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信網路,網“惠”鄉村大發展

伴隨著資訊化的深入推進, 網路與人們的關係日益密切。 當通信網路走進偏遠鄉村、貧困山區, 那裡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近年來,

我國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農村貧困地區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 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網路全覆蓋, 著力降低貧困群眾享受資訊生活門檻。 截至2016年底, 我國貧困村寬頻覆蓋率超過80%, 農村光纖寬頻使用者超過7400萬戶。 今年將有望實現寬頻網路再覆蓋8000個貧困村。 同時, 我國互聯網服務的品質和水準也在不斷提升。

“互聯網+”助力農民增收

“互聯網+”的形成, 促使古老而傳統的農村迅速進入了資訊化時代。 農村電商工程、資訊服務工程、網路公益工程……近年來, “互聯網+”的概念逐漸“注入”新農村建設中, 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 助力農民增收, 網路扶貧效應不斷顯現。

在許多貧困山區, 因資訊封閉、交通不便, 其豐富的土特產資源, 難以為農民增加收入。 如今, 隨著網路覆蓋範圍的不斷擴大, 農民的致富路也越來越寬。 農民通過電商平臺購物或推銷當地農產品, 實現了農產品線上線下購銷, 促進了農民增收。

互聯網, 打通了貧困地區與外界的“資訊鴻溝”, 為貧困地區創業青年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許多從前外出務工的年輕人, 現在選擇回家鄉做電商的多了起來。

作為我國網路扶貧試點省區之一的甘肅, 在電商扶貧方面已有成功的探索實踐。 隴南市在450個電商扶貧試點貧困村開辦網店700餘家, 帶動貧困戶2.45萬戶9.7萬人,

2014年至今直接帶動5.6萬人實現穩定就業。

2016年, 網路扶貧行動計畫深入實施, 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網路公益扶貧聯盟, 158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優質資源搭乘網路快車走進山區

“跟我一起讀……”在湖北省襄陽市荊州街小學多媒體教室, 英語老師站在攝像頭前, 給眼前螢幕上遠在保康縣油坊街小學的學生上課, 全程用英語與對方教室裡的學生交流互動。

油坊街小學深居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網路給這裡的孩子帶來了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 近年來, 一些農村特別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探索教育資訊化, 通過互聯網進校園開展教育扶貧。

不僅僅是教育, 醫療等優質資源也搭乘著網路快車走進農村。 貴州年內將實現鄉鎮衛生院遠端醫療全覆蓋, 大力推進遠端影像、病理會診的服務和設施建設。

高速網路的普及, 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 使偏遠地區的人們也有機會享受到大城市的優質資源。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繼續推進提速降費行動,實施寬頻鄉村工程,加快農村和偏遠地區4G網路覆蓋,打通入戶“最後一公里”。同時,還將優先實施網路扶貧行動、線上教育普惠行動、健康中國資訊服務行動等,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呱呱三農編輯:呂興麗)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繼續推進提速降費行動,實施寬頻鄉村工程,加快農村和偏遠地區4G網路覆蓋,打通入戶“最後一公里”。同時,還將優先實施網路扶貧行動、線上教育普惠行動、健康中國資訊服務行動等,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呱呱三農編輯:呂興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