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甲午故地劉公島東村的“兩大怪”

在甲午故地山東省劉公島主幹道——丁公路中段的東面, 有一個古香古色的小村落, 一排排青瓦磚房, 脊連脊門挨門, 還留有英倫建築風格的遺韻。 該村叫東村, 是目前孤懸劉公島上唯一有村民居住的村落。

由於劉公島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戰艦”之稱, 東村被裹挾在戰亂紛爭的歷史之中, 歷經甲午戰爭、英國殖民、日軍佔據等重要節點, 居民遷進遷出, 成為一座地地道道的移民村。

從劉公島東村1978年發掘出的陶器文物可以考證出, 早在戰國時代, 齊靈公滅萊(西元前567年)後, 齊國國土擴展到東海邊, 齊國一部分人遷移到島上居住和開發荒島。 這也是劉公島最早居民的考證, 距今已有2500多年。

據記載, 劉公島上最早有兩個村落, 因兩村東西相對而得名東村、西村, 形成於明代。 清光緒年間, 沉寂多時的劉公島突然熱鬧起來, 1881~1891年, 清政府在此創辦北洋海軍。 短短十年裡, 戰艦雲集, 劉公島上大興土木, 萬人進駐。

1898~1940年, 在英國租借劉公島42年間, 為了改善島上衛生狀況和居住環境, 當局專門做了一個建設規劃, 將原來的中國房屋全部拆毀, 並按照英國建築標準, 重新建設東村和西村。

解放後, 劉公島作為軍事禁地, 由部隊駐守。 20世紀50年代起, 隨著形勢變化, 對居民進行了嚴格篩選, 從文登、榮成等地農村挑選了新的農民進島居住。 1953年, 西村居民併入東村, 自此, 東村成為島上唯一的村落, 此後又經過屢次遷進遷出。

劉公島東村號稱有“兩大怪”:其一是島上居民不姓“劉”;其二是島上居民不會出海捕撈,

主要因劉公島居民多次遷移, 已無原住民, 海島居民近海不吃海, 這一奇聞也再次驗證了島上居民的移民屬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