作者:劉策,房地產戰略與創新業務專家,如對本文有不同觀點歡迎與作者溝通:lc85441846。

做出以上精彩分享的毛大慶先生將在3月25日北京舉辦的地產創新研習社活動上,詳細解剖自己的模式。想現場聽講互動,請長按下麵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