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代詩宗張打油

一代詩宗張打油

吳布衣

在唐朝, 由於社會經濟發達, 生活多姿多彩, 寫作題材豐富, 也由於統治階級採取以詩賦取士的政策, 文禁鬆弛, 因而使詩歌得到了空前的繁榮。 上至高官貴族, 下至普通百姓, 都喜歡吟詩作賦。 在《全唐詩》裡記載的有名有姓的詩人上萬, 而無名無姓的詩人為數也不少, 其中有一個詩人獨具一格, 這就是張打油。

張打油可說是有姓無名的一位詩人, 正史上也無他的記載。 他應是中唐時人, 姓張, 而打油應該是他的職業或者是別人戲謔而取的綽號。

在注重辭藻、風度以及格律的唐朝,

張打油的詩顯得“別樹一幟”, 我們且看他流傳甚廣的一首代表作《詠雪》:“江山一籠統, 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嚴格來講, 這首詩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用語俚俗粗淺, 不講格律對仗, 但就是這樣一首不入流的詩居然能流傳千年, 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自然有其可取之處。 詩雖名為《詠雪》, 但通篇並無一個雪字, 由全貌而及特寫, 由顏色而及神態, 用語俚俗, 本色拙樸, 生動傳神, 風致別然, 詼諧幽默, 雪的形神躍然紙上, 令人叫絕。

後來人們就把這種詩稱為打油詩, 周作人說:“思想文藝上的旁門往往比正統更有意思, 因為更有勇氣和生命。 ”打油詩正是旁門文藝的典型, 許多精彩的打油詩也確實比好多正統的詩歌更有意思。

打油詩的特點就是語言淺顯易懂, 風趣生動, 有時暗含譏諷, 極具生活氣息, 而且門檻很低, 稍有點功底就能做出來, 這就是打油詩具有生命力的緣由。

打油詩也並不只是下里巴人的專利, 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曾寫過。 蘇軾的朋友陳慥家世富貴, 喜接賓客, 愛談玄說道, 樂於蓄養歌妓舞女, 但其妻柳氏兇悍善妒。 為此蘇軾有一首詩寫他:“龍丘居士亦可憐, 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詞人張先80歲時娶了18歲的小妾。 蘇軾寫了一首詩開他的玩笑:“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兩首詩可謂得了張打油的真傳。

魯迅先生也寫過一首叫《南京民謠》的打油詩:“大家去謁陵,

強盜裝正經;靜默十分鐘, 各自想拳經。 ”對軍閥們的表面一團和氣, 心裡各懷鬼胎進行了諷刺。 詩人袁水拍有一首《詠紙幣》的打油詩, 也很有意思。 詩雲:“跑上茅屋去拉屎, 忽然忘記帶草紙, 袋裡掏出百萬鈔, 擦擦屁股滿合適。 ”這是對當時通貨膨脹的諷刺。

軍閥張昌宗也附庸風雅, 寫過兩首很出名的打油詩。 《游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 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 下頭細來上頭粗。 ”《天上閃電》:“忽見天上一火鏈, 好象玉皇要抽煙。 如果玉皇不抽煙, 為何又是一火鏈。 ”

在改革開放中, 有些人喜借考察學習之名, 行公款旅遊玩樂之實, 於是有人仿效南宋林升傳世之作《題臨安邸》詩寫了一首打油詩雲:“山外青山樓外樓, 公款歌舞幾時休?香風薰得諸公醉,

九州處處是杭州。 ”對那些肆意揮霍人民財富的所謂公僕進行諷刺。

餘雖不才, 寫不出“不蒸饅頭爭口氣”的大作, 但年輕時也曾寫過幾首打油詩, 一首是對老幹部詩體的諷刺:“神州大地多詩翁, 肥頭大耳粗喉嚨。 一心只想歌盛世, 不問民間疾苦聲。 ”還有一首是對當前農村民風不古的不滿:“化外小村亦超前, 紅男綠女爭翩躚。 要問當年多少事, 唯念泥牆老旱煙。 ”現在看來, 有失偏頗。

可以說, 張打油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打油詩體, 不同時代不同群體不斷有人創作出新的打油作品來, 創作隊伍龐大, 雖在內容和題材上有所變化, 但藝術風格沒有改變, 張打油首創之功不可沒, 可謂一代詩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