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一錘定音:中國汽車需要工匠精神

文/ 張 毅

3月21日下午, 中國汽車報社主辦的中國汽車業十大工匠評選頒獎盛典, 在北京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報告廳隆重舉辦。

30位來自中國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行業工匠, 領取由《中國汽車報》社組織評選並頒發的“2016中國汽車業十大工匠”的獎盃及證書。

“2016中國汽車業十大工匠”包含三大獎項:汽車生產和製造十大工匠、汽車設計和研發十大工匠以及產品品質控制十大工匠。

此次獲獎的汽車工匠, 既有奮鬥在生產和製造一線的“藍領”工人, 也有專注於汽車設計和研發的汽車工程師, 還有紮根生產研發第一線的管理者。 分別來自合資車企、自主品牌車企和零部件企業。

近兩年, 工匠一詞很熱門。 所謂工匠, 以前指的是在某一行業具有較高技術工藝的匠人, 比如瓦匠、木匠等等。

當今社會, 工匠已經從某一領域的手工匠人演變成一種精神。 一種對品質精益求精、對品質一絲不苟、具有高超技藝、並具備創新精神。

這樣的工匠精神代表, 為企業和行業的不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按照之前的定義, 工匠一般都是手工匠人, 是體力勞動者。 但是, 在現代社會, 工匠已經打破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界限。 此次中國汽車報組織評選的十大汽車工匠, 既有藍領工人, 也有研發設計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

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在頒獎典禮上指出,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但仍未跨越低端製造這一階段, 如何從“中國製造”升級至“優質製造”, 是各行業需要深思的問題, 同時也是現實亟待解決的難題。

中國汽車產量已經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 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汽車製造大國。 但是, 依然存在著未跨越低級製造階段的問題, 許多高端製造, 許多附加值高的加工環節仍不能完全靠自己。

德國品牌汽車之所以在中國市場長盛不衰,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費者都認為德國汽車品質可靠, 德國製造深入人心。

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利用外資和自主研發不斷深入, 汽車行業的中國製造得到了長足進步。 目前國內銷售的汽車中, 95%以上是在中國的工廠裡, 由中國工人生產出來的。 這些工廠既有合資企業工廠, 也有自主品牌企業工廠。

但是也要看到, 相對而言, 合資車企的產品品質和溢價能力, 總體優於自主品牌車企。 中國汽車要由大變強, 要打造中國自己的一流汽車品牌, 產品品質是第一位的。 而要設計生產出一流的汽車產品, 就必須在全行業宣導工匠精神。 切實克服大而不強、創新不足、產品檔次不高等問題。

工匠不僅僅是一種技藝, 而是一種品德、一種精神。 在汽車行業, 也十分需要這種品德、這種精神。 世間萬物, 人的因素是最寶貴的。 培養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汽車人, 是保證中國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

為了傳遞和弘揚中國汽車業的工匠精神, 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外延, 2016年4月, 《中國汽車報》社啟動了“2016尋訪中國汽車業工匠”的大型採訪報導活動, 數十名記者跑遍全國大江南北,實地走訪,深入一線,尋訪具有工匠精神的汽車人,挖掘行業標杆的背後故事。

感謝《中國汽車報》社,為行業挖掘到更多的工匠故事,傳遞出更多的工匠精神,讓真正的行業工匠得到更多尊重,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一點,值得其他汽車媒體借鑒和學習。(完)

數十名記者跑遍全國大江南北,實地走訪,深入一線,尋訪具有工匠精神的汽車人,挖掘行業標杆的背後故事。

感謝《中國汽車報》社,為行業挖掘到更多的工匠故事,傳遞出更多的工匠精神,讓真正的行業工匠得到更多尊重,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一點,值得其他汽車媒體借鑒和學習。(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